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行业中锰铁高炉附属设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
背景技术:
冶炼行业中,锰铁高炉冶炼后的液体铁水都是通过一种溜槽进入到沉淀槽内,以往的这种溜槽都是用耐火捣料加以液体介质搅拌后,做成底小上大的梯形截面的槽体,此槽体凝固、干燥后倾斜设置,其上端与高炉出铁口下沿相连接,下端与铁水沉淀槽相连接。由于它长期承受着高温铁水和高温炉渣的冲刷,在槽体内的底部及侧壁上经常出现局部漏洞,此时必须对其修补才能适应生产,现场最短时间一周内要对该槽体补衬两次,而且修补工序多且复杂,给炉前工人带来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也影响高炉生产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简化维修工序,加快维修速度,减小维修成本,确保高炉生产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其特征在于由铸钢槽和设在此铸钢槽内表面上的耐火耐热层所组成,所述的耐火耐热层的外表面形状与所述铸钢槽的内表面形状相一致,所述的铸钢槽为一个底板和两个对称倾斜侧板相连接的组合体结构,所述的两个对称倾斜侧板上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所述的铸钢槽采用耐高温铸钢材料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制作而成。所述的耐火耐热层的厚度为250mm—300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I)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铸钢槽和耐火耐热层均可以分开制作,所以铸钢槽作为耐用件使用数量少或一个即可,而耐火耐热层作为易损件使用数量较多,适应随时更换。当耐火耐热层损坏后,可通过更换耐火耐热层就达到快速维修的目的,减少了炉前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高炉的正常生产,为高炉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安装、更换均简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其特征在于由铸钢槽I和设在此铸钢槽I内表面上的耐火耐热层2所组成,所述的耐火耐热层2的外表面形状与所述铸钢槽I的内表面形状相一致,所述的铸钢槽I为一个底板和两个对称倾斜侧板相连接的组合体结构,所述的两个对称倾斜侧板上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3。所述的铸钢槽I采用耐高温铸钢材料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制作而成。所述的耐火耐热层2的厚度为250mm—300mm。所述的铸钢槽I可 分成几段制作,然后拼接组成一个整体槽体,这样加工起来简单容易。耐火耐热层2在保证外表面形状与铸钢槽I内表面一致的前提下制作多个备品备件,便是及时更换和维修,且节省维修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其特征在于由铸钢槽和设在此铸钢槽内表面上的耐火耐热层所组成,所述的耐火耐热层的外表面形状与所述铸钢槽的内表面形状相一致,所述的铸钢槽为一个底板和两个对称倾斜侧板相连接的组合体结构,所述的两个对称倾斜侧板上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钢槽采用耐高温铸钢材料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耐热层的厚度为250mm—3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行业中锰铁高炉附属设施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锰铁高炉上的组合式铁水溜槽。其特征在于由铸钢槽和设在此铸钢槽内表面上的耐火耐热层所组成,所述的耐火耐热层的外表面形状与所述铸钢槽的内表面形状相一致,所述的铸钢槽为一个底板和两个对称倾斜侧板相连接的组合体结构,所述的两个对称倾斜侧板上分别设有一组安装孔。铸钢槽采用耐高温铸钢材料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制作而成。耐火耐热层的厚度为250-300mm。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分体组合式结构,耐火耐热层作为易损件可随时更换。减少了炉前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高炉的正常生产,为高炉的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文档编号C21B7/14GK202509098SQ2012201003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7日
发明者姚树国, 毛振国, 王景林, 穆文飞, 邹存里 申请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