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脱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86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脱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自动脱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参见图1,铸球、铸段的造型都是通过模具1、凸模2、砂型3以及补缩浇冒口 4来实现的。在加工时,一般是将模具直接扣在型板上,造型后直接掀起模具1或型板,这样容易造成起型角度和受力不均衡,导致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现象。尤其是在铸件与补缩浇冒口 4夹角等脱模斜度较小的地方(也即砂型3所在处),更容易出现上述现象,并进而影响铸件外观和铸件精度,造成铸件正品率下降。因此,急需一种可减少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现象的自动脱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现象的自动脱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脱型装置,包括缸、夹紧模具的支架、托型板、第一弹性部件和设置有第一螺杆导柱的底板,其中所述缸的顶端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模具的一面相连接;所述底板面向所述模具的一面与凸模和补缩浇冒口固定连接;所述托型板套于所述凸模和补缩浇冒口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螺杆导柱滑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托型板与所述底板之间。优选的,还包括侧板、固定板、第二弹性部件、呈L型的侧挂板和第二螺杆导柱,其中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并与所述支架相固接;所述侧挂板的一面与所述侧板内侧相固接,所述侧挂板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螺杆导柱相固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缸固定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二螺杆导柱滑动;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挂板之间。优选的,在所述托型板与所述底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还设置有限位部。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定位销。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体为弹簧。优选的,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螺杆导柱相套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具体为弹簧。优选的,所述缸为气缸或液压缸。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缸的推动下,凸模可与模具配合紧密到位。此时, 托型板抵在模具上,并与砂型相接触,而第一弹性部件则处于压缩状态。在完成造型后,缸退回,第一弹性部件震颤,托型板在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一螺杆导柱的共同作用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此运动期间,托型板可将砂型顶出,使之脱离凸模和补缩浇冒口。由于砂型是被托型板顶出,因此不会有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的现象。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造型所需工具;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脱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托型板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凸模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补缩浇冒口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脱型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悬架组合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脱型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脱型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现象的自动脱
型装置。图2示出了上述自动脱型装置的一种结构,包括型板组合、与模具1固定连接的支架9和缸12 (可为气缸或液压缸),其中支架9上设置用于夹紧模具1的限位块7和滚轮8,除了上述限定块7和滚轮8 外,还可有多种现有部件可用于对模具1进行夹紧,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赘述;缸12的顶端与底板10背向模具1的一面相连接,而底板10面向模具1的一面与凸模2和补缩浇冒口4固定连接;上述型板组合包括托型板5、第一弹性部件6和设置有第一螺杆导柱11的底板 10 ;托型板5中部镂空,其镂空形状与凸模2和补缩浇冒口 4的组合形状相适配(请参见图3- ,以便托型板5套于凸模2和补缩浇冒口 4上,此外,托型板5还可沿第一螺杆导柱11滑动;第一弹性部件6则设置在托型板5与底板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弹性部件6具体为弹簧,且该弹簧套于第一螺杆导柱11
4上。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弹性部件6也可单独设置于托型板5与底板10之间。另外,第一弹性部件6的功能还可用其他有弹性的元器件加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只要保证托型板5在第一弹性部件6与第一螺杆导柱11的作用下,可上下移动且不发生水平移动即可,在此不作赘述。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缸12的推动下,凸模2可与模具1配合紧密到位。 此时,托型板5抵在模具1上,并与砂型3相接触,而第一弹性部件6则处于压缩状态。在完成造型后,缸12退回,第一弹性部件6发生震颤,托型板5在第一弹性部件6以及第一螺杆导柱11的共同作用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此运动期间,托型板5可将砂型3顶出,使之脱离凸模2和补缩浇冒口 4。由于砂型3是被托型板5顶出,因此不会有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的现象,进而提高铸件外观和铸件精度。避免了因掉砂、带砂、砂型损伤使铸件报废的现象的出现,提高了铸件的正品率。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6-7,上述实施例的装置还可包括悬架组合, 所述悬架组合包括侧板13、固定板14、第二弹性部件15、呈L型的侧挂板16和第二螺杆导柱17。其中侧板13位于支架9的内侧,并与支架9相固接;侧挂板16的一面通过螺栓与上述侧板13的内侧相固接,另一面与第二螺杆导柱 17相固接;固定板14套于缸12上,与缸12固定连接,同时,固定板12可沿第二螺杆导柱17
滑动;在固定板14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二螺杆导柱17相紧固的螺母,用以对固定板14进行限位;第二弹性部件15则设置在固定板14与侧挂板1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弹性部件15具体为弹簧,且该弹簧套于第二螺杆导柱17 上。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弹性部件15也可单独设置于固定板14与侧挂板13之间。另外,第二弹性部件15的功能还可用其他有弹性的元器件加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只要保证固定板14在第二弹性部件15与第二螺杆导柱17的作用下,可上下移动且不发生水平移动即可,在此不作赘述。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8,以上所有实施例中的自动脱型装置的托型板5与底板10中的任意一个上,还设置有限位部18,以避免第一弹性部件6被挤压过度。 图8中的限位部18为定位销。上述各部件工作原理如下当模具1通过滚道运行至造型工位时,缸12开始工作,将型板组合托起,型板组合上的托型板5首先接触到模具1。之后,缸12继续推进,第一弹性部件6压缩,当凸模2与模具1配合紧密到位时,定位销18正好顶住托型板5的下端面(请参见图9)。考虑到缸12的定位精度误差,缸12会继续推进,由于模1具被限位块7限位,这时受力点在固定板14上,第一弹簧15对缸12产生向下的拉力,直到缸12停止运行。在模具1舂型后,缸12退回,这时第一弹性部件6将托型板5顶起,托型板5则将砂型3顶出, 使之脱离凸模2和补缩浇冒口 4。因为砂型3是被托型板5顶出,因此不会有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的现象。[005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脱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夹紧模具的支架、托型板、第一弹性部件和设置有第一螺杆导柱的底板,其中所述缸的顶端与所述底板背向所述模具的一面相连接; 所述底板面向所述模具的一面与凸模和补缩浇冒口固定连接; 所述托型板套于所述凸模和补缩浇冒口上,并可沿所述第一螺杆导柱滑动;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托型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板、固定板、第二弹性部件、呈L型的侧挂板和第二螺杆导柱,其中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并与所述支架相固接;所述侧挂板的一面与所述侧板内侧相固接,所述侧挂板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螺杆导柱相固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缸固定连接,并可沿所述第二螺杆导柱滑动; 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挂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型板与所述底板中的任意一个上还设置有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定位销。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具体为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螺杆导柱相套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具体为弹簧。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为气缸或液压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减少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现象的自动脱型装置。上述装置包括缸、夹紧模具的支架、托型板、第一弹性部件和设置有第一螺杆导柱的底板,其中缸的顶端与底板的一面相连接;底板另一面与凸模和补缩浇冒口固定连接;托型板套于凸模和补缩浇冒口上,并可沿第一螺杆导柱滑动;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托型板与底板之间。可见,在造型时,托型板抵在模具上并与砂型相接触,第一弹性部件则处于压缩状态。在完成造型后,缸退回,第一弹性部件震颤,托型板在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一螺杆导柱的共同作用下,作上下往复运动。在此运动期间,托型板可将砂型顶出。由于砂型是被托型板顶出,因此不会有掉砂、带砂或砂型损伤的现象。
文档编号B22C17/00GK201940547SQ20102062591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姜庆平, 姜庆志, 汪世林 申请人:宁国市志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