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高抗震性能的液压支柱用钢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18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高抗震性能的液压支柱用钢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铁行业中的合金钢,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支柱用钢,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高抗震性能的液压支柱用钢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机械及起重行业取得了质的进步,煤炭开采等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用作液压和气动缸筒用液压支柱用钢,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材质及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液压支柱管是煤炭、机械等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单体液压支柱和矿用支架主要部件(缸体或柱塞)所用的重要材料。液压支柱管的使用,要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焊接性、机加工性等。
安全性及可靠性液压支柱的工作压力高,当缸体或柱塞一旦受压而遭到破坏时不得裂成碎块,以防伤人。为了保证使用的安全和可靠,液压支柱管必须具有高强度和韧性良好。
良好的焊接性液压支柱、液压支架支柱缸体、柱塞和其他部件巨涌焊接法连接, 因此要求使用的钢管必须具有良好的焊接性。
良好的机加工性制作液压支柱时,钢管内、外表面均需要精加工,因此要求钢管必须具有良好的切削和研磨性。
由于煤炭开采等行业不仅环境恶劣具有高粉尘、高温、高湿度等特点,还随时都有遇到较大震动的可能性,作为液压支撑用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还要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抗震性能。
CN 101280391A公开了一种高强韧性液压支柱无缝钢管,解决了已有的液压支柱钢管无法兼具成本低和强度、韧性的缺点,具有了良好的经济和安全综合性能。所述钢按重量百分比含有,C 0. 15 0. 35%、Si 0. 10 0. 60%、Mn 1. 00 2. 00、Nb 0. 02 0. 07%, Al 0. 01 0. 06%、Ti 0.02 0.12%、P 0025% 以下,S 0.025% 以下, 0 0.0035%以下。但是该发明所述无缝钢管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较差,无法满足需要耐腐蚀条件下的无缝钢管的应用。
目前,国内通常采用27SiMn作为液压支柱用钢,其耐磨性能好,强度高,但是其强度低、抗腐蚀性能较差、强屈比较小及抗震性能差。目前国内使用的液压支柱用钢27SiMn 钢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 0. 24 0. 32%、Si 1. 10 1. 40%、Mn 1. 10 1. 40、 Ni 彡 0. 30、Cu 彡 0. 20、P 彡 0. 035、S 彡 0. 035、Cr 彡 0. 30。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一种同时兼具有良好的硬度、强度、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抗震性能的液压支柱钢管迫在眉睫。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支柱用钢,所述钢具有高强度、耐腐性能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所述液压支柱用钢,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
C 0. 25 0. 34%、Si 0. 90 1. 30%、Mn 0. 80 1. 20%、Cr 0. 80 1. 30%, Al 0. 02 0. 10%、Ni 彡 0. 30%、S 彡 0. 025%、P 彡 0. 025%、Cu 彡 0. 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压支柱用钢,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
C 0. 28-0. 33%, Si 1. 00-1. 20%, Mn 0. 90-1. 10%, Cr 0. 90-1. 10%, Al 0. 02 0. 05%, Ni 彡 0. 10%, S 彡 0. 005%, P 彡 0. 015%, Cu 彡 0. 20%,余量为 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压支柱用钢,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
C 0. 30-0. 33%, Si 1. 10-1. 20%, Mn 1. 00-1. 10%, Cr 1. 00-1. 10%, Al 0. 02 0. 03%, Ni 彡 0. 10%, S 彡 0. 005%, P 彡 0. 015%, Cu 彡 0. 20%,余量为 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C是钢成分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是传统的最经济的强化元素,钢的强度几乎是随着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同时又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但也使钢的塑性恶化,如果C含量过高,在调质的加热保温过程中由于Si的作用,极易导致钢中的C石墨化,考虑到材料的综合性能,所述钢中C含量为0. 25% -0. 34%,例如0.沈%、 0. 27 %,0. 28 %,0. 29 %,0. 30 %,0. 31 %,0. 32 %,0. 33 %,0. 265 %,0. 275 %,0. 2850.四5%。
