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

文档序号:336249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属于高炉冶炼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从点火投产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自身恶劣的生产、工作环境,高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炉喉钢砖上翘严重,上部炉身砖衬跨塌、侵蚀严重。其结果造成操作炉型不规则,炉内煤气流分布紊乱,管道、滑料、悬料频繁,严重影响高炉稳定顺行,给高炉操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需要进行维修。通常根据维修的规模和工作量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高炉维修主要分为小中修和大修,它们都需要休风停产,因此必然会对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大修、中修周期时间通常5-10年,根据高炉炉墙、炉缸破损情况确定,一次大修需要停产30-40天左右。由于小中修相对大修频繁一些,因此对小中修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更迫切些。小中修的工作主要包括更换炉喉钢砖,更换铁口方向的部分冷却壁,炉身上部砌砖,深度喷涂等一系列生产。如何在小中修中最低成本的维护高炉,使生产快速恢复,使停产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因为休风停产的时间越长,对企业带来的损失就越大,而这种损失通常以数十万元计。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本方法要经过停炉、小中修和开炉三大阶段,开炉步骤依次为清理炉缸、高炉烘炉、开炉配料、开炉送风、喷吹铁口和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其中停炉前炉况进行如下调整停炉前四天开始配加萤石0.09-0.15吨/批,锰矿0.8-0.9吨/批,维持出炉[Mn]在0.9-1.05%,洗炉期间[Si]控制在0.50%-0.65%;停炉前一天焦比提高到625士20kg/t,矿批25.6士2吨/批;预休风前料面上再加25士1吨停炉盖面焦,预休风前所加盖面焦之前的10批料焦比为900士20kg/t;停炉前一天出炉[Si]0.85%-1.00%,炉渣二元碱度按1.05-1.10控制。同时,停炉前四小时进行降料面操作,通过下料降低炉顶温度,使炉顶温度控制在3500C以下,使休风后料面料线控制在8-9米,预休风前上料系统和装料系统全部腾空。其中,清理炉缸需要清理干净覆盖料,清除水渣;在炉缸四周清理出1.2士0.1米宽和1.2士0.1米深的空间,两个铁口方向清到铁口为止,铁口与炉内用氧气烧开连通。高炉烘炉采用热风烘炉,风温不大于40(TC,烘炉时间大于36小时。具体制度为高炉烘炉时先按25°C/小时的速率升温到150°C,在150°C条件下保温10小时,再按20°C/小时的速率升温到400°C,在400°C条件下保温12小时。其中,开炉送风时开炉风量800-1000m7min,风压为200士lOkpa。其中,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包括热制度调整、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调整和造渣制度调节,通过热制度的调整,使负荷增至2.83士0.lt/t,使[Si]%降到0.40%-0.60%。本发明通过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和充分的准备,采用合理的送风和装料制度,及时排放渣铁,实现高炉顺利开炉、快速达产的目的,达产进度达到了令人满意的一周。本发明整个生产过程安全、有序、科学、高效,高炉利用系数5天可达2.253t/m3.d,并在整个开炉达产期间,渣铁流动性良好,铁水质量合格、非计划休风少,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图1-本方法中高炉烘炉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要经过停炉、小中修和开炉三大阶段。其中停炉前炉况进行如下调整停炉前四天开始配加萤石(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0.09-0.15吨/批,锰矿0.8-0.9吨/批,维持出炉[Mn]%在0.9-1.05%,洗炉期间[Si]%控制在0.50%-0.65%;停炉前一天焦比提高到625士20kg/t,矿批25.6士2吨/批;预休风前料面上再加25士1吨停炉盖面焦,预休风前所加盖面焦之前的10批料焦比为900士20kg/t;停炉前一天出炉[Si]%为0.85%-1.00%,炉渣二元碱度按1.05-1.10控制。同时,停炉前四小时进行降料面操作,通过下料降低炉顶温度,使炉顶温度控制在3500C以下,使休风后料面料线控制在8-9米,预休风前上料系统和装料系统全部腾空。