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法铸造桥壳一型三件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828阅读:8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V法铸造桥壳一型三件浇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V法铸造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ー型多件(即ー个型板上安装多件模型,造型后一个砂箱内有多个独立的型腔)的V法鋳造,为了防止因浇道设置过长而影响浇注时间,使铸件产生浇不到、冷隔等鋳造缺陷,其模型在型板上的分布均按对称分布法。对于桥壳的V法鋳造,一般采用的是一型两件的生产エ艺,这种方法在一定造型设备、人员和生产场地上,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V法鋳造桥壳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铸件的浇注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是将一型两件铸造エ艺改为ー型三件铸造ェ艺。技术方案如下V法铸造桥壳ー型三件浇注系统,由浇ロ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集渣包、阻流块、冒ロ、缓流涡组成,在一个型板上并排安装三个桥壳模型;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的横截面积分别为40Cm2、58Cm2、30Cm2 ;浇ロ杯、直浇道、内浇道设在上型板上,冒ロ设在上模型的两端头及大法兰面上;缓流涡、横浇道、集渣包、阻流块设在下型板上;所述横浇道采用多级式。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型板上并排安装三个桥壳模型及浇道系统,合理设计了各浇道的横截面积,合理设计浇道结构,安放阻流截面、集渣包等,以达到浇注时间与ー型两件浇注时间相等,从而使桥壳铸件単位时间内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50%,大大提高了 V法铸造桥壳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浇道比原一型两件的浇道长,增强了浇道的挡渣能力,从而保证了桥壳铸件的浇注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图I是V法铸造桥壳一型三件烧注系统正视图;图2是V法鋳造桥壳ー型三件浇注系统上型板模型及浇道布置示意图;图3是V法鋳造桥壳ー型三件浇注系统下型板模型及浇道布置示意图。图中各标识表示I、浇ロ杯;2、直浇道;3、横浇道;4、内浇道;5、集渣包;6、阻流块;7、冒ロ ;8、缓流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V法铸造桥壳ー型三件浇注系统由浇ロ杯I、直浇道2、横浇道3、内浇道4、集渣包5、阻流块6、冒ロ 7、缓流涡8组成,为了充分利用型板和砂箱単位空间,尽量减小型板和砂箱的面积,在一个型板上并排安装三个桥壳模型,浇注系统采用封闭-开放中注式,直浇道2、横浇道3、内浇道4的横截面积分别为40cm2、58cm2、30cm2,浇ロ杯I、直浇道2、内浇道4设在上型板上,冒ロ 7设在上模型的两端头及大法兰面上,缓流涡8、横浇道3、集渣包5、阻流块6设在下型板上,横浇道3采用多级式,这样有利于增强横浇道的挡渣能力。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了各浇道横截面积及浇道结构,合理安放阻流截面、集渣包 等,使一型三件与一型两件浇注时间相等,提高桥壳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桥壳铸件的浇注质量。
权利要求1.V法铸造桥壳ー型三件浇注系统,由浇ロ杯(I)、直浇道(2 )、横浇道(3 )、内浇道(4 )、集渣包(5)、阻流块(6)、冒ロ(7)、缓流涡(8)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型板上并排安装三个桥壳模型;直浇道(2)、横浇道(3)、内浇道(4)的横截面积分别为40cm2、58cm2、30cm2 ;浇ロ杯(I)、直浇道(2 )、内浇道(4 )设在上型板上,冒ロ( 7 )设在上模型的两端头及大法兰面上;缓流涡(8)、横浇道(3)、集渣包(5)、阻流块(6)设在下型板上;所述横浇道(3)采用多级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法铸造桥壳一型三件浇注系统,属机械热加工领域,解决现有桥壳铸造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V法铸造桥壳一型三件浇注系统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集渣包、阻流块、冒口、缓流涡组成,在一个型板上并排安装三个桥壳模型,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的横截面积分别为40cm2、58cm2、30cm2,浇口杯、直浇道、内浇道设在上型板上,冒口设在上模型的两端头及大法兰面上,缓流涡、横浇道、集渣包、阻流块设在下型板上,横浇道采用多级式。本实用新型合理设计了各浇道横截面积及浇道结构,合理安放阻流截面、集渣包等,使一型三件与一型两件浇注时间相等,提高桥壳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桥壳铸件的浇注质量。
文档编号B22C9/08GK202591552SQ2012202263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钟宜钦, 赖振城 申请人:龙岩盛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