Si 以固熔形态存在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它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和冷加工变形硬化率的作用极强,仅次于P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的韧性和塑性。Si对钢的淬透性影响中等,但对钢的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有很大的好处。Si含量较高时,如果C含量过高,在调质的加热保温过程中由于较高的Si的作用,极易导致钢中的C石墨化。含Si钢在加热时,表面将形成一层SiA薄膜,从而提高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Cr钢和Mn钢中加入较高的Si均可以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但Si是显著提高钢的屈服强度的元素,所以Si 含量过高,会降低材料的强屈比,从而降低材料的抗震性能。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综合材料的总体要求,所述钢中Si含量为0. 90-1. 30%,例如0. 91%,0. 92%,0.93%,0. 94%,0. 95%,0. 96%,0. 97%,0. 98%,0. 99%U. 29%U. 28%U. 27%U. 26%,1.25%U. 24%U. 23%、1. 22%、1. 21%。
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在钢中能溶入铁素体,强化基体, 在轧后冷却时能细化珠光体且能相对提高珠光体含量,因此,能提高强度和硬度,改善热处理性能,且对材料的塑性影响较小。随着Mn含量的增加除钢的Ms点降低以外,由于淬透性的增加,钢淬火后,其中的残余奥氏体也急剧增加所以在热处理时,一般要求及时进行低温处理,以消除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同时,随着Mn含量的增加,其导热系数急剧下降,同时其线膨胀系数却增加,因而在材料的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极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严重时将导致工件的开裂,所以综合材料的各方面要求,Mn含量确定为0. 80-1. 20%,例如0. 81%、0.82%,0. 83%,0. 84%,0. 85%,0. 86%,0. 87%,0. 88%,0. 89%U. 19%U. 18%U. 17%,1.16%U. 15%U. 14%U. 13%U. 12%U. 11%。
Cr :加入钢种能显著改善钢的抗氧化作用,增加钢的抗腐蚀能力。Cr和铁形成连续固溶体,与C形成多种碳化物,Cr的复杂的碳化物(Cr,Fe)7C3,以及(Cr,Fe)23C6对于钢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钢的耐磨性。Cr能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但也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Cr是具有钝化倾向的元素。因此一定成分的Cr加入钢中,使钢具有抗腐蚀倾向和抗氧化的能力。当它受到某种介质侵蚀时,在钢件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这层膜叫钝化膜,钝化膜在有利的条件下是致密的,不被溶解的,而且当它被破坏了,还能自行恢复。某一金属或钢的钝化不是固定的状态,只是对一定介质或条件而言,若介质条件改变了,钝化就会被破坏。在调质结构钢中,Cr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能,使钢经过调质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还可以使钢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保护膜,提高钢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能。综合考虑,Cr 含量确定为0. 80-1. 30%,例如 0. 81%,0. 82%,0. 83%,0. 84%,0. 85%,0. 86%,0.87%,0. 88%,0. 89%U. 29%U. 28%U. 27%U. 26%U. 25%U. 24%U. 23%U. 22%,1.21%。
Al 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本发明所述铝的含量为0. 02 0. 10%,例如0. 03%,0. 04%,0. 05%,0. 06%, 0. 07%,0. 08%,0. 09%。
Ni 目前最为广泛的微合金元素,它们在钢中能够影响的显微组织参数是晶粒尺寸的形状;各种尺寸的析出物;位错密度;非金属夹杂物的尺寸和形状等。在钢中的作用 阻止晶粒长大;阻止奥氏体形变再结晶;沉淀强化;改变钢的显微组织。Ni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在材料性能满座要求时候尽量少用的原则,本发明中M只是一种残余元素,所以定为 Ni 彡 0. 30%,例如 0. 29%,0. 28%,0. 27%,0. 25%,0. 15%,0. 02%,0. 04%。