其中,开炉步骤依次为清理炉缸、高炉烘炉、开炉配料、开炉送风、喷吹铁口和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其中,清理炉缸需要清理干净覆盖料,清除水渣;在炉缸四周清理出1.2士0.1米宽和1.2士0.1米深的空间,两个铁口方向清到铁口为止,铁口与炉内用氧气烧开连通。而高炉烘炉采用热风烘炉,风口风温不大于400°C,烘炉时间大于36小时。具体制度为高炉烘炉时先按25°C/小时的速率升温到150°C,在150°C条件下保温10小时,再按200C/小时的速率升温到400°C,在400°C条件下保温12小时。其中,开炉送风时开炉风量800-1000m7min,风压为200士lOkpa。其中,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包括热制度调整、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调整和造渣制度调节,通过热制度的调整,使焦比增至2.83士0.lt/t,使Si%降到0.40%-0.60%。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小中修实施例来对本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现状某高炉于2002年1月28日点火投产,2005年12月11日第一块冷却壁损坏,到2008年9月21日总共烧坏9块冷却壁。小中修前炉喉钢砖渣裂、上翘严重,上部炉身砖衬跨塌、侵蚀严重,造成操作炉型不规则,炉内煤气流分布紊乱,管道、滑料、悬料频繁,严重影响高炉稳定顺行,导致高炉燃料比较高,给高炉操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最低成本的维护高炉,恢复生产,本次小中修对破损及磨损严重的冷却壁总共更换了42块,炉身上部11弦冷却壁以上至钢砖下沿的砖衬全部重新砌筑,更换全部钢砖,风口中心线以上至11弦冷却壁进行了喷涂。2008年12月14号5:40,高炉停风后开始检修,2009年1月9日18:16分开始送风,共计20多天,由于各方面准备充分,开炉过程顺禾IJ,一周达产。做到了安全、有序、科学、高效、高炉利用系数5天达2.253t/m3.d(开炉期间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并在整个开炉达产期间,渣铁流动性良好,铁水质量合格、非计划休风少,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1开炉达产期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具体操作如下一、停炉1.1停炉前炉况调整(1)焦炭负荷的调整。从12月5日开始,取消V-Ti球团矿;12月10日开始适当发展边缘气流,并适当减轻焦碳负荷,既有利于保全风作业,尽可能的稳定炉况顺行,又能在停炉前置换炉缸焦柱;保证炉缸工作活跃,又利于出尽渣铁。停炉前一天再次减轻焦碳负荷,焦比提高到625kg/t,矿批25.6吨/批。14号夜班在加盖面焦前的10批料焦比为900kg/t,预休风前料面上再加了25吨盖面焦。(2)日常操作方针调整。停炉前一周开始适当提高炉温,前一天出炉[Si]0.85%-1.00%,炉渣二元碱度按1.05-1.10控制。(3)配加萤石、锰矿。为冲刷炉墙粘结物,从12月10日夜班开始,配加萤石0.1吨/批,锰矿0.8-0.9吨/批,维持出炉[Mn]在1.0%左右;洗炉期间[Si]控制在0.50%-0.65%o通过上述一系列对炉况的调整,到预休风时炉况稳定运行。1.2降料面操作12月14日夜班02:00开始预降料面,炉顶温度高时,通过下料降低顶温,控制顶温<350C,休风后看斜面,料线在8-9米。在最后一炉铁打开时,开始累计加入25吨停炉盖面焦,同时保证铁口大喷。预降料面时,采取了控制下料,顶温高时布正常料,以控制炉顶温度。同时,预休风前上料系统和装料系统全部腾空。(1)降料面具体操作二次降料面2130送风,送风后炉况稳定顺行较好,入炉风量1732m7min,20分钟以后逐渐加至2000-2100m7min,但连续出现炉顶压力暴增现象,炉料被吹穿,有管道产生。后把风量控制在1900m7min,风压控制在100_120kPa左右。在整个降料面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冷却设备烧坏的情况;降料面期间从热风压力趋势图上观察,未出现爆震;整个过程放两炉铁,共计200多吨;至4:00部分风口已吹空,到5:00所有风口吹空,休风停炉。(2)炉顶打水量及N2的控制为了保证安全和快速停炉,炉顶的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本次停炉采用专业旋转喷水头打水,雾化效果特别好,控制炉顶温度效果明显。打水量的控制主要依据炉顶四点温度的变化,加以调整。整个过程中炉顶温度不得大于450°C,每当升到400°C时,打开高压泵雾化水,当温度降到200°C时停止打水,打水要求均勻,控制煤气中H2<10%,最大不大于15%,O2%不大于2%,整个过程水压6.5公斤,水量基本稳定在60-80t/h,共打水472.6吨。同时,空料线到炉身中下部时,开大炉身下部N2流量,以防止炉内O2浓度增大,发生爆震,整个停炉过程用了7小时30分钟。