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40514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谋求轿车用、货车用等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强度 的提高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车轮用轴承装置中,轮毂的车轮安装用法兰的根部等的应 力在车辆的急转弯时增加。由此,作为破损的应对措施,为了提 高疲劳强度,包括在上述法兰的根部等处,进行高频热处理的方 法(比如,专利文献1)、进行喷丸硬化处理的方法(比如,专利文献2)。另外,为了提高疲劳强度,还提出有对整个部件进行调制, 提高硬度的方法(比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2127号文献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5313号文献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003061号文献图14表示过去的第3代型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轮毂的一般的 制造方法的实例。按照规定尺寸,切断图14中工序(A)所示的杆 材W0,获得构成1个轮毂的坯料的钢坯Wl(图14中工序(B))。钢 坯Wl经过作为热锻的工序的多个工序(锻造1道,锻造2道,锻 造3道),逐渐接近轮毂的形状,获得在最终锻造工序,呈轮毂的 大致形状的锻造精加工件W4(图14中工序(C)- (E))。锻造精加工件W4进行清除氧化皮用的喷丸处理,根据需要, 进行正火或调制处理(图14中工序(F)),然后,进行车削(图14中工序(G)),以及轨道面等的高频热处理(图14中工序(H))。在需要 的场合,进行法兰面等的二次车削(图14中工序(1))。然后,进行 磨削,对轮毂14进行精加工,作为车轮用轴承装置而组装。发明内容过去的疲劳强度提高用的高频热处理具有因进行处理的部分 的部件形状而无法采用的情况。比如,具有在车轮安装用法兰的 根部的侧面,突出有对制动器、轮进行导向的导向部,法兰和导 向部之间的角部的曲率半径小,另外,导向部呈通过缺口,沿圆 周方向分散的爪状的情况等。在这样的形状的场合,由于产生因 高频热处理,部件的一部分局部地处于过高温度状态,烧穿等的 问题,故无法进行高频热处理。另外,在高频热处理、喷丸硬化处理等中,工序增加,或因 热变形等法兰的振摆精度变差。在对部件整体进行调制,提高硬度的场合,不但工序增加, 而且产生因硬度提高,整体的加工性(比如,被切削性、压紧加工 等的冷加工性)降低,轮毂螺栓的咬入性降低造成的滑动扭矩(只U :y 7°卜少夕)的降低等情况。在图14所示的已有方法中,为了提高轮毂14的整体的疲劳 强度,进行正火或调制处理,但是,由于该正火或调制处理的工 序的增加,故生产花费时间,并且在锻造结束而冷却之后,再次 进行加热,这样,消耗能量也上升。虽然还具有省略正火、调制 处理的情况,但是,如果省略它们,则组织的结晶颗粒变大,强 度、韧性降低,疲劳强度小。另外,近年,为了减少燃费的提高、环境的负荷,同样在车 轮用轴承装置中,人们强烈希望整体尺寸的减小、重量的减轻,在维持疲劳强度、寿命的同时,必须谋求整体尺寸的减小、重量 的减轻。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 可通过组织细微化、硬度的提高,提高强度、疲劳强度,并且抑 制工序增加造成的生产性的降低。本发明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涉及制造下述的车轮用 轴承装置的方法,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可通过多排的滚动体而 相互旋转的内方部件和外方部件,构成上述内方部件和上述外方 部件的任意的部件为钢材的热锻件,在上述部件的热锻工序的中 途或最后,通过冷却剂进行沖洗,或控制气氛温度,由此,对上 述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冷却,这样,上述部件的母材部分为标准组 织,在上述部件的表面,获得非标准组织。如果采用该方法,由于涉及在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通过 冷却剂进行冲洗,或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由此,对上述部件的 一部分进行冷却,这样,上述部件的母材部分为标准组织,在上 述部件的表面,获得非标准组织的方法,故通过组织细微化、硬 度的提高,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分的强度、疲劳强度提高。另夕卜, 由于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分通过在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进行冷 却的方式获得,故通过简单的处理的添加便可,抑制工序增加造 成的生产性的降低。即,可在节省过去的正火、调制或疲劳强度 提高用的高频热处理的工序的同时,获得超过与进行正火、调制、 高频热处理的场合同等的疲劳强度。与高频热处理不同,同样对 于部件的角部、突起等的细微的部分,不产生部件的烧穿等的妨 碍,可获得非标准组织。另外,由于采用热锻的热量,故组织的 改性用的处理所使用的能量可削减。另外,还有助于车轮用轴承 装置的整体尺寸的减小、重量的减轻。上述非标准组织为比如,细微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顶部贝 氏体组织、底部贝氏体组织、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任意者,或至 少这些组织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组织。;f艮据非标准组织的部位、 所要求的功能,选择采用上述中的哪种组织。