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31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退火炉,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在换辊装置与退火炉炉体之间留有间隙, 没有进行很好地密封,在对不锈钢钢板的表面进行处理时,即通过陶瓷辊将不锈钢钢板表 面上的氧化皮和异物摩擦掉。由于在换辊装置与退火炉炉体之间留有间隙,外界的空气 容易与不锈钢钢板接触造成其表面上产生过多的氧化皮,影响处理效果,同时,在使用时, 炉体内热量也会通过换辊装置与炉体之间的间隙外泄,炉体内要想保持较高的使用温度 (1200度以上),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燃烧能源,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的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
辊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 置,包括炉体和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和转轴本 体,在第一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马达上分别设置有上主动齿轮和下主动齿轮,在转轴本体 的一端上设置有轴套和从动轮,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设置在第三驱动马达上的主动轮相连 接,在轴套上分别设置有与上主动齿轮相互配合的第一传动齿轮、与下主动齿轮相互配合 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在转轴本体的两端上下两侧上分别设置 有上连接栓和下连接栓,上连接栓分别与设置在上陶瓷辊两端上的上连接卡口相互配合, 在上陶瓷辊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四传动齿轮相互配合的上从动齿轮,下连接栓分别与设置 在下陶瓷辊两端上的下连接卡口相互配合,在下陶瓷辊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相互 配合的下从动齿轮;上陶瓷辊、下陶瓷辊和转轴本体的中部设置在炉体内,在炉体内转轴 本体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挡板,在挡板的上端设置有与上陶瓷辊相互配合的上凹槽,在挡 板的下端设置有与下陶瓷辊相互配合的下凹槽,在挡板之间均勻设置有若干隔热片,在挡 板的上端与炉体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和右之一圆弧密封圈,在左 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其相互配合的左密封条,在右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的下 端设置有其相互配合的右密封条,在炉体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左驱动气缸和右驱动气 缸,左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左连杆机构分别与左密封条和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相互连 接,右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右连杆机构分别与右密封条和右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相互连 接。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支架 上还设置有与传动带相互配合的调节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结构的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密封效果好,夕卜界的空气不会与炉体内的不锈钢钢板接触造成其表面上产生过多的氧化皮,处理后的不锈钢钢板表面光滑没有氧化皮,处理效果好,炉体内热量不会外泄,炉体内一致保持较高的使 用温度(1200度以上),节约能源,换辊快速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
图1中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支架,3、第一驱动马达,4、第二驱动马达,5、转轴本体,6、上主动 齿轮,7、下主动齿轮,8、轴套,9、从动轮,10、传动带,11、第三驱动马达,12、主动轮,13、第一 传动齿轮,14、第二传动齿轮,15、第三传动齿轮,16、第四传动齿轮,17、上连接栓,18、下连 接栓,19、上陶瓷辊,20、上连接卡口,21、上从动齿轮,22、下陶瓷辊,23、下连接卡口,24、下 从动齿轮,25、挡板,26、上凹槽,27、下凹槽,28、隔热片,29、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30、右 之一圆弧密封圈,31、左密封条,32、右密封条,33、左驱动气缸,34、右驱动气缸,35、活塞杆, 36、左连杆机构,37、活塞杆,38、右连杆机构,39、调节轮,40、搬运小车,41、顶升装置,42、轨 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包括炉体1和支架2,在 所述的支架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马达3、第二驱动马达4和转轴本体5,在第一驱动马 达3和第二驱动马达4上分别设置有上主动齿轮6和下主动齿轮7,在转轴本体3的一端 上设置有轴套8和从动轮9,从动轮9通过传动带10与设置在第三驱动马达11上的主动 轮12相连接,在轴套8上分别设置有与上主动齿轮6相互配合的第一传动齿轮13、与下主 动齿轮7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14、第三传动齿轮15和第四传动齿轮16,在转轴本体5 的两端上下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上连接栓17和下连接栓18,上连接栓17分别与设置在上陶 瓷辊19两端上的上连接卡口 20相互配合,在上陶瓷辊19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四传动齿轮 16相互配合的上从动齿轮21,下连接栓18分别与设置在下陶瓷辊22两端上的下连接卡口 23相互配合,在下陶瓷辊2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15相互配合的下从动齿轮24 ; 上陶瓷辊19、下陶瓷辊22和转轴本体5的中部设置在炉体1内,在炉体1内转轴本体5的 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挡板25,在挡板25的上端设置有与上陶瓷辊19相互配合的上凹槽26, 在挡板25的下端设置有与下陶瓷辊22相互配合的下凹槽27,在挡板25之间均勻设置有若 干隔热片28,在挡板25的上端与炉体1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29 和右之一圆弧密封圈30,在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29的下端设置有其相互配合的左密封 条31,在右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30的下端设置有其相互配合的右密封条32,在炉体1的左 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左驱动气缸33和右驱动气缸34,左驱动气缸33的活塞杆35通过左连 杆机构36分别与左密封条31和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29相互连接,右驱动气缸34的活 塞杆37通过右连杆机构38分别与右密封条32和右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30相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支架2上还设置有与传动带10相互配合的调节轮39,用于调节传动带10的长短。[0014]上述结构的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使用时,需要进行表面处理的不锈钢 钢板从圆盘换辊的上端经过。由第一驱动马达3通过上主动齿轮6依次驱动与其相互配合 的第一传动齿轮13、轴套8、第四传动齿轮16、上从动齿轮21和上陶瓷辊19旋转,对经过的 不锈钢钢板进行表面处理。当需要进行换辊操作时,同时控制左驱动气缸33和右驱动气缸34,左驱动气缸33 和右驱动气缸34分别通过左连杆机构36和右连杆机构38拉动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29、 左密封条31和右之一圆弧密封圈30、右密封条32,使其与挡板25的上端相互分离。然后 控制第三驱动马达11,第三驱动马达11上的主动轮12通过传动带10、从动轮9带动转轴 本体5旋转,从而将需要更换的上陶瓷辊19转动到下方更换位置,下陶瓷辊22旋转到上方 的工作位置,由搬运小车40上的顶升装置41动作,将需要更换的上陶瓷辊19顶住,使其与 转轴本体5脱开,搬运小车40在与其相互配合的轨道42上移动将需要更换的上陶瓷辊19 移出。然后,同时控制左驱动气缸33和右驱动气缸34,左驱动气缸33和右驱动气缸34分 别通过左连杆机构36和右连杆机构38推动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29、左密封条31和右 之一圆弧密封圈30、右密封条32,使其与挡板25的上端相互接触,使炉体1内保持密封,然 后,再通过驱动系统驱动下陶瓷辊22旋转对对经过的不锈钢钢板进行表面处理。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 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包括炉体和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和转轴本体,在第一驱动马达和第二驱动马达上分别设置有上主动齿轮和下主动齿轮,在转轴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轴套和从动轮,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设置在第三驱动马达上的主动轮相连接,在轴套上分别设置有与上主动齿轮相互配合的第一传动齿轮、与下主动齿轮相互配合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在转轴本体的两端上下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上连接栓和下连接栓,上连接栓分别与设置在上陶瓷辊两端上的上连接卡口相互配合,在上陶瓷辊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四传动齿轮相互配合的上从动齿轮,下连接栓分别与设置在下陶瓷辊两端上的下连接卡口相互配合,在下陶瓷辊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传动齿轮相互配合的下从动齿轮;上陶瓷辊、下陶瓷辊和转轴本体的中部设置在炉体内,在炉体内转轴本体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挡板,在挡板的上端设置有与上陶瓷辊相互配合的上凹槽,在挡板的下端设置有与下陶瓷辊相互配合的下凹槽,在挡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隔热片,在挡板的上端与炉体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和右之一圆弧密封圈,在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其相互配合的左密封条,在右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的下端设置有其相互配合的右密封条,在炉体的左右两端上分别设置有左驱动气缸和右驱动气缸,左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左连杆机构分别与左密封条和左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相互连接,右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右连杆机构分别与右密封条和右四分之一圆弧密封圈相互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 架上还设置有与传动带相互配合的调节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圆盘换辊装置。其优点是密封效果好,外界的空气不会与炉体内的不锈钢钢板接触造成其表面上产生过多的氧化皮,处理后的不锈钢钢板表面光滑没有氧化皮,处理效果好,炉体内热量不会外泄,炉体内一致保持较高的使用温度(1200度以上),节约能源,换辊快速方便。
文档编号C21D9/54GK201729854SQ20102021894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徐国洙 申请人:汉通(张家港保税区)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