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82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液领域,尤其涉及研磨抛光机研磨液和抛光液的供 液,也适用于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的供液,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压自搅拌 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是指加工精度能达到某一量级的所有制造技术 的总称,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车、铣)、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机 械研磨、机械化研磨、研抛、非接触式浮动研磨、弹性发射加工等), 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等。在精密加工过程中,磨料是通过液体载体输 送到加工区域。研磨液通常由润滑剂、积压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防霉防腐剂、消泡剂等多种添加剂配制而成,在加工过程中其主要起 到悬浮颗粒、润滑、冷却、去损、清洗、防锈等作用。抛光液主要由 磨料、油脂及-些添加剂组成,可适用于A动化、连续化的抛光过程。常规浆液的供液系统使用离心泵将浆液由桶内输送到磨盘工作 区域,通过阀门控制浆液的流速,研磨过程中流出的浆液通过管道回 流,并经过过滤后流回到原有浆液桶内以进行循环使用。在浆液的输 送过程中,磨料会对阀门造成磨损,使其密封性变差,甚至堵塞坏死。 国内常见浆液的供液系统在桶内没冇搅拌功能,因此磨料颗粒会大量 沉积在研磨液屮,磨料的使片j率不卨,也制约了研磨的加工效率。一 般阀门的使ffl寿命只有.-个〗],对阀门的更换耗时耗财,降低了加工 效率。因为有磨料的存在,l大l此使川离心^是不合适的, 一般使用三 个月就会因为密封性变差而无法使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它能克服浆液 对阀门及供液泵的磨损,减少堵塞现象的发生,并利用桨液的自重进 行调压以对研磨液流速进行控制,可有效改善泵液质量,减少故障, 延长供液设备使用寿命, 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是由锁紧机构l、定压筒2、刻度盘3、定位筒支架4、污泥泵5、浆液桶6、过滤器7和和研磨抛光机8组成,过滤器7和污泥泵5设 置在浆液桶6上端,出水管道经由污泥泵5在出水口处分两路, 一路 与定压筒2连接,另一路直接沿浆液桶6的桶壁在靠近桶底的位置切 向连接到桶内,定压筒2底部的出水管道连接到研磨抛光机8的研磨 盘工作区域,研磨抛光机8内部浆液收集器通过管道与过滤器7连接, 过滤器7连接至浆液桶6内部,刻度盘3与定压筒支架5连接,锁紧 机构1设置在定压筒2的外侧。所述的污泥泵5采用液压驱动,功率在175-200瓦之间,可以泵 送固体含量达56%的混合浆液。本发明为一种无阀门的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使用污泥泵5进 行供液,利用浆液的自重对浆液流速进行控制,本发明的运行包括以 下步骤(1) 、利用污泥泵5作为动力,出水管道在出水口处分两路, 一路将 浆液输送到定压筒2内,另--路直接沿浆液桶6的桶壁在靠近桶底的 位置切向回流到桶内,形成漩涡,实现了对浆液的自搅拌;(2) 、通过改变定压筒2的倾角来调节出水U的压力,从而控制浆液 的流速;(3) 、定压筒2内的浆液通过管道流到磨盘工作区域,再回收并通过 管道流到过滤器7,过滤后切向回流到浆液桶6;(4) 、重复上述(1) - (3),工作完成后在输入管道内注入清水以进200910170112.0
行清洗。
在所述的步骤(2)中,定压筒2的位置可在10-90度之间进行 调节。
在所述的步骤(3)中,定压筒2顶部回流管道直径至少为15mm。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所述的步骤(3)中,定压筒2的入水 口管道同步骤(1) --样,均以一定角度连接,使浆液切向冲入定压 筒2内,实现自搅拌。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2)中,在定压筒2的输入管道及其上部 开回流口,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恒压,从而保证浆液流速稳定。
再进一步,在所述步骤(2)中,定压筒2通过锁紧机构1来调 整其倾角,并通过定位筒支架4上的刻度盘3对倾角进行标识,倾角 调节范围10° -90° 。
在所述系统的管道屮,放置过滤器7,以拦截较大颗粒,防止大 颗粒流回浆液筒,对工件造成损伤。