可通过在上述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进行的冷却的方法,改 变获得这些非标准组织中的哪种组织。在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细微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的场 合,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通过冷却剂对上述部件进行冲洗, 对其局部冷却,然后,进行本身回热。在通过另 一方法,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细微铁氧体-珠 光体组织的场合,在上述热锻工序由多阶段的锻造工序形成时, 在最终阶段的锻造工序之前,进行上述部件的一部分的冷却,然 后,进行最终阶段的锻造工序。通过在冷却后增加锻造工序之一, 可造成动态的变形,由此,可获得细微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在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场合,在上 述热锻工序的最后,对上述部件局部冷却,直至马氏体起始点(7 /1^亍y廿一 卜'7夕一卜'求^f乂卜)以下,然后,回热回火。该回 火马氏体组织为调制组织,通过在冷却后回热回火的温度,形成 索氏体或屈氏体。在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顶部贝氏体组织的场合,在上 述热锻工序的最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部件进行冷却,直 至室温程度。在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底部贝氏体组织的场合,在上 述热锻工序的最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部件进行冷却,直 至室温程度。底部贝氏体组织通过使其冷却速度小于顶部贝氏体 组织的场合的方式获得。在本发明方法中,设置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件为具有车轮安 装用的法兰的部件,设置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分为上述法兰的根 部的表面。由于车轮安装用法兰为在车辆的急转弯时作用较大的反复应 力的部分,要求强度、疲劳强度,故本发明方法提高强度、疲劳 强度的效果更有效。本发明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形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但是,也 可应用于比如,上述内方部件由轮毂与和该轮毂的轴部的外周嵌 合的内圈构成,获得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件为上述轮毂的场合。 此场合的轮毂也可为与比如,由多排滚动轴承形成的轴承的制成 品独立的部件的轮毂。在本发明方法中,非标准组织的部分与标准组织的部分的硬度可适当地设定,但是,比如,也可使非标准组织的硬度在20 ~ 40HRC的范围内,母材部分的硬度在13 ~ 25HRC的范围内。如果为了通过提高硬度而增加疲劳强度,非标准组织的部分 的硬度的下限能够大于等于母材硬度的中间程度的值的20HRC, 则最好其大于等于25HRC。为了确保被切削性,最好,非标准组 织的部分的硬度的上限小于等于40HRC。使用材料为碳素钢(C量在0.4~ 0.8°/。的范围内),但是,在S53C 的场合,标准组织部分的硬度在13 ~ 25HRC的范围内。在进行敛 缝等的冷加工的场合、如果考虑压入轮毂螺栓部分等,则最好, 上述硬度的最大值为25HRC。


根据参照附图的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清楚地理 解本发明。但是,实施例和附图用于单纯的图示和说明,不应当用于确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确定。在附图中,多幅图中的同 一部件标号表示同 一部件。图1为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 一个实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上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轮毂的剖视图;图3为上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轮毂的锻造工序的工序说明图;图4为上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轮毂的锻造后的工序的工序说明图;图5为获得经热锻的部件的各种非标准组织的冷却曲线的说 明图;图6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另一实例的 剖视图;图7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还一实例的 剖-现图;图8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又一实例的 剖视图;图9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再一实例的 剖视图;图10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另 一 实例的 剖视图;图11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还一实例的 剖视图;图12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又一实例的 剖-現图;图13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造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再 一 实例的 剖视图;图14为表示过去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轮毂的锻造工序和其后 的工序的工序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 示车轮用轴承装置的一个实例,该实例应用于第3代型的驱动轮 支承。