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93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内衬,尤其是涉及一种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
背景技术
在钢铁工业中,温度是工艺操作的核心,为了确保钢液在钢包、中间包内温度,通常在其工作层与永久层之间用隔热耐火砖砌筑保温隔热层,因而在工作层与隔热层之间存在缝隙,在永久层与隔热层之间同样存在缝隙,为了保证RH精炼炉的安全高效运行,一般用耐火泥来填缝,由于工作层、隔热层及永久层相互之间配合不够好会导致缝隙较大,这样既增加了耐火泥的使用量,又增加了施工人员施工时间和烘炉时间,施工效率较低,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时,较厚的耐火泥层会导致隔热效果的变差,加速热量的散失,不利于炉 温的保持,并影响永久层的热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减少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耐火泥的使用量,降低精炼炉的热损失,缩短精炼炉运行初烘炉时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工作层、隔热层及永久层,所述工作层的外侧壁与所述隔热层的内侧壁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并在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壁与所述永久层的内侧壁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并在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凸块及凹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工作层的厚度占内衬总厚度的65%_75%,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占内衬总厚度的8%-12%,所述永久层的厚度占内衬总厚度的15%-20%。所述隔热层采用镁橄榄石质轻质隔热材料或高铝质轻质隔热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将工作层、隔热层及永久层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降低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难度及施工时间,缩短精炼炉运行初烘炉时间,减少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减小各层之间的间隙并且间隙均匀,减少耐火泥的使用量,并确保隔热保温效果,有效减小热量的散失,进而保护永久层的热稳定性,减缓永久层的损毁,实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I为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图I的轴向局部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工作层I、隔热层2及永久层3,工作层I的外侧壁、隔热层2的内侧壁及隔热层2的外侧壁、永久层3的内侧壁分别设有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4,工作层I的外侧壁与隔热层2的内侧壁通过凸块及凹槽4相互匹配嵌装,在工作层I与隔热层2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隔热层2的外侧壁与永久层3的内侧壁通过凸块及凹槽4相互匹配嵌装,在隔热层2与永久层3的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凸块及凹槽4的横截面可以是相互匹配的齿形、梯形、三角形或矩形,在本实施例中,凸块及凹槽4的横截面为矩形。通常工作层I的厚度A占内衬总厚度的65%-75%,隔热层2的厚度B占内衬总厚度的8%-12%,永久层3的厚度C占内衬总厚度的15%-20%。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2采用镁橄榄石质轻质隔热材料或高铝质轻质隔热材料。 镁橄榄石质轻质隔热材料的隔热层2,其体积密度在0. 8-1. Og/cm3,耐压强度在8-12MPa,导热系数在0. 35-0. 44w/ (m. k) (600°C ),1400°C保温12小时的重烧线变化小于0. 5%。高铝质轻质隔热材料的隔热层2,其体积密度在I. 0-1. 2g/cm3,耐压强度在10-15MPa,导热系数在0. 38-0. 52w/ (m. k) (600°C ),1400。。保温 12 小时的重烧线变化小于 0. 3%。
权利要求1.一种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工作层、隔热层及永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的外侧壁与所述隔热层的内侧壁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并在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所述隔热层的外侧壁与所述永久层的内侧壁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并在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及凹槽的横截面为矩形。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层的厚度占内衬总厚度的65%-75%,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占内衬总厚度的8%-12%,所述永久层的厚度占内衬总厚度的15%-20%。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采用镁橄榄石质轻质隔热材料或高铝质轻质隔热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H精炼炉下部槽用组合保温内衬,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工作层、隔热层及永久层,其特征在于工作层的外侧壁与隔热层的内侧壁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并在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隔热层的外侧壁与永久层的内侧壁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并在接缝处用耐火泥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工作层、隔热层及永久层通过均匀设置的若干凸块及凹槽相互匹配嵌装,降低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难度及施工时间,缩短精炼炉运行初烘炉时间,减少施工量,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减小各层之间的间隙并且间隙均匀,减少耐火泥的使用量,有效减小热量的散失,进而保护永久层的热稳定性,减缓永久层的损毁。
文档编号C21C7/10GK202509105SQ201220121980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周彦文, 袁雪峰, 钱元英 申请人:宜兴新威利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宜兴新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