二、小中修(具体操作和现有技术一致)2.1更换炉喉钢砖从小中修停炉时钢砖的破损情况可以看出,钢砖的破损主要表现在钢砖下部炸裂变形严重,钢砖下部上翘严重,通过测试,钢砖下部上翘最严重的部位上翘400mm左右,平均上翘300mm左右。2006年3月开始对炉身上部进行喷涂,到2008年12月看出,钢砖上翘变形的情况基本上没有发展,炉身上部喷涂对钢砖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有效地抑制了钢砖的上翘变形,但钢砖的炸裂情况有所发展。此次小中修对钢砖进行了全部更换,以规范炉喉布料,使炉身上部煤气流合理分布。2.2砌筑炉身上部砖衬5号高炉本届炉龄设计炉衬为三层砖,总共厚度为690mm,小中修停炉后发现,11弦冷却壁以上还有部分砖衬,风口中心线以上至11弦冷却壁未见砖衬,冷却壁原有的镶砖全部被侵蚀完,整个炉内未见冷却壁镶砖。炉身上部的砖衬由于每隔半年进行了遥控喷涂,上部还残留了部分砖衬,下两层支梁式水箱处的砖衬侵蚀较严重,支梁式水箱露出O-IOOmm左右,砖衬侵蚀厚度400mm左右。所以此次小中修对炉身上部11弦冷却壁以上至钢砖下沿的砖衬全部重新进行了砌筑,保证上部炉型的规则,以形成合理的操作炉型。2.3更换破损的冷却壁小中修停炉前冷却壁共破损了9±夬,其中5弦1块,6弦4块,7弦1块,8弦3块,均勻布在铁口方向。破损冷却壁均安装了铜冷却棒,停炉时发现这些破损的冷却壁中5、6弦的冷却壁还有部分残余,7、8弦的冷却壁均没有残余,冷却棒周围也没有渣皮。从其余未烧坏的冷却壁来看,5、6弦冷却壁的头部及7、8弦的冷却壁下方磨损严重,7、8、9弦冷却壁下方上翘,部分冷却壁下方螺栓被拉断。中修停炉时5、6弦冷却壁共损坏5块,分别是5弦36号,6弦1、3、4、36号。中修停炉时7、8弦冷却壁总共损坏4块,分别是7弦35号,8弦5、7、36号;9弦5号损坏严重。5、6弦冷却壁侵蚀相对严重,特别是5弦冷却壁上部由360mm侵蚀到IOOmm左右,再侵蚀冷却壁水管将露出并烧坏,但由于5、6弦有渣皮保护,虽然冷却壁侵蚀严重,但相对破损较少;7、8、9弦冷却壁的破损主要表现在下方侵蚀严重。2.4炉内喷涂本次小中修停炉后观察,炉身中下部砖衬全部磨损,部分冷却壁厚度都被磨损、侵蚀了一半以上。停炉后除铁口上方遗留了一大块渣皮,其余炉墙渣皮基本全部脱落。上部砌砖以后,高炉内径过度出现不平滑曲线,呈现上部小,从支梁式以下大的格局。这将严重影响高炉操作炉型的形成,将造成煤气流分布上下不和,分布混乱,影响高炉顺行。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采取从风口往上至支梁式水箱进行喷涂造衬,缓解内型过度不平滑的问题,同时,也能起到对中下部冷却壁保护的作用。三、开炉(开炉步骤一致,具体参数、工艺有创新)3.1清理炉缸为保证开炉后炉缸尽快活跃,有良好的透液、气性,烘炉之前清理干净覆盖料,将水渣尽量清除,在炉缸四周清理出1.2米深,1.2米宽的空间,两个铁口方向清到铁口为止,要求铁口与炉内连通,可用氧气烧通,在炉内烧通的铁口上面加500公斤工业盐,以促进铁口周围燃烧,以提高温度。3.2高炉烘炉高炉采用热风烘炉,计划烘炉时间36小时。烘炉目的是缓慢驱赶高炉上部砖衬砌体以及喷涂料内的结晶水、物理水,使耐火材料砌体均勻、缓慢而又充分膨胀,避免水分突然大量蒸发,产生爆裂和裂缝导致耐火材料砌体损坏,避免在耐火材料气体内产生热应力集中或晶格转变导致气体损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冷却设备的内应力,提高喷涂料的强度,延长喷涂料的寿命。整个过程严格按照烘炉曲线进行,见图1。3.3开炉配料本次小中修开炉全炉焦比3.2t/t,正常料焦比0.9t/t。炉渣碱度全炉炉渣碱度0.7,空料碱度为0.65,正常料炉渣碱度为1.1。正料使用15%澳块矿,自产球团20%,烧结矿65%,锰矿300kg/批,石灰石,白云石造渣;正常料后用烧结矿和自产球调整碱度,焦比0.9t/tfe。3.4开炉送风开炉送风风口4个,出铁口上方4个风口全开,总面积0.0491m2。具体风口分别为1#、2#、17#、18#,开炉风量800-100011171^11,风压为200kpa。堵14个风口,堵风口用炮泥掺砖粉堵严,保证不得自动吹穿。点火温度850C。在开炉过程中根据炉况顺行、质量、设备运行状况增减风量,基本上每次加风3060m7min,以促进快速达产。3.5喷吹铁口小中修高炉开炉,喷吹铁口是关键。冷冻的炉缸需要通过热风把热量带到炉底,尽快加热炉缸。操作中保证山边铁口喷吹见渣,喷吹要通畅,堵塞时及时组织人员捅或用氧气;BsJyCi。3.6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为了促使高炉能迅速达产,在开炉达产期间,各工艺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有利于稳定炉况。(1)热制度的调整开炉前期尽快降低炉温,有利于炉况发展,尤其是重钢这样的低钒钛矿冶炼,高炉温不利于渣铁分离,同时给炉前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从9日到14日炉温开始显高,先后把负荷从1.66t/t增至2.83t/t从表1中可看出;通过迅速增加焦炭负荷,于14日[Si]%降到0.53,相继[Si]稳在0.40%-0.60%,炉缸的工作状态大大改善,对高炉前期顺行和快速达产起到一定作用。