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40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刀装置,具体地说,是在带钢涂镀后对带 钢表面进行吹气以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钢热浸镀条件下,如带钢热镀锌过程中,由于带钢边部区域 表面张力大于中部区域以及带钢边部区域温度下降快等原因导致锌液 聚集后迅速冷却凝固,产生带钢边部涂镀层相对于中部出现增厚现象, 该现象会导致后续带钢半成品或成品各种质量缺陷。因此通常需要采 用边部特殊控制措施来防止这一现象。利用气刀改变带钢边部涂镀层 压力场或是改变该处气流方向是一种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措施,即在 带钢上下表面设置一对气刀,对带钢表面进行吹扫,但采用该方法仍 然存在各种问题,比如锌液会在吹扫作用下聚集到带钢边沿又造成边部增厚现象;即使采用了两端开口度大中间小的刀口设计,而气刀形 状、宽度又都是固定的,因此无法应对各种不同宽度的带钢,以及对 于局部锌液过厚也是无能为力。日本专利JP9143664A公开了一种比较先进的控制措施。参见图4、图5,它除通常采用的气刀(即主气刀)夕卜,另外还在带钢3两边沿增 设了一对边罩5以及一对辅助气刀6 (即副气刀),辅助气刀6喷嘴7 固定在边罩5壁部,虽然该装置能对特定宽度带钢3起到良好的控制 作用,但由于辅助气刀6喷嘴7固定,无法实现自由横向移动,因此 当带钢3宽度方向四分之一处出现涂镀层偏厚时,此装置则无法实现 调控。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能够在横向上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对带钢边部各 区域的吹扫,并适应不同宽度带钢的吹扫要求,提高带钢涂镀质量。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 可移动气刀装置,包括主气刀、副气刀,主气刀位于带钢前、后两侧 面;所述副气刀有两对,分别位于带钢前、后两侧面的两边部,并位 于主气刀上方,所述两对副气刀安装在可调节其横向移动的框架上。所述带钢两边还设置有一对"V"形挡板,挡板开口朝外,挡板尖 部对准带钢边缘中心,挡板与带钢边缘平行;所述挡板其"V"形夹角 可调整;所述挡板位置由监测器定位。挡板使带钢边部气流方向与带 钢运动方向一致,有利于抑制涂镀层增厚,通过调整夹角以及挡板位 置,可进一步提高气流效果。所述副气刀宽度小于最小带钢宽度的一半,副气刀横向行程大于 最大带钢宽度的一半,这样可实现副气刀横向移动以应对各位置不同 吹气需求,以及应对不同宽度的带钢。所述各副气刀均通过一个通气 管与气源连通,各副气刀可单独进行控制;所述各副气刀横向移动均 通过气刀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单独控制,并由驱动电机驱动,这样气 刀移动速度快,满足吹气需求。所述框架为还可调节副气刀上下移动、 前后移动以及扭转角度的框架,这样便于调节副气刀与涂镀锅的距离, 调节副气刀与带钢的间隙和角度,保持副气刀与带钢的相对位置不变, 确保喷气均匀。本实用新型副气刀能够在横向上自由移动,实现对带钢边部各区 域过量锌液进行吹扫,有效控制带钢边部涂镀层厚度,提高带钢涂镀 质量,并且可适应不同宽度的带钢的吹扫要求。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原 有气刀设备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改造,成本低,使原有机组可涂镀更宽 范围的带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 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 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副气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原有气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图中l主气刀,2副气刀,3带钢,4挡板,5边罩,6辅助气刀, 7喷嘴,8带钢边缘,9挡板尖部,IO副气刀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l、图2、图3, 一种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 动气刀装置,包括主气刀l、副气刀2,主气刀1位于带钢3前、后两 侧面,主气刀1宽度为1700mm。副气刀2有两对,分别位于带钢3 前、后两侧面的两边部,并位于主气刀1上方(参见图3),副气刀2 安装在可调节其横向移动的框架上(图中未示出),副气刀2横向移动 均通过气刀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单独控制,并由驱动电机驱动,这样 确保副气刀2及时准确地到达某区域进行吹气。