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83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感应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齿轨轮是采煤机行走机构的重要部件,在工作中承受一定的冲击力,对强韧性和耐磨性要求极高。齿轨轮材料为40CrNiMoA,要求进行表面单齿淬火,以保证齿轨轮不仅心部有一定的韧性,而且表面有足够的耐磨性。而使用合适的淬火感应器进行加热淬火对齿轨轮表面淬火硬度及耐磨性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淬火感应器才能达到理想的淬 火效果。现在常用的长方形淬火感应器和包齿仿形淬火感应器均难以将齿轨轮根部淬硬,而简单的齿沟仿形淬火感应器也不能达到齿根部和齿轨轮表面硬度及硬化层均匀一致。齿轨轮为大模数齿轮,模数在40左右,要求齿轨轮表面硬度为HRC 56 60,如果淬火感应器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在齿轨轮表面淬火后,齿轨轮表面各部分硬度不均匀,特别在齿根部得不到要求的硬度和硬化层,达不到设计和使用要求,以至于造成因齿根硬度不均或硬化层不足,导致齿轨轮从齿根部产生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且对齿根圆处的加热效率高,同时能有效解决齿根部淬不硬的问题,并能提高齿根部的硬度和疲劳强度,进而使整个齿轨轮表面得到均匀一致的硬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淬火加热管体、下层淬火加热管体、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第一连接导板和第二连接导板;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左端通过加热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右端连通,所述出水管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导板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相接,所述第二连接导板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相接;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左端端部为上层工作部分,所述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左部为下层工作部分,所述下层工作部分上开有喷水孔,所述上层工作部分和下层工作部分的形状均与齿轨轮轮齿的形状相匹配。上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工作部分上且靠近加热管位置处设置有导磁体。上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喷水孔均匀设置,相邻两所述喷水孔之间的距离为2mm 4mm,所述喷水孔为圆孔,所述喷水孔的孔径为Imm I. 5mm。上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
管壁成45°夹角。上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下层淬火加热管体和加热管均为铜管。上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导板和第二连接导板均为铜板。上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焊接在下层淬火加热管体上,所述出水管焊接在上层淬火加热管体上;所述加热管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第一连接导板焊接在上层淬火加热管体上,所述第二连接导板焊接在下层淬火加热管体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方便。2、对齿根圆处的加热效率高,能有效解决齿根部淬不硬的问题,并能提高齿根部的硬度和疲劳强度,进而使整个齿轨轮表面得到均匀一致的硬度,达到使用性能要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左视图。图4为图I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I—上层淬火加热管体;2—下层涛火加热管体;3—加热管;
4—逬水管;5—岀永管;6—第—连接导f反;
7—藥二连接导扳;喷水孔;9—导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加热管3、进水管4、出水管5、第一连接导板6和第二连接导板7 ;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左端通过加热管3连通,所述进水管4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右端连通,所述出水管5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导板6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相接,所述第二连接导板7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相接;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的左端端部为上层工作部分,所述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左部为下层工作部分,所述下层工作部分上开有喷水孔8,所述上层工作部分和下层工作部分的形状均与齿轨轮轮齿的形状相匹配。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层工作部分上且靠近加热管3位置处设置有导磁体9,可进一步增加齿轨轮齿根圆处的加热效率,使齿根圆与其它部位得到一致的加热效果。[0024]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水孔8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喷水孔8均匀设置,相邻两所述喷水孔8之间的距离为2mm 4mm,所述喷水孔8为圆孔,所述喷水孔8的孑L径为Imm I. 5mm。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水孔8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管壁成45°夹角,喷水冷却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和加热管3均为铜管。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导板6和第二连接导板7均为铜板。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4焊接在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上,所述出水管5焊接在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上;所述加热管3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第一连接导板6焊接在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上,所述第二连接导板7焊 接在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上。工作时,将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放在齿轨轮的齿槽中,并保持与齿轨轮齿根留有2mm间隙,然后将第一连接导板6和第二连接导板7接到中频降压变压器上,通电后,淬火感应器内就形成了交变电磁场,按照电磁感应定律,在被加热零件内(齿轨轮的齿槽)就引起感应电势,产生闭合电流,继而产生很大的热量,使齿轨轮表层温度快速升高,达到加热效果;零件在被加热的同时,向进水管4内通入冷却水,则冷却水经喷水孔8喷出对齿轨轮加热部位进行冷却淬火,在水压的作用下一部分冷却水从出水管5流出。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层工作部分和下层工作部分的形状均与齿轨轮轮齿的形状相匹配,因此在加热时能促使齿轨轮的齿根圆处得到较好的预热及加热效果;加热管3也可增加齿轨轮齿根圆处的加热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加热管(3)、进水管(4)、出水管(5)、第一连接导板(6)和第二连接导板(7);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 )的左端通过加热管(3 )连通,所述进水管(4)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右端连通,所述出水管(5)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的右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导板(6)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相接,所述第二连接导板(7)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相接;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的左端端部为上层工作部分,所述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左部为下层工作部分,所述下层工作部分上开有喷水孔(8),所述上层工作部分和下层工作部分的形状均与齿轨轮轮齿的形状相匹配。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工作部分上且靠近加热管(3 )位置处设置有导磁体(9 )。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8)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喷水孔(8)均匀设置,相邻两所述喷水孔(8)之间的距离为2mm 4mm,所述喷水孔(8)为圆孔,所述喷水孔(8)的孔径为Imm 1.5mm。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孔(8)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的管壁成45°夹角。
5.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和加热管(3)均为铜管。
6.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导板(6)和第二连接导板(7)均为铜板。
7.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焊接在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上,所述出水管(5)焊接在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上;所述加热管(3 )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 )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所述第一连接导板(6 )焊接在上层淬火加热管体(I)上,所述第二连接导板(7 )焊接在下层淬火加热管体(2)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轨轮单齿淬火感应器,包括上层淬火加热管体、下层淬火加热管体、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第一连接导板和第二连接导板;上层淬火加热管体和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左端通过加热管连通,进水管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右端连通,出水管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右端连通,第一连接导板与上层淬火加热管体相接,第二连接导板与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相接;上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左端端部为上层工作部分,下层淬火加热管体的左部为下层工作部分,下层工作部分上开有喷水孔,上层工作部分和下层工作部分的形状均与齿轨轮轮齿的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对齿根圆处的加热效率高,能提高齿根部的硬度和疲劳强度,使齿轨轮表面得到均匀一致的硬度。
文档编号C21D1/10GK202576485SQ20122022663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9日
发明者闫雪侠, 刘永刚 申请人: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