P :P是一种有害残余元素,P在晶间偏聚造成晶界脆化,会造成材料高温回火脆性,同时P超过一定含量时,对钢材的脆性转变温度提高很多,造成材料低温冲击韧性低, 恶化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本发明P^O. 025%,例如0. 024%,0. 014%,0. 005%,0. 006%, 0. 007%,0. 010%。
S :S是一种有害残余元素,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的溶解度都很小,所以在铸坯凝固过程中,随着钢液的凝固,S将向尚未凝固的液体部分富集,结果,在铸坯的最后凝固部位 (铸坯心部、及枝状组织间)将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夹杂,使钢的宏观组织不均勻。较高的S 含量将损害钢的抗蚀性,使钢表面产生坑蚀,所以本发明将S含量设定为S ^ 0. 025%,例如 0. 024%,0. 014%,0. 005%,0. 006%,0. 007%,0. 010%。
Cu =Cu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耐腐蚀性能,但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Cu 含量超过0. 5 %时钢的塑性显著降低,本发明中,所述Cu的含量为< 0. 20 %,例如0. 19 %、 0. 185,0. 14%,0. 10%,0. 05%,0. 08%,0. 02%,0. 002%。
余量为!^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杂质为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的杂质。所述杂质例如有Sb、SruAs等。
强屈比,是衡量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由钢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屈服强度实测值得到。其结果不能小于1. 25。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整体性, 结构局部出现塑性变形,而不允许出现脆性破坏。强屈比的目的是要求钢具有一定的屈服后承载能力,保证整个结构具有较强的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本发明所述液压支柱用钢的强屈比为1. 25 1. 45,优选1. 25 1. 42,进一步优选1. 30 1. 42。
本发明所述液压支柱用钢的合金比达到3. 5%,其中,所述合金比为钢中合金元素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之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的生产工艺,本发明所述工艺利用转炉冶炼可以得到合金成分较高、P、s的含量较低的液压支柱用钢。通过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得到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合金比可以达到3. 5%,P彡0. 015%, S彡0. 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液压支柱用钢的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转炉冶炼加入铁水及废钢,采用双渣操作并多次倒炉进行脱P,并使用滑板挡渣及留钢出钢操作,第二次倒渣后进行预脱S,脱S率为30 40%,在脱S、P末期采用低拉碳工艺,并按照配方要求进行成分初调;
(2) LF精炼在LF精炼炉中脱0、脱S,并按照配方要求进行成分微调;
(3) VD脱气采用双工位VD进行脱气;
(4)连铸利用连铸机浇注Φ 350 Φ 600的连铸圆坯,轧制、调质,最终得到液压支柱用钢。
转炉冶炼过程,主要是降碳、脱磷、控制温度和初步合金化等,其工艺操作则是控制装料、供氧、造渣和加入合金材料等,以获得所要求的钢液,并浇注成合格的钢锭或铸坯。
钢水质量直接决定影响钢材的性能。减少转炉出钢过程中的下渣量是提高钢水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下渣具有严重的危害,例如它可以增加钢水的回硫、回磷量,影响钢坯的质量,增加铁合金的消耗,影响钢包等材料的寿命,增加精炼工序的处理时间,增加后续精炼工序中合成渣的用量等。本发明采用滑板挡渣,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挡渣方法。
氧气顶吹转炉的供氧时间仅十几分钟,在此期间必须形成具有一定碱度、良好流动性、合适的氧化铁和氧化镁含量、正常泡沫化的炉渣,以保证炼出合格的优质钢水,并减少对炉衬的侵蚀。
双渣操作是在冶炼中途倒出1/2 2/3炉渣,然后加入渣料重新造渣,根据铁水成分和所炼钢种要求,也可以多次倒渣造新渣。本发明采用双渣操作并多次倒炉以达到的更好的脱磷效果。
留钢出钢操作主要是转炉在出钢时,确保出钢不下渣,避免因为下渣造成的回P, 从而确保P的含量稳定,且钢水在后续工序中不会回P。
在脱S、P末期采用低拉碳工艺,确保铁水的温度在加入大量合金后,满足精炼冶炼的要求,最后进行成分初调,使各组分满足配方要求。
LF精炼是一种典型的二次精炼手段,其重要的功能是加热钢水和深度、快速脱硫、 脱氧,去除夹杂物,并进行成分的精确控制,是生产低氧、低硫、窄成分钢必须的精炼过程。
本发明利用LF精炼炉,在LF精炼炉中脱S、脱0及成分微调,使各组分满足配方要求,冶炼得到合格的钢水,供后续连铸机进行连铸浇注。
本发明采用双工位的VD进行脱气,降低钢水中的气体含量。
调质,即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调质件大都在比较大的动载荷作用下工作,它们承受着拉伸、压缩、弯曲、扭转或剪切的作用,有的表面还具有摩擦,要求有一定的耐磨性等等。总之,零件处在各种复合应力下工作。这类零件主要为各种机器和机构的结构件,如轴类、连杆、螺栓、齿轮等,在机床、汽车和拖拉机等制造工业中用得很普遍。尤其是对于重型机器制造中的大型部件,调质处理用得更多.因此,调质处理在热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机械产品中的调质件,因其受力条件不同,对其所要求的性能也就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各种调质件都应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适当配合,以保证零件长期顺利工作。