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可通过多排滚动体3而相互旋转的 内方部件1和外方部件2,滚动体3针对每排而通过护圈4保持。 在这里所说的多排指大于等于2排,还可为大于等于3排,但是, 在图示的实例中采用2排。内方部件1和外方部件2分别包括多 排的轨道面6、 7和轨道面8、 9。该车轮用轴承装置为多排角接触 球轴承型,滚动体3由滚珠形成,轨道面6、 7按照接触角向外的 方式形成。内方部件1和外方部件2之间的轴承空间的两端通过 密封件10、 11密封。外方部件2由整体为一体的1个部件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任 意位置,设置车体安装用法兰12。外方部件2的车体安装用法兰 12的内侧(右侧)的外径面部分为构成车体的悬架装置的转向节 (图中未示出)所嵌合的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安装于车体 上的状态,车宽方向的靠向外侧的一侧称为外侧,将车宽方向的 靠向中间的一侧称为内侧。在车体安装用法兰12的圆周方向的多 个部位,开设由螺栓插孔或螺紋孔形成的车体安装孔13。内方部件1由轮毂14与内圈15这2个部件构成,该内圈15 与上述轮毂14的轴部14a的内侧端的外周嵌合。在该轮毂14和 内圈15上分别形成内方部件1侧的上述各轨道面6、 7。轮毂14 的轴部14a的外周的内侧端设置具有高差、直径减小的内圈嵌合 面16,在该内圏嵌合面16上嵌合有内圈15。在轮毂14的中心部,开设有使均速接头外圈的杆部(图中未示出)穿过的通孔21。在轮毂14的轴部14a的外侧端的外周,设置车轮安装用法兰 17,在开设于该车辆轮安装用法兰17的圆周方向的多个部位处的 各螺栓压入孔18中,以压入状态安装轮毂螺栓19。相对轮毂14的车辆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突出有与轮毂 14同心的圓环状的导向部20。该导向部20由制动器导向件20a 和轮导向件20b形成,该制动器导向件20a构成对重合地安装于 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外侧的侧面上的制动盘进行导向的部分,该 轮导向件20b在该制动器导向件20a的外侧突出。另外,导向部 20也可为在沿圆周方向多个部位设置缺口 ,分成多个部分的类型。另外,在从动轮用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像图6所示的那样, 轮毂14不包括图1的实例的通孔21 。在图1,图2,图6中,作为构成内方部件1的部件的轮毂14、 内圏15、与外方部件2均为钢材的热锻件,其中,轮毂14的车辆 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的表面为非标准组织部件30。轮毂14的 母材部分为标准组织。非标准组织部分30的非标准组织为通过在 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借助冷却剂冲洗,将轮毂14局部冷却等 的方式获得的组织,比如,细微铁氧体.珠光体组织、顶部贝氏 体组织、底部贝氏体组织、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任意者,或至少 这些组织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组织。图3表示轮毂14的制造工序中的热锻工序,图4表示轮毂14 的热锻后的制造工序。另外,图3,图4以图6所示的从动轮用的 车轮用轴承装置为实例而表示,但是,图1的驱动轮用的车轮用 轴承装置与从动轮用的场合相同。像图3中工序(A)所示的那样,构成轮毂14的1个的坯料的 钢坯Wl通过按照恒定尺寸切断杆材(图中未示出)的方式准备。该钢坯Wl经过作为热锻的工序的多个工序,在这里为锻造1道、锻造2道、锻造3道,逐渐地接近轮穀的形状,在最终锻造工序(锻 造3道),获得呈轮毂14的大致形状的锻造精加工件W4(该图的工 序(B) (D))。锻造精加工件W4像图4中工序(A)那样车削,对轨道面6和 内圏嵌合面16进行高频热处理(图4中工序(B))。然后,进行轨道 面6等的磨削(图4中工序(D))。在必需的场合,在磨削前进行车 辆轮安装用法兰17的表面等的二次车削(图4中工序(C))。将完成 了轨道面的磨削的轮毂14组装于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图4中工序 (E))。轮毂14的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像图3中工序(D)所示的那样, 在锻造工序结束时,通过在改性对象部位,局部地喷射冷却剂的 方式进行改性处理,或像图3中工序(C)那样,在最终锻造工序(锻 造3道)之前的锻造工序(锻造2道)的结束后,通过在改性对象部 位,局部地喷射冷却剂的方式进行改性处理。冷却剂采用液体、液体的雾、气体,比如,油或低温空气等。 另外,也可根据用途,在冷却剂中混合润滑剂、介质、防锈剂等, 获得坯料的润滑.脱模效果、模具的磨损防止.冷却效果、锻造 后的喷砂等产生的清除氧化皮的省略、防锈效果等。也可在喷射冷却剂时,按照对全周均匀地进行冷却的方式, 在围绕轴心使构成轮毂14的坯料W3、 W4旋转,同时喷射冷却剂。 另外,也可不使坯料W3、 W4旋转,而使冷却剂喷射装置(图中未 示出)旋转。冷却剂的喷射也可采用开设有多个喷射孔的环状的冷却套 (图中未示出),如果使构成轮毂14的坯料W3、 W4旋转,则还可 从1个部位的喷嘴进行喷射。在冷却时使构成轮毂14的坯料W3、 W4旋转的场合,可为纵 轴、横轴中的任意者。