本发明使用污泥泵5作为供液泵,利用定压筒2的倾角变化来控 制浆液的流速,设计特殊接口以实现浆液的自搅拌,并设置回流管道 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恒压。使用污泥泵5泵送浆液可有效提高泵送质 量,减少对泵的磨损;设计可调节定压筒2以控制浆液流速,从而实 现无阀门设计;设计特殊接口可实现浆液的自搅拌。它能克服桨液对 阀门及供液泵的磨损,减少堵塞现象的发生,并利用浆液的自重进行 调压以对研磨液流速进行控制,可有效改善泵液质量,减少故障,延 长供液设备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锁紧机构l、定压筒2、刻度盘3、定位筒支架4、污泥泵5、 浆液桶6、过滤器7和和研磨抛光机8组成,过滤器7和污泥泵5设 置在浆液桶6....匕端,出水管道经由污泥泵5在出水口处分两路, 一路 与定压筒2连接,另一路直接沿浆液桶6的桶壁在靠近桶底的位置切 向连接到桶内,定压筒2底部的出水管道连接到研磨抛光机8的研磨 盘工作区域,研磨抛光机8内部浆液收集器通过管道与过滤器7连接, 过滤器7连接至浆液桶6内部,刻度盘3与定压筒支架5连接,锁紧 机构1设置在定压筒2的外侧。
具体实施方式
的磨粒为1000#立方碳化硼磨粒,加入一定的添 加剂与纯净水混合成研磨液(磨料浓度20%),选择定压筒2长度为 60厘米,定压筒2倾斜角为90度,研磨液能稳定地从定压筒2出水 口流出,测得流速为0. 25L/min。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磨粒为1000#立方碳化硼磨粒,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与纯净 水混合成研磨液(磨料浓度20%),选择定压筒2长度为60厘米,定 压筒2倾斜角为75度,研磨液能稳定地从定压筒2出水口流出,测 得流速为0.21L/min。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磨粒为1500tt立方碳化硼磨粒,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与去离 子水混合成研磨液(磨料浓度40%),选择定压筒2长度为90厘米, 定压筒2倾斜角为75度,研磨液能稳定地从定压筒2出水口流出, 测得流速为0. 15L/min。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磨粒为3000#氧化铝磨粒,加入一定的添加剂与去离子水 混合成研磨液(磨料浓度10%),选择定压筒长度为50厘米,定压筒 2倾斜角为15度,研磨液能稳定地从定压筒2出水口流出,测得流速为0. 16L/min。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
在于它的磨粒为600tt碳化硅粒,加入--定的添加剂与纯净水混合
成研磨液(磨料浓度10%),选择定压筒2长度为50厘米,定压筒2 倾斜角为60度,研磨液能稳定地从定压筒2出水口流出,测得流速 为0. 21L/min。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锁紧机构(1)、定压筒(2)、刻度盘(3)、定位筒支架(4)、污泥泵(5)、浆液桶(6)、过滤器(7)和和研磨抛光机(8)组成,过滤器(7)和污泥泵(5)设置在浆液桶(6)上端,出水管道经由污泥泵(5)在出水口处分两路,一路与定压筒(2)连接,另一路直接沿浆液桶(6)的桶壁在靠近桶底的位置切向连接到桶内,定压筒(2)底部的出水管道连接到研磨抛光机(8)的研磨盘工作区域,研磨抛光机(8)内部浆液收集器通过管道与过滤器(7)连接,过滤器(7)连接至浆液桶(6)内部,刻度盘(3)与定压筒支架(5)连接,锁紧机构(1)设置在定压筒(2)的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泵(5)采用液压驱动,功率在175-200瓦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运行包括以下步骤(1) 、利用污泥泵(5)作为动力,出水管道在出水口处分两路, 一路将浆液输送到定压筒(2)内,另 一路直接沿浆液桶(6)的桶壁在靠近桶底的位置切向回流到桶内,形成漩涡,实现了对浆液的自搅拌;(2) 、通过改变定压筒(2)的倾角来调节出水口的压力,从而控制浆液的流速;(3) 、定压筒(2)内的浆液通过管道流到磨盘工作区域,再回收并通过管道流到过滤器(7),过滤后切向回流到浆液桶(6);(4) 、重复上述(1) - (3),工作完成后在输入管道内注入清水以进行清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定压筒(2)通过锁紧机构(1)来调整其倾角,并通过定压筒支架(4)上的刻度盘(3)对倾角进行标识,倾角调节范围10° -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歩骤(3)中,定压筒(2)顶部回流管道直径至少为15mm。
全文摘要
一种可调压自搅拌供液系统,它属于供液领域。它是由锁紧机构(1)、定压筒(2)、刻度盘(3)、定位筒支架(4)、污泥泵(5)、浆液桶(6)、过滤器(7)和和研磨抛光机(8)组成,本发明设计特殊接口以实现浆液的自搅拌,并设置回流管道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恒压。使用污泥泵(5)泵送浆液可有效提高泵送质量,减少对泵的磨损;设计可调节定压筒(2)以控制浆液流速,从而实现无阀门设计;设计特殊接口可实现浆液的自搅拌,可有效改善泵液质量,减少故障,延长供液设备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4B57/02GK101670531SQ20091017011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日
发明者伟 刘, 廖昭师, 梅 李, 许书洛, 岩 迟, 郑森伟, 陈美伟 申请人:闽南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