本发明所述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艮为1100 1200MPa、屈服强度Rel为845 885MPa、伸长率六5为12 16%,断面收缩率为41 50%, 冲击吸收功Aku2为40 60J。
本发明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可以作为液压支柱无缝钢管,广泛用于制作煤矿液压支架和缸、柱,以及其它液压缸、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Cr合金化,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抗震性能(强屈比)以及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本发明所述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艮为1100 1200MPa、 屈服强度Rel为845 885MPa、伸长率A5为12 16%,断面收缩率为41 50%,冲击吸收功Aku2为40 60J。而现有27SiMn液压支柱用钢在经过调质后其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 Rm为980 1080MPa、屈服强度Rel为835 865MPa、伸长率Altl为12 17%,断面收缩率为40 48%,冲击吸收功Aku2为50 70J,强屈比为1. 15 1. 25。本发明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具有高强度、耐腐蚀、高抗震性能的特点。
(2)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压支柱用钢生产工艺极大的降低了钢中的P、S含量,其中, S ( 0. 005%, P^O. 015%,杂质较少,提高了材料的洁净度,减少了材料的偏析,并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耐腐蚀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本发明所述液压支柱用钢采用如下生产工艺制备得到
(1)转炉冶炼在70吨转炉顶底复吹式转炉中冶炼,加入铁水及废钢,双渣操作并多次倒炉进行脱P,并使用滑板挡渣及留钢出钢操作,第二次倒渣后进行预脱S,脱S率为 30 40%,实现预脱P及预脱S,在脱S、P末期采用低拉碳工艺,提高钢水的温度,以便为加入较大的合金量作为准备,并进行成分初调,使各组分满足配方要求;
(2) LF精炼,在70吨LF炉中在LF精炼炉中脱S、脱0及成分微调,使各组分满足配方要求;
(3)VD脱气采用双工位的VD进行脱气,确保钢中的气体含量较低。
(4)连铸利用连铸机浇注Φ 350 Φ 600的连铸圆坯,轧制、调质,最终得到高强度、耐腐蚀、高抗震性能的液压支柱用钢。
实施例一
通过如上所述生产工艺制备得到液压支柱用钢,所述液压支柱用钢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C 0. 29 Si 1. 00 Mn 1. 06 Cr 1.01%、Ni 0. 01 Al 0.025 %、S 0. 003%, P 0. 012%, Cu 0. 02%, Sb 0. 003%, Sn 0. 0015%, As 0. 006%、其余为 Fe。7
连轧穿制得到液压支柱无缝钢管,钢管的规格为(j5 350mmXllmmX9m,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如下
抗拉强度Rm = 1160MPa、屈服强度Rel = 860MPa、伸长率A5 = 13%,断面收缩率= 45%,冲击吸收功Aku2 = 50J。
实施例2
通过如上所述生产工艺制备得到液压支柱用钢,所述液压支柱用钢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C 0. 32 Si 0. 90 %, Mn 1. 10 Cr 0. 95 Ni 0. 02 Al 0.029 %、S 0. 002%, P 0. 011%, Cu 0. 02%, Sb 0. 003%, Sn 0. 0015%, As 0. 006%、其余为 Fe。
连轧穿制得到液压支柱无缝钢管,钢管的规格为(j5 320mmXllmmX9m,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如下
抗拉强度Rm = 1180MPa、屈服强度Rel = 855MPa、伸长率A5 = 14%,断面收缩率= 47%,冲击吸收功Aku2 = 57J。
实施例3
通过如上所述生产工艺制备得到液压支柱用钢,所述液压支柱用钢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C 0. 31 Si 1. 07 Mn 0. 95 Cr 1. 08 Ni 0. 01 Al 0. 027 S 0. 003%, P 0. 014%, Cu 0. 02%, Sb 0. 003%, Sn 0. 0015%, As 0. 006%,其余为 Fe。
连轧穿制得到液压支柱无缝钢管,钢管的规格为(j5400mmX12mmX9m,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力学性能如下
抗拉强度Rm = 1140MPa、屈服强度Rel = 865MPa、伸长率A5 = 12%,断面收缩率= 43%,冲击吸收功Aku2 = 48J。
实施例4
通过如上所述生产工艺制备得到液压支柱用钢,所述液压支柱用钢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C 0. 25%,Si 1. 30%,Mn 0. 80%,Cr 1. 30%,Ni 0. 03%,Al 0. 02%,S 0. 005%, P 0. 015%, Cu 0. 04%, Sb 0. 003%, Sn 0. 0015%, As 0. 006%,其余为 Fe。