另外,冷却剂的喷射方向在为旋转纵轴时, 可为向上、向下中的任意者,在为旋转横轴时,除了为横向以外, 还可为任意的方向。另外,在对图6的实例这样的轮毂14的导向 部20的内径不穿过的内径部分进行冷却的场合,可按照滞溜冷却 剂的方式向上进行喷射。如果不妨碍均匀地对冷却部进行冷却,则可采用构成冷却时 的轮毂14的坯料W3、 W4的保持方法,也可进行轴部14a的保持, 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外径部的保持,导向部20的外径部的保持。 在轮毂14像驱动轮用那样在中心处具有通孔21的场合,可将该 通孔21作为导向部,进行对中保持。可像与图5 —起所示的那样,根据冷却方法而选择非标准组 织部分30的组织为上述细微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顶部贝氏体组 织、底部贝氏体组织、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任意者,或至少这些 组织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组织。在图5中,横轴表示时间的推移,纵轴表示温度。图中的A3 表示构成A3转变点的温度,A!表示构成A,转变点的温度。Ms表 示马氏体起始点(在下面称为"Ms点"),Mf表示马氏体结束点(7 /P亍乂步^卜.7 < 二 , 、乂二 .求,乂卜)(在下面称为"Mf点,,)。构成坯料的钢材比如,为S53C等的C量在0.4 ~ 0.8%的范围 内的》友素钢。在图5中,像曲线(O)所示的那样,如果从锻造温度Tl(高于 A 3转变点)仅仅对部件进行空气冷却,则形成作为过去的锻造的组 织的标准组织,即,4失氧体 5朱光体组织。曲线(l)为获得作为非标准组织的,细微铁氧体'珠光体组织 的场合的冷却曲线。在热锻工序的最后,即,结束热锻而冷却之前的期间,像图3中工序(D)那样,通过冷却剂进行沖洗,由此对改性对象的部件(坯料)局部进行冷却,限制冷却时间,在冷却之后 本身回热,由此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细微铁氧体.珠光体 组织。细微铁氧体.珠光体组织为通过正火而获得的组织,即, 正火组织。曲线(2)表示获得作为非标准组织的,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的 场合的另一冷却曲线。在此场合,在像图3那样,热锻工序由多 个阶段的锻造工序组成时,最终阶段的锻造工序(图3中工序(D) 之前(图3中工序(C)),进行部件(坯料W3)的一部分的冷却,然后, 进行最终阶段的锻造工序(图3中工序(D))。最终锻造工序在上述 冷却后的本身回热的中途等进4亍。由此,在冷却之后,添加锻造 工序中的一个,这样,造成动态的变形,获得铁氧体 珠光体组 织。曲线(3)、 (4)分别表示获得作为非标准组织的,作为调制组织 的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场合的冷却曲线。在热锻工序的最后,局部 地在Ms点 Mf点的范围内对部件冷却,然后,在规定温度范围内 进4亍回热回火,由此,获得作为非标准组织的调制组织,即,回 火马氏体组织。如果回热回火的温度在500 ~ 600。C的范围内,则 组织为素氏体。如果回热回火的温度在350 ~ 400°C的范围内,则 组织为屈氏体。曲线(5), (6)分别表示获得作为非标准组织的,顶部贝氏体组 织和底部贝氏体组织的场合的冷却曲线。在热锻工序的最后,作 为控制冷却,按照比淬火的冷却速度(马氏体形成的冷却速度)稍充 分的方式进行冷却,组织为顶部贝氏体组织。如果进行更慢于该 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的淬火,则组织为底部贝氏体组织。另外,通过图5描述了各种的冷却方法,但是,像图1的实例的车轮安装用法兰n的根部那样,局部地设置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的场合,最好为图5的各曲线(1)~ (6)所示的冷却方法中的 曲线(1)~ (4)所示的方法。如果采用该方案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可获得下述的作用效果。 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的表面部分30为非标准组织,该非标 准组织为上述细^f效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顶部贝氏体组织、底部 贝氏体组织、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任意者,或至少这些组织中的2 种以上的混合组织,由此,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的强度提高, 获得寿命的延长。即,在汽车的旋转时等的场合,使车轮安装用 法兰17反复地产生较大的振幅的挠曲,在该法兰17的根部,反 复地产生高应力。如果相对这样的反复产生的高应力,车轮安装 用法兰17的根部的表面部分30为上述的非标准组织,则与由标 准组织形成的母材部分相比较,组织细微,另外,硬度大于等于 同等情况,通过该组织细微化、硬度的上升,疲劳强度提高。由 此,与仅仅由普通的标准组织形成的车轮安装用法兰相比较,强 度可增加,可抵抗高的应力振幅,抑制在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 部产生龟裂的情况,可增加寿命。即,抑制龟裂发生—车轮安装 用法兰17的位移增加—车辆的振动增加—车轮用轴承装置的损伤 的作用,使寿命延长。由此,与普通的标准组织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相比较,谋求整 体尺寸的减小,以及重量的减轻,于是,削减车轮用轴承装置的 制品制作的投入重量,谋求成本的削减,可低价格地提供。由于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 0通过在热锻的工序中或工序的 最后进行冷却的方式获得,故通过简单的处理的添加便实现,抑 制工序增加造成的生产性的降低。