所述框架为还可调节 副气刀2上下移动、前后移动、角度扭转的框架,该框架为一整体框 架。通过位置探测器跟随带钢3位置和宽度的变换,并通过计算机调 节副气刀2横向位置及框架,可准确地调节副气刀2与带钢3之间的 间隙和角度、副气刀2与锌锅的距离,保持副气刀2与带钢3的相对 位置不变,确保喷气均匀。副气刀2宽度小于最小带钢3宽度的一半, 考虑到带钢3宽度范围在700mm 1250mm之间,这里副气刀2宽度为 200mm,副气刀2在横向上其行程大于最大带钢3宽度的一半,这里 各副气刀2横向行程为650mm,副气刀2初始位置根据带钢3宽度进 行设定,副气刀2中点位置对准带钢边缘8,然后再根据锌液层厚度检 测结果,再次对副气刀2位置进行人为精确调整,确保锌液层的平整 度和带钢边部锌液层的均匀性。副气刀2安装轴旋转范围为_15 + 15度之间,以满足不同吹气角度。各副气刀2均通过一个通气管与气 源连通,副气刀2压力与主气刀1一致,参见图3,压縮气体从气源经通气管以及副气刀进气口 10,然后从副气刀2喷嘴喷出。带钢3两边还设置有一对"V"形挡板4,挡板开口朝外,挡板尖 部9对准带钢边缘8中心,挡板4与带钢边缘8平行,挡板4使带钢3 边部气流方向与带钢3运动方向一致,阻止向外偏转气流的产生,同 时还能加大边部锌液喷吹压力,有利于抑制边部锌液聚集凝固而导致 锌液层增厚。挡板尖部9距带钢边缘8距离越小控制效果越好,挡板4 位置由监测器定位。挡板4其"V"形夹角e可调整,以满足带钢3上 不同锌液厚度,以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本实用新型副气刀2横向移动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精确控制; 副气刀2的上下移动、前后移动、扭转角度的调整,以及挡板4夹角 P的调整,可以通过涡轮蜗杆装置调整,也可以通过气动工具或液压 传动来调整,还可用电气驱动调整,总之只要实现上述功能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包括主气刀、副气刀,主气刀位于带钢前、后两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刀有两对,分别位于带钢前、后两侧面的两边部,并位于主气刀上方,所述两对副气刀安装在可调节其横向移动的框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 钢两边还设置有一对"V"形挡板,挡板开口朝外,挡板尖部对准带钢 边缘中心,挡板与带钢边缘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 板其"V"形夹角可调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 板位置由监测器定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 气刀宽度小于最小带钢宽度的一半,副气刀横向行程大于最大带钢宽 度的一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副气刀均通过一个通气管与气源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副气刀横向移动均通过气刀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单独控制,并由驱动 电机驱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 架为还可调节副气刀上下移动、前后移动以及扭转角度的框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刀装置,具体地说,是在带钢涂镀后对带钢表面进行吹气以防止带钢涂镀层边部增厚的一种装置。一种用于控制带钢涂镀层边部厚度的可移动气刀装置,包括主气刀、副气刀,主气刀位于带钢前、后两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刀有两对,分别位于带钢前、后两侧面的两边部,并位于主气刀上方,所述两对副气刀安装在可调节其横向移动的框架上。进一步,带钢两边还设置有一对“V”形挡板,挡板开口朝外,挡板尖部对准带钢边缘中心,挡板与带钢边缘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气刀装置能够在横向上自由移动,从而实现对带钢边部各区域的吹扫,并适应不同宽度带钢的吹扫要求,“V”形挡板进一步提高了边部气流的控制,从而提高带钢涂镀质量。
文档编号C23C2/16GK201172682SQ20082005715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彬 吴, 姜正连, 常铁柱, 张清东, 俊 彭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