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84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的制作方法
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刀具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用刀坯的终极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加工厨房刀坯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不锈钢板材冲压剪切而成,另一种是经锻打而成的不锈钢刀坯。不锈钢板材冲压剪切而成的刀坯厚薄一致,表面平整磨削过程中可以进行水磨机机械化一次粗磨和一次细磨完成,效率高,可以实现大规模批量化生产,但是不耐磨,使用寿命短。经锻打而成的不锈钢刀坯,金属材料的碳化物组织更均匀,晶粒更细,分布更细化,硬度高、韧性好,耐磨性,耐冲击性更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加工工艺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同时,上述两种加工方法都具有材料浪费严重,原材料利用率低的缺陷。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提供一种厨用刀坯的终极成形工艺,所制成的刀具不仅耐磨、使用寿命长,而且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集合了传统厨用刀坯加工方法的所有优点。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浇注模具;所述浇注模具包括钢制上模和钢制下模,所述钢制上模的下表面为平面,钢制上模内设置有上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上模上设置有上模进水管和上模出水管,且上模进水管、上模冷却水通道和上模出水管依次连通,所述钢制下模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厨用刀坯轮廓匹配的型腔,在钢制下模内设置有下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下模上设置有下模进水管和下模出水管,且下模进水管、下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出水管依次连通;步骤二、将钢制下模固定在地面上,将钢制上模与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相连, 再通过上模进水管向钢制上模内通冷却水,通过下模进水管向钢制下模内通冷却水;步骤三将按照比例配备的混合金属料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使之熔化成钢水,混合金属料根据需要成形的厨用刀坯元素成分和比例进行配备;步骤四将熔化的钢水浇灌入钢制下模的型腔中后,所述钢制上模在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与钢制下模扣合在一起;步骤五待钢制下模内的钢水冷却凝固后,由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带动钢制上模向上移动,再取出钢制下模内已经成形的厨用刀坯。
为便于成形后的厨用刀坯能方便、快速地从钢制下模中取出,所述钢制下模的型腔内,在厨用刀坯的刀背位置处设置有拔模斜度。
所述上模进水管、上模出水管位于钢制上模的同一侧壁上,下模进水管、下模出水管位于钢制下模的同一侧壁上,上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冷却水通道分别呈U形。通过优选钢制上模及钢制下模的结构,使浇注模具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同时方便加工制造。
优选为,所述加热炉为电炉,加热成本低,进一步降低了钢制刀坯的制造成本。
经该工艺方法成形的厨用刀坯接近产品的最终形状,因此称之为“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O浇注模具采用钢制上模和钢制下模,所成形的厨用刀坯表面光滑,无任何气孔,内部组织细密,外形美观,质量好、刀坯强度高;(2)刀坯材料成分稳定,耐磨,使用寿命长;(3)成形过程中无原材料浪费,材料利用率达到100%,节约了制造成本;(4)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工人劳动强度小,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5)钢制上模通过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驱动,合模时间短、控制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


图I是本发明中浇注模具的钢制上模。
图2是本发明中浇注模具的钢制上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浇注模具;结合图I、图2所示,浇注模具由钢制上模I和钢制下模2组成。 钢制上模I的下表面为平面,钢制上模I内设置有上模冷却水通道lc,钢制上模I上设置有上模进水管Ia和上模出水管lb,且上模进水管la、上模冷却水通道Ic和上模出水管Ib依次连通,为钢制上模I降温,便于浇注模具内的钢水快速冷却。钢制下模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厨用刀坯轮廓匹配的型腔2c,在钢制下模2内设置有下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下模2上设置有下模进水管2a和下模出水管2b,且下模进水管2a、下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出水管2b依次连通,为钢制下模2降温,便于浇注模具内的钢水快速冷却。
步骤二、将钢制下模2固定在地面上,将钢制上模I与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相连,钢制上模I的上下运动依靠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来驱动。在使用操作时, 当型腔2的体积较大(即成形的厨用刀坯质量较大)时,型腔2内的钢水冷却相对慢一些,最好选用液压驱动系统;当型腔2的体积较小(即成形的厨用刀坯质量较小)时,型腔2内的钢水冷却相对快一些,最好选用气压驱动系统。再通过上模进水管Ia向钢制上模I内通冷却水,通过下模进水管2a向钢制下模2内通冷却水;步骤三将按照比例配备的混合金属料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使之熔化成钢水,混合金属料根据需要成形的厨用刀坯元素成分和比例进行配备。
步骤四将熔化的钢水浇灌入钢制下模2的型腔2c中后,钢制上模I在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与钢制下模2扣合在一起;步骤五待钢制下模2内的钢水冷却凝固后,由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带动钢制上模I向上移动,再取出钢制下模2内已经成形的厨用刀坯。
为便于厨用刀坯从浇注模具内快速取出,钢制下模2的型腔2c内,在厨用刀坯的刀背位置处设置有拔模斜度。
优选为,上模进水管la、上模出水管Ib位于钢制上模I的同一侧壁上,下模进水管2a、下模出水管2b位于钢制下模2的同一侧壁上,上模冷却水通道Ic和下模冷却水通道分别呈U形。另外,加热炉最好选用电炉。
权利要求
1.一种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作浇注模具;所述浇注模具包括钢制上模(I)和钢制下模(2),所述钢制上模(I)的下表面为平面,钢制上模(I)内设置有上模冷却水通道(lc),钢制上模(I)上设置有上模进水管(Ia)和上模出水管(lb),且上模进水管(la)、上模冷却水通道(Ic)和上模出水管(Ib)依次连通,所述钢制下模(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厨用刀坯轮廓匹配的型腔(2c), 在钢制下模(2)内设置有下模冷却水通道,钢制下模(2)上设置有下模进水管(2a)和下模出水管(2b),且下模进水管(2a)、下模冷却水通道和下模出水管(2b)依次连通;步骤二、将钢制下模(2)固定在地面上,将钢制上模(I)与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相连,再通过上模进水管(Ia)向钢制上模(I)内通冷却水,通过下模进水管(2a)向钢制下模(2)内通冷却水;步骤三将按照比例配备的混合金属料放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使之熔化成钢水,混合金属料根据需要成形的厨用刀坯元素成分和比例进行配备;步骤四将熔化的钢水浇灌入钢制下模(2)的型腔(2c)中后,所述钢制上模(I)在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与钢制下模(2)扣合在一起;步骤五待钢制下模(2)内的钢水冷却凝固后,由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带动钢制上模(I)向上移动,再取出钢制下模(2)内已经成形的厨用刀坯。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下模(2)的型腔(2c)内,在厨用刀坯的刀背位置处设置有拔模斜度。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进水管 (la)、上模出水管(Ib)位于钢制上模(I)的同一侧壁上,下模进水管(2a)、下模出水管(2b) 位于钢制下模(2)的同一侧壁上,上模冷却水通道(Ic)和下模冷却水通道分别呈U形。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为电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厨用刀坯终极成形工艺,包括制作由钢制上模和钢制下模构成的浇注模具,向浇注模具内通冷却水,加热钢料成钢水,浇注,钢制上模在液压驱动系统或气压驱动系统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与钢制下模扣合在一起,冷却等步骤。成形的厨用刀坯表面光滑,无任何气孔,外形美观,刀坯质量高;刀坯材料成分稳定,耐磨,使用寿命长;成形过程中无原材料浪费,材料利用率达到100%,节约了制造成本;工艺步骤简单、易于实施、工人劳动强度小,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22C9/06GK102921893SQ20121046725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黄维明 申请人:黄维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