比如,与进行正火、调制的场 合相比较,工序可简化。另外,由于采用热锻的热量,故组织的改性用的处理所采用的能量可削减。与高频热处理不同,即使在为车轮安装用法兰17和导向部20的角部的曲率半径小的部位的情况下,不产生过热造成的烧穿等的问题,进行改性的处理。由于形成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为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 一部分,故将被切削性等的加工性的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图6为将图1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用于从动轮支承 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像前述那样,轮毂14不具有 图1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孔21。另外,内圈15通过将轮毂14的 轴部14a的内侧端压紧于外径侧的压紧部14b,沿轴向固定于轮毂 14上。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为车轮安装用法 兰17的根部的表面。设置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的效果与图1的实例相同。另外, 在图6的实例哪样的具有压紧部14b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场合, 如果在轮毂14的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通过冷却剂而冲洗,对 轮毂14的一部分进行冷却,获得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则压紧部 14b未^5更化,不妨碍压紧作业。图7~图13分别表示本发明的第3 第9实施方式。在各实 施方式中,设置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通过该组织细微化、硬度 的提高,获得强度、疲劳强度可提高,寿命可延长的效果。另夕卜,在各实施方式中,除了特别说明的事项以外,与和图1 ~ 图5—起而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7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为驱动轮支承用的圓 锥滚子轴承型,内方部件1由轮毂14,与和该轮毂14的轴部14a 的外周嵌合的多排内圏15构成。内圏15针对各排而设置。外方 部件2由1个一体的部件形成。本实例为轮毂14的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为非标准组织 的部分30的实例。图8的第4实施方式为将图7的实例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作为 用于从动轮支承的类型,轮毂14不具有中间的通孔21。另外,内 圏15通过轮毂14的压紧部14b固定于轮毂14上。其它的方案与 图7实例相同。图9的第5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为驱动轮支承用的角 接触3求轴承型,内方部件1由4仑毂14,与和该轮毂14的轴部14a 的外周嵌合的多排内圏15、 15构成。内圏15针对各排而设置, 内侧的内圈15的厚度和轴向尺寸也可大于外侧的内圈15。另外, 两个内圈15、 15通过设置于轮毂14上的压紧部14b,沿轴向固定 于轮毂14上。外方部件2由单一的部件形成,外径面在整体的范 围内形成圓筒状面,不具有图1的实例的车体安装用法兰12。本实例为轮毂14的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为非标准组织 的部分30的实例。图10的第6实施方式为图9的实例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用于从 动轮支承的实例,轮毂14不具有中间的通孔21。其它的方案与图 7的实例相同。图11的第7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与图9的车轮用轴承 装置相同,内方部件1由轮毂14,与和该轮毂14的轴部14a的外 周嵌合的多排内圈15构成。外方部件2由单 一 的部件形成,不具 有车体安装用法兰12。在本实例中,2个内圈15为相同的尺寸, 内圈15相对轮毂14的轴向的固定不依靠压紧,而通过与轮毂14 连接的均速接头(图中未示出)进行。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与图9 的实例相同。图12的第8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为第4代型,内方部件1由轮毂14,与作为均速接头31中的一个接头部件的接头外圏 32构成,在轮毂14和接头外圏32上形成各排的轨道面6, 7。外 方部件2由单一部件形成,具有车体安装用法兰12。该图为轮毂 14的车轮安装用法兰17的根部为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的实例 图13的第9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为第2代型的外圏旋 转型,内方部件1由多排内圈15形成。外方部件2包括车轮安装 用法兰17和导向部20。该图为外方部件2的车轮安装用法兰17 的根部为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的实例。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如果是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观看本说明书后,会容易在显然的范围内, 想到各种变更和修正方案。