制备亚微米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325438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备亚微米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亚微米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方法,属于电工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早期的电触点材料多采用纯银,但银的硬度不高,熔点低,不耐磨;在潮湿和硫化介质中,表面形成硫化银膜;在直流电作用下,由于银的硬度低和易挥发,产生电弧侵蚀和电磨损,从而使电触头失效。为了克服银电触头材料的缺陷,发展了AgNi、AgW、AgC、AgMeO(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材料。在电接触材料中,银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电磨损、抗熔焊性和导电性,在低压电器中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30年代末,F.R.Hensel及其合作者制造出了最早的银氧化镉(AgCdO)材料,并首次进行了电性能试验。但是,由于AgMeO材料制造工艺的复杂性,直到50年代,AgCdO才开始大规模使用。AgCdO材料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抗电弧侵蚀性、抗熔焊性和较低的接触电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好的电接触材料,广泛用于从几伏到上千伏的多种低压电器中,曾被称为万能触点。直到60年代,日本和欧洲相继发现镉及其化合物的致命缺陷,因为镉在人体内聚集将导致肝癌、肺癌,严重影响肾脏、骨骼及血液的正常。因此,AgCdO材料引起各国政府及材料生产使用科研和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国家开始从法律政策上限制AgCdO材料的生产使用,科研和产业部门大力开发研制替代AgCdO材料,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角度出发,AgSnO2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无毒电触头材料,与AgCdO相比,AgSnO2表现出优良的耐磨性、抗熔焊和耐电弧腐蚀,而且材料的迁移少,表面均匀,同时AgSnO2材料电性能又与AgCdO相当。但是Ag/SnO2材料的接触电阻比较大,温升高,严重影响电气使用性能,目前国内外仍未得到满意解决;其次,采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AgSnO2触头中SnO2颗粒大、硬度高,使得Ag/SnO2复合材料的成型变得异常困难。因此AgSnO2触头电气使用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的不足大大限制了AgSnO2触头材料的应用。
AgSnO2电触点材料的制造工艺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即内氧化法和粉末冶金法。西欧国家倾向于粉末冶金法,日本主要以内氧化法为主,但近年也积极研制粉末冶金法触头,这是由于内氧化法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加入In元素以加快内氧化的速度,而In的价格高又限制了内氧化制造工艺的发展[1]。不同的AgSnO2电触点材料的制造工艺各有所长,但都存在着明显缺陷,如内氧化需使用很高压力的设备才能使材料均匀氧化,不会出现贫氧区。而粉末冶金法制造触头材料SnO2颗粒尺寸均匀性差,粉末易污染,不易拉制成型,使用中接触电阻较大,温升高,因此,AgSnO2电触点材料的制备工艺成为生产、研究的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粉末冶金法生产银-二氧化锡的触头材料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备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的电触头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在不锈钢高速球磨机内,按重量比加入72~94,9%的银、5~20%的二氧化锡、0.1~8%的氧化铈或氧化镧粉末,以及按每公斤粉料加入0.1~1.0mL的三乙醇胺分散剂和200~600mL质量浓度为10-20%丙酮溶液保护剂,在转速400~1000转/分磨制成350-400nm混合粉料,然后将粉料在100~300MPa压力压制成型,在700~800℃烧结4~10小时后,再经热挤压、冷拉拔、制成铆钉形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所制备的触头材料的电导率高,组织均匀弥散,抗拉强度高、抗熔焊、耐电弧烧损的性能好;稀土元素的加入提高了触头的机械性能及耐电弧侵蚀性。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球磨制得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粉末电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得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金相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a.将银粉末、二氧化锡及氧化铈或氧化镧粉末以88%∶10%∶2%的比例混合;然后放入不锈钢高速球磨罐中,并向球磨罐中按每公斤粉料加入0.8mL的三乙醇胺分散剂和10%丙酮溶液400mL保护剂;以转速为600-800转/分高速球磨70小时后,得到平均粒径为200~300nm的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的混合粉末;b.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的混合粉末在20℃的温度下,以350~500MPa等静压成型,并在700~800℃烧结4~10小时。
c.将烧结后的材料在700℃下挤压,挤压比为200;得到Φ3.5~5.0mm的线材,再将线材在20℃下,拉拔速度2米/分,拉拔至Φ2.7~1.38mm丝材。
丝材的密度9.9~10.7kg/cm3;电阻率2.1~2.2μΩ.cm;硬度HV860~1100MPa;抗拉强度为260~380MPa;延伸率为21~30%。
实施例2a.将银粉末、银氧化锡及氧化铈或氧化镧粉末以85%∶10%∶5%的比例混合;然后放入不锈钢高速球磨罐中,并向球磨罐中加入按每公斤粉料0.3mL三乙醇胺分散剂和10%丙酮溶液500mL保护剂;以转速为600-800转/分高速球磨70小时后,得到平均粒径为250~350nm的亚微米级银氧化锡的混合粉末;b.混合的粉末在20℃的温度下,以400~450MPa等静压成型,并在750~800℃烧结6~8小时。
c.将烧结后的材料在700℃下挤压,挤压比为200;得到Φ3.5~5.0mm的线材,再将线材在20℃下,拉拔速度2米/分,拉拔至Φ2.7~1.38mm丝材。
丝材密度9.8~10.5kg/cm3;电阻率2.1~2.2μΩ.cm;硬度HV920~1000MPa;抗拉强度为280~350MPa;延伸率为25~32%。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在不锈钢高速球磨机内,按重量比加入72~94.9%的银、5~20%的二氧化锡、0.1~8%的氧化铈或氧化镧粉末,以及按每公斤粉料加入0.1~1.0mL的三乙醇胺分散剂和200~600mL质量浓度为10-20%丙酮溶液保护剂,在转速400~1000转/分磨制成350-400nm混合粉料,然后将粉料在100~300MPa压力压制成型,在700~800℃烧结4~10小时后,再经热挤压、冷拉拔、制成铆钉形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亚微米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方法,属于电工材料技术领域。该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的电触头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在不锈钢锈钢高速球磨机内,按重量比加入72~94.9%的银、5~20%的二氧化锡、0.1~8%的氧化铈或氧化镧粉末,以及加入三乙醇胺分散剂和丙酮溶液保护剂,高速磨制成350-400nm混合粉料,然后将粉料再经压力成型、烧结、热挤压和冷拉拔制成铆钉形亚微米级银-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适于大规模生产。所制备的触头材料的电导率高,组织均匀弥散,抗拉强度高、抗熔焊、耐电弧烧损的性能好。
文档编号C22C5/06GK1595568SQ200410019869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日
发明者郑冀, 李松林, 高后秀, 李群英, 张勇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