连轧穿制得到液压支柱无缝钢管,钢管的规格为(j5600mmX12mmX9m,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如下
抗拉强度Rm = 11 OOMPa、屈服强度Rel = 845MPa、伸长率A5 = 13%,断面收缩率= 41%,冲击吸收功Aku = 240J。
实施例5
通过如上所述生产工艺制备得到液压支柱用钢,所述液压支柱用钢按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C 0. 34 Si 0. 90 Mn 1. 20 Cr 0. 80 Ni 0. 01 Al 0. 027 S 0. 003%,P 0. 014%, Cu 0. 02%, Sb 0. 003%, Sn 0. 0015%, As 0. 006%,其余为 Fe。
连轧穿制得到液压支柱无缝钢管,钢管的规格为(j5 500mmX12mmX9m,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如下
抗拉强度Rm = 1200MPa、屈服强度Rel = 885MPa、伸长率A5 = 16%,断面收缩率=50%,冲击吸收功Aku2 = 60J。
本发明所述液压支柱用钢性能良好,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抗震性能优异的特点, 作为液压支柱无缝钢管,可以广泛用于制作煤矿液压支架和缸、柱,以及其它液压缸、柱。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配方和生产工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配方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配方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支柱用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 0. 25 0. 34%、Si 0. 90 1. 30%、Mn 0. 80 1. 20%、Cr 0.80 1.30%、 Al 0. 02 0. 10%, Ni 彡 0. 30%, S 彡 0. 025%, P 彡 0. 025%, Cu 彡 0. 20%,余量为 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 C 0. 28-0. 33%,Si 1. 00-1. 20%,Mn 0. 90-1. 10%,Cr 0. 90-1. 10%,Al 0. 02 0. 05%, Ni 彡 0. 10%, S 彡 0. 005%, P 彡 0. 015%, Cu 彡 0. 20%,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 C 0. 30-0. 33%,Si 1. 10-1. 20%,Mn 1. 00-1. 10%,Cr 1. 00-1. 10%,Al 0. 02 0. 03%, Ni 彡 0. 10%, S 彡 0. 005%, P 彡 0. 015%, Cu 彡 0. 20%,余量为 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柱用钢的强屈比为1. 25 1. 45,优选1. 25 1. 42,进一步优选1. 30 1. 42。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合金比达到 3. 5 %,其中,所述合金比为钢中合金元素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之和。
6.一种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液压支柱用钢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转炉冶炼加入铁水及废钢,采用双渣操作并多次倒炉进行脱P,并使用滑板挡渣及留钢出钢操作,第二次倒渣后进行预脱S,脱S率为30 40%,在脱S、P末期采用低拉碳工艺,按照配方进行成分初调;(2)LF精炼在LF精炼炉中脱0、脱S,并按照配方进行成分微调;(3)VD脱气采用双工位VD进行脱气;(4)连铸利用连铸机浇注Φ350 Φ 600的连铸圆坯,轧制、调质,最终得到液压支柱用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质后的液压支柱用钢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Rm为1100 1200MPa,屈服强度Rel为845 885MPa,伸长率A5为12 16%,断面收缩率为41 50%,冲击吸收功Aku2为40 60J。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支柱用钢及其生产工艺。所述钢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0.25~0.34%、Si∶0.90~1.30%、Mn∶0.80~1.20%、Cr∶0.80~1.30%、Al∶0.02~0.10%、Ni≤0.30%、S≤0.025%、P≤0.025%、Cu≤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采用Cr合金化,大大提高了液压支柱用钢的强度、抗震性能以及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作为液压支柱无缝钢管,广泛用于制作煤矿液压支架和缸、柱,以及其它液压缸、柱。
文档编号C22C38/42GK102517513SQ20121000842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姚忠, 尹修刚, 李学刚, 王社教, 陈宏豫 申请人: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