(2)送风制度的调整开炉前期炉温较高,炉况显蹩,风量提高速度较缓,同时谨慎开风口(见表1)稳定炉况,确保顺行。9-13日炉温高,顺行欠佳,先后出现4次悬料,风温一直用不上来。11日1:00开出加湿3000Kg/h,到13日开最高增加到4000Kg/h以利顺行,逐渐用起风温;风口逐个打开,保证足够的鼓风动能,并适当提高炉顶压力,促使形成稳定的煤气流。(3)装料制度的调整开炉初期规定装料α矿=28°,α焦=26°,后逐步改为α矿=29°,α焦=27°,11日开始矩阵布料为0443123C3322112345。随着矿批的增大,外环角度也逐步增大到α矿=37.5°,α焦=38°,促进了煤气流的稳定和合理分布。(4)造渣制度的调节根据渣铁流动性,逐步减少、取消石灰石配比,适当降低碱度;同时在开炉期间适当加入锰矿,白云石以增加渣铁流动性,渣铁分离效果好,有利于炉况顺行,促进开炉进程。本次高炉开炉五天达产,是所属企业历次开炉中最成功的一次之一,尤其是中修开炉,在炉缸处于冻结的情况下,能迅速恢复炉况,达产是历史上少有的。开炉期间设备问题少,为高炉开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可取用的涉及技术层面的经验有(1)选择合适的开炉方式、开炉料及开炉参数是开炉顺利的保证,同时尽快加风、提负荷、降低焦比,快速捅风口,为快速达产创造条件。尤其是烘炉前清理炉缸尤为重要,铁口必须与炉内连通,才能快速加热炉缸,恢复生产。(2)此次开炉,逐步减少、取消石灰石配比,适当降低碱度;同时在开炉期间适当加入锰矿,白云石以增加渣铁流动性,渣铁分离效果好,有利于炉况顺行,加速炉况恢复。权利要求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本方法要经过停炉、小中修和开炉三大阶段,开炉步骤依次为清理炉缸、高炉烘炉、开炉配料、开炉送风、喷吹铁口和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其特征在于停炉前炉况进行如下调整停炉前四天开始配加萤石0.09-0.15吨/批,锰矿0.8-0.9吨/批,维持出炉Mn%在0.9-1.05%,洗炉期间Si%控制在0.50%-0.65%;停炉前一天焦比提高到625±20kg/t,矿批25.6±2吨/批;预休风前料面上再加25±1吨停炉盖面焦,预休风前所加盖面焦之前的10批料焦比为900±20kg/t;停炉前一天出炉Si%为0.85%-1.00%,炉渣二元碱度按1.05-1.10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停炉前四小时进行降料面操作,通过下料降低炉顶温度,使炉顶温度控制在350°C以下,使休风后料面料线控制在8-9米,预休风前上料系统和装料系统全部腾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清理炉缸需要清理干净覆盖料,清除水渣;在炉缸四周清理出1.2士0.1米宽和1.2士0.1米深的空间,两个铁口方向清到铁口为止,铁口与炉内用氧气烧开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炉烘炉采用热风烘炉,风口风温不大于40(TC,烘炉时间大于36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炉烘炉时先按25°C/小时的速率升温到150°C,在150°C条件下保温10小时,再按20°C/小时的速率升温到400°C,在400°C条件下保温12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炉送风时开炉风量800-1000m7min,风压为200士lOkpa。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炉及达产期间的制度调整包括热制度调整、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调整和造渣制度调节,通过热制度的调整,使焦比增至2.83士0.lt/t,使降到0.40%-0.60%。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高炉小中修后能快速达产的方法,主要包括停炉前炉况的调整,开炉过程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等。本发明通过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和充分的准备,采用合理的送风和装料制度,及时排放渣铁,实现高炉顺利开炉、快速达产的目的,达产进度达到了令人满意的一周。本发明整个生产过程安全、有序、科学、高效,高炉利用系数5天可达2.253t/m3.d,并在整个开炉达产期间,渣铁流动性良好,铁水质量合格、非计划休风少,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文档编号C21B7/00GK101818221SQ20101015696公开日2010年9月1日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发明者尹卫国,王永贵,赵仕清,雷有高,魏功亮申请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