因此,将这样的变更和修正解释为由 权利要求的范围确定的发明的范围内的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可通过多排的滚动体而相互旋转的内方部件和外方部件,构成上述内方部件和上述外方部件的任意的部件为钢材的热锻件,在上述部件的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通过冷却剂进行冲洗,或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由此,对上述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冷却,这样,上述部件的母材部分为标准组织,在上述部件的表面上,获得非标准组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通过冷却剂对上述部件进行冲洗,对其 局部冷却,然后,进行本身回热,这样,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 织的细樹: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热锻工序由多阶段的锻造工序形成,在最终阶段的锻造工序 之前,进行上述部件的一部分的冷却,然后,进行最终阶段的锻 造工序,由此,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细微铁氧体.珠光体 组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对上述部件局部冷却,直至马氏体起始 点以下,然后,进行回热回火,由此,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 的回火马氏体组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部件进行冷却, 直至室温程度,由此,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顶部贝氏体组 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部件进行冷却, 直至室温程度,由此,获得作为上述非标准组织的底部贝氏体组 织。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給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获得下述的a - e中的任何者所述的组织中的至少2种以上的混合 组织a. 通过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借助冷却剂对上述部件进行沖 洗,对其局部冷却,然后,进行本身回热的方式获得的细微铁氧 体.珠光体组织;b. 通过上述热锻工序由多阶段的锻造工序形成,在最终阶段的 锻造工序之前,进行上述部件的一部分的冷却,然后,进行最终 阶段的锻造工序的方式获得的细微铁氧体 珠光体组织;c. 通过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对上述部件局部冷却,直至马 氏体起始点以下,然后,进行回热回火的方式获得的回火马氏体 组织;d. 通过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部件 进行冷却,直至室温程度的方式获得的的顶部贝氏体组织;e. 通过在上述热锻工序的最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对上述部件 进行冷却,直至室温程度的方式获得的的底部贝氏体组织。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设置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件为具有车轮安装用的法兰的部件,设 置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分为上述法兰的根部的表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内方部件由轮毂,与和该轮毂的轴部的外周嵌合的内圈构成, 获得上述非标准组织的部件为上述轮毂。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可通过组织细微化、硬度的提高,提高强度、疲劳强度,并且抑制工序增加造成的生产性的降低。本方法涉及制造车轮用轴承装置的方法,该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可通过多排的滚动体(3)而相互旋转的内方部件(1)和外方部件(2),构成上述内方部件(1)和上述外方部件(2)的任意的部件比如,轮毂(14)为钢材的热锻件。在上述轮毂(14)等部件的热锻工序的中途或最后,通过冷却剂进行冲洗,或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由此,对轮毂(14)等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冷却,这样,上述部件的母材部分为标准组织,在表面上,获得非标准组织的部分(30)。非标准组织为细微铁氧体·珠光体组织、顶部贝氏体组织、底部贝氏体组织、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的任意者,或至少这些组织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组织。
文档编号C21D9/40GK101223292SQ200680026348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上井清史, 丰冈高明, 吉田和彦, 平井功, 木村秀途, 田洼孝康, 芳野康平, 长谷和邦 申请人:Ntn株式会社;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