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19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及表面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材料及表面处理设备,许多机型的清理室密封条件都比较好。工件在清理室中作表面抛丸处理时,室体中抛射工件所形成的粉尘,总有一部分不能够充分被除尘系统吸入排放。这些残余粉尘由于抛丸室内吸尘时产生的负压,悬浮在室体中,直接影响工件的清洁度。同时吸尘时产生的负压,也给打开清理室的室门时带来了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帮助除尘,解除室门开启压力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清理室的室壁上设置进风装置,利用外进风,产生从进风口至吸尘器的气流,使原悬浮在清理室内的细微粉尘随气流进入吸尘器;同时,室外空气的进入,减小了室体内与室外的压差,解除了室门的开启压力;为了保证进风的流量,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 1/10,为了防止丸料外泄和灰尘的流出,进风通道呈“S”形回转状。本发明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镶嵌在清理室室壁上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呈“S”形回转状,它将清理室内外空气贯通,其外口高于内口,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 1/8 1/10。进一步地说,所述进风通道由若干“ S ”形回转道依次并列而成。进一步地说,进风通道设置在清理室室门上。进一步地说,进风通道设置在清理室室门的下部。进一步地说,所述“S”形回转道从清理室进入通道的第一个弯点处设有一段上升的盲道。进一步地说,所述“S”形回转道由三块导向板、一块转向板和二块挡板构成;三块导向板平行设置,与清理室外壁所夹锐角小于等于40° ;中间导向板短于两侧的导向板 ’转向板反导向板方向设置在中间导向板的后方,转向板与中间导向板之间有空隙,转向板与清理室内壁所夹锐角为35° 45° ;上导向板与转向板之间、中导向板和下导向板之间分别连接有挡板。进一步地说,如将中间导向板延展,则中间导向板会与转向板相交,转向板的长度为比相交位置延展2厘米以上,同时确保转向板末端距下导向板的距离大于等于2厘米。进一步地说,中间导向板末端与转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厘米。使用本发明,在清理室的室壁上设置进风通道,利用外进风,产生从进风口至吸尘器的气流,使原悬浮在清理室内的细微粉尘随气流进入吸尘器,大幅度提高了除尘效果,工件表面的清洁度明显改善,减小了开门时粉尘的外泄。同时,室外空气的进入,减小了室体内与室外的压差,解除了室门的开启压力。进风通道的“S”形回转设计和斜面设计,有效防止了丸料外泄和灰尘的流出。转向板的长度为比相交位置延展2厘米以上,一方面有可以阻挡丸料从中间导向板尾端与转向板之间的间隙弹出,另一方面将进风引入下层斜道,有助于防止灰尘直接从中间导向板尾端与转向板之间的间隙直接溢出。加之“S”形回转进风通道从清理室进入通道的第一个弯点处设有一段上升的盲道,使进风能在此处形成一个较清理室内较高的气压环境,进一步抑制了灰尘的溢出。“S”形回转进风通道进风口的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 1/10,且中间导向板尾端与转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厘米,保证了进风通道的风的流量。


图1为抛丸机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中1、清理室室门,2、清理室,3、进风解压装置,4、除尘器,5、安装框,6、上导向板,7、10、挡板,8、转向板,9、中间导向板,11、下导向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是一、在抛丸机清理室室门1的下部开设一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4 1/5通孔;二、在通孔中镶嵌安装一个进风解压装置3 ;三、进风解压装置3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 1/10,进风解压装置3的进风通道呈“S”形回转。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的方案是
一块上导向板6、一块挡板7、一块挡板10、一块转向板8、一块中间导向板9和一块下导向板11与安装框5共同构成一个“S”形回转道。上导向板6、挡板(7、10)、转向板8、中间导向板9和下导向板11都是长方形板材,它们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框5固定连接。上导向板6、中间导向板9和下导向板11平行设置,它们与清理室外壁所夹锐角小于等于40°。上导向板6、中间导向板9和下导向板11的外侧边平齐,也就是在同一立面上,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11长度相等,中间导向板9短于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11。转向板8反导向板方向设置在中间导向板9的后方,转向板与室内壁所夹锐角为35° 45°,转向板8与中间导向板9之间有空隙,空隙大于等于2厘米。如将中间导向板9延展,则中间导向板9会与转向板8相交,转向板8的长度为比相交位置更延展2厘米以上,同时确保转向板末端距下导向板的距离大于等于2厘米。上导向板6与转向板8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7,中导向板9 和下导向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10。如此形成的“S”形回转道的外口高于内口。本实施例进风解压装置3由三个上述“S”形回转道依次并列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将进风解压装置3镶嵌在清理室室门1的下部,进风解压装置3 的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4 1/5,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总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 1/8 1/10,即三个“S”形回转道在同一位置上的截面积之和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 1/10。清理室2的室内外空气由进风解压装置3贯通。使用本实施例后,在清理室2中形成由进风解压装置3至除尘器4的气流带。
权利要求
1.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清理室的室壁上设置进风装置,进风通道呈“S”形回转状,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 1/10。
2.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镶嵌在清理室室壁上的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呈“S”形回转状,它将清理室内外空气贯通,其外口高于内口,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 1/10。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由若干“S”形回转道依次并列而成。
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通道设置在清理室室门上。
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回转道从清理室进入通道的第一个弯点处设有一段上升的盲道。
6.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回转道由三块导向板、一块转向板和二块挡板构成;三块导向板平行设置,与清理室外壁所夹锐角小于等于40° ;中间导向板短于两侧的导向板;转向板反导向板方向设置在中间导向板的后方,转向板与中间导向板之间有空隙,转向板与清理室内壁所夹锐角为35° 45° ;上导向板与转向板之间、中导向板和下导向板之间分别连接有挡板。
7.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风通道设置在清理室室门的下部。
8.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如将中间导向板延展,则中间导向板会与转向板相交,转向板的长度为比相交位置延展2厘米以上,同时确保转向板末端距下导向板的距离大于等于2厘米。
9.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导向板末端与转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抛丸机迷宫式进风解压方法及装置涉及材料及表面处理设备。它在清理室室壁上设置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呈“S”形回转状,将清理室内外空气贯通,其外口高于内口,进风通道最窄处的截面积为清理室室门面积的1/8~1/10。使用本发明,利用外进风,产生从进风口至吸尘器的气流,使原悬浮在清理室内的细微粉尘随气流进入吸尘器,大幅度提高了除尘效果,工件表面的清洁度明显改善,减小了开门时粉尘的外泄。同时,室外空气的进入,减小了室体内与室外的压差,解除了室门的开启压力。
文档编号B24C9/00GK102284914SQ20111020610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周圣祥, 徐建, 陈子银 申请人:盐城市丰特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