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模铸钢方法

文档序号:325160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型模铸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钢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成型模铸钢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铸钢工艺主要是先将背砂放入砂箱内,经人工或机械夯实,形成上、 下箱,再在上下箱内放入用面砂制成的砂型,将上下箱相合、定位后,浇 注铁水,待冷却后,开箱取出铸件,。这种铸钢工艺在每次铸钢前要进行翻 砂工作,且每次均要加入粘结剂,铸型浇注铸件后,又要将砂中的粘结剂 清除掉才能继续使用,砂的处理量较大,生产效率较低。中国专利申请号
为92103793.7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铸造散热器的耐火模具及其铸造工 艺,其铸造工艺不需翻砂,上、下箱均由耐火材料组成,铸造时只需将上、 下箱合模定位后,直接浇注铁水,待冷却后开箱取出铸件即可,其上、下 箱可反复使用。然而在实际生产中,钢水的温度高达1580左右,上、下箱 中的耐火材料表面与钢水接触,会受到高温钢水的侵蚀,从而影响铸件的 尺寸和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需处理背砂、可连续铸造、生产效率较 高的成型模铸钢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可重复使用的上、下模托,上、下模托的模托腔 的大小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铸件壳型外形尺寸而定;
b、 用面砂制成铸件的壳型,备用;
c、 取壳型放入上、下模托的模托腔中,合模定位。
d、 浇注钢水。
e、 冷却后打开上、下模托,取出铸件。
f、 重复c至e步骤。
上述成型模铸钢方法的步骤b中的壳型用射芯机射制。 .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l)本发明在铸造时上、下模托中放置有壳型, 钢水不与上、下模托接触,不会对上、下模托造成侵蚀,耐用性较好,所 以上、下模托可以反复使用。(2)本发明在铸造时只需处理壳型的面砂而 不需要处理背砂,大大减少了翻砂工作,降低了生产成本。(3)本发明的 壳型用射芯机射制,可保证连续铸造,提高生产效率。


图l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l,本发明是一种成型模铸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可重复使用的上、下模托l、 3,上、下模托l、
3的模托腔的大小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铸件壳型外形尺寸而定。 耐高温材料可以是从市场上直接购得的耐高温浇注料;
b、 用射芯机将面砂制成铸件的壳型2,备用。面砂可采用通用的面砂, 例树脂砂、或水玻璃砂等;
c、 取壳型2放入上、下模托l、 3的模托腔中,合模定位。
d、 浇注钢水。
e、 冷却后打开上、下模托K 3,取出铸件。
f、 重复c至e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型模铸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可重复使用的上、下模托(1、3),上、下模托(1、3)的模托腔的大小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铸件壳型外形尺寸而定;b、用面砂制成铸件的壳型(2),备用;c、取壳型(2)放入上、下模托(1、3)的模托腔中,合模定位。d、浇注钢水。e、冷却后打开上、下模托(1、3),取出铸件。f、重复c至e步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成型模铸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b中 的壳型(2)用射芯机射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型模铸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可重复使用的上、下模托,上、下模托的模托腔的大小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铸件壳型外形尺寸而定;b.用面砂制成铸件的壳型,备用;c.取壳型放入上、下模托的模托腔中,合模定位。d.浇注钢水。e.冷却后打开上、下模托,取出铸件。f.重复c至e步骤。本发明在铸造时上、下模托中放置有壳型,钢水不与上、下模托接触,不会对上、下模托造成侵蚀,耐用性较好,所以上、下模托可以反复使用,且铸造时只需处理壳型的面砂部分而不需要处理背砂,大大减少了砂处理的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壳型用射芯机射制或树脂砂制成,可保证连续铸造,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2C9/06GK101096046SQ200610090518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张苏东 申请人: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