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循环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39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管循环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外精炼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单管循环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最高效的炉外精炼设备为RH真空脱气装置,现有的RH真空脱气 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钢包台车1、钢包2、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3、下部槽4、上部槽5、 合金系统6、顶吹氧枪7、隔热槽8和真空排气系统9组成,下部槽1的下方设有上升管和下 降管两根浸渍管。该装置同时解决了真空脱气(Η/Ν/0)、去除夹杂、均勻成份、合金微调、吹 氧脱碳、自然脱碳的等影响钢水质量的关键问题,但是RH真空脱气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制 约其发展1.难以在80吨以下中小型钢包使用。RH设备由于通过两个浸渍管插入钢包,并 通过对一个浸渍管中吹入环流气体使钢水形成循环,所以钢包大小,尤其是包口大小严重 制约了 RH真空脱气装置的应用,所以,目前的RH真空脱气装置基本上都应用于80吨以上 钢包。2.没有温度补偿措施。RH处理过程中温降大,影响连铸机开浇温度,为此,为避免 影响正常的生产,必须提高转炉出钢温度或者经LF路进行升温处理,从而造成冶炼周期加 长,或者造成钢液的二次污染。如果用在RH处理中通过加铝升温功能来补充热量,则不仅 加热效率较低而且会增加钢液中氧化铝夹杂物。综上所述,研发一种既能够进行快速脱气、去除夹杂、均勻成份、合金微调、吹氧脱 碳、自然脱碳,又能适用于80吨以下钢包的真空循环脱气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目 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管循环脱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单管循环脱气装置,由钢包台车1、钢包2、浸渍管提升气体阀 站3、合金系统6、顶吹氧枪7、隔热槽8、真空排气系统9、插入管11和脱气槽12组成,其中 脱气槽12位于插入管11上方,脱气槽12顶部设有顶吹氧枪7,隔热槽8 一侧通过管道连接 真空排气系统9,脱气槽12 —侧连接合金系统6,插入管11下方有钢包2,钢包2放置于钢 包台车1上方;插入管11 一侧连接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3。本实用新型中,钢包7 —侧通过管道连接底部搅拌与提升气体站1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小型钢包(80吨以下)的快速真空脱气精炼问题。本实用新 型采用插入管这一单浸渍管插入方式,通过真空排气系统在脱气槽内部形成负压,利用钢 包底部搅拌与提升气体站或者插入管的单侧吹入环流气体作为提升气体或者两者同时使 用,使钢水在钢包和真空槽之间形成环流,钢水在提升气泡及真空作用下达到脱气精炼目 的。必要时可以通过合金系统完成合金成分的调整;也可以通过增设顶吹氧枪,进行强制脱 碳。从而完成对钢液进行真空脱气(Η/Ν/0)、去除夹杂、均勻成份、合金微调、吹氧脱碳、自然脱碳等快速精炼工作,实现中小型钢包钢水的单管真空脱气精炼,替代传统小型钢包只能 通过VD,LF+VD,钢包吹氩喂丝,无法实现快速真空循环脱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巧妙采用单管式的插入管,利用底部搅拌与提升气 体站和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实现钢水在钢包、插入管和脱气槽内部的循环,取代传统RH 双浸渍管钢水循环脱气模式,解决了小型钢包的快速循环脱气问题。

图1为RH真空脱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钢包台车,2为钢包,3为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4为下部槽,5为上 部槽,6为合金系统,7为顶吹氧枪,8为隔热槽,9为真空排气系统,10为底部搅拌与提升气 体站,11为插入管,12为脱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装置由钢包台车1、钢包2、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3、插入管11、脱气 槽12、合金系统6、顶吹氧枪7、隔热槽8、真空排气系统9和底部搅拌与提升气体站10组成。 其中插入管11和脱气槽12之间利用法兰连接,合金系统6和脱气槽12之间利用膨胀节连 接,隔热槽8和真空系统9之间通过大伸缩节连接。插入管11的管体为钢壳,内外均有耐 火材料保护,脱气槽12外壳为钢壳,内衬耐火材料,处理过程中为真空氛围,钢液中气体从 表面逸出,经此排出,合金系统6可实现处理过程中的合金成分调整,顶吹氧枪7可根据生 产工艺条件设置,用于脱碳处理,隔热槽8外部为钢壳,内衬耐候材料,起到隔绝冷热气体 对流,减少热损失的作用,真空排气系统9为脱气槽12创造真空条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钢包2通过钢包台车1把钢水送到处理工位,通过下动式钢包顶升装置或者液压 缸/卷扬提升装置,使插入管11插入位于钢包2内钢水中,通过底部搅拌与提升气体站10 向钢包底部的偏心孔口吹入氩气形成钢水提升循环动力,使钢水在钢包2和脱气槽12之间 形成环流。提升循环驱动气体也可以通过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3来实现,还可以两者同时 使用来来增加环流效果。脱气槽12内循环的钢水在气体搅拌和真空排气系统9产生的真 空环境作用下,钢液中气体从表面逸出,杂质上浮,同时根据必要利用顶吹氧枪7进行吹氧 脱碳处理,或者利用合金系统6进行合金成分调整。经过上述处理,完成了对中小钢包钢水 的真空脱气(Η/Ν/0)、去除夹杂、均勻成份、合金微调、吹氧脱碳、自然脱碳的快速精炼,实现 提高钢水质量、保证钢水成份及温度的功能。
权利要求一种单管循环脱气装置,由钢包台车(1)、钢包(2)、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3)、合金系统(6)、顶吹氧枪(7)、隔热槽(8)、真空排气系统(9)、插入管(11)和脱气槽(12)组成,其特征在于脱气槽(12)位于插入管(11)上方,脱气槽(12)顶部设有顶吹氧枪(7),隔热槽(8)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排气系统(9),脱气槽(12)一侧连接合金系统(6),插入管(11)下方有钢包(2),钢包(2)放置于钢包台车(1)上方;插入管(11)一侧连接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循环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钢包(7)—侧通过管道连接 底部搅拌与提升气体站(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管循环脱气装置。由钢包台车、钢包、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合金系统、顶吹氧枪、隔热槽、真空排气系统、插入管和脱气槽组成,其特征在于脱气槽位于插入管上方,脱气槽顶部设有顶吹氧枪,隔热槽一侧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排气系统,脱气槽一侧连接合金系统,插入管下方有钢包,钢包放置于钢包台车上方;插入管一侧连接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本实用新型采用单管式的插入管,利用底部搅拌与提升气体站和浸渍管提升气体阀站,实现钢水在钢包、插入管和脱气槽内部的循环,取代传统RH双浸渍管钢水循环脱气模式,解决了小型钢包的快速循环脱气问题。
文档编号C21C7/068GK201704355SQ20102022308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徐冰, 程煌, 陈骥 申请人:上海东震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