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式混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89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缓冲式混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特别是一种缓冲式混铁炉。
背景技术
冶炼生产中经常会使用混铁炉进行出铁和兑铁作业,出铁和兑铁非常容易损坏混铁炉。兑铁过程中铁水从距离炉体6m以上的高空倒入炉内时,对混铁炉的炉底的耐火材料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随着兑铁高度和兑铁量的增加,对炉底耐火材料的损坏情况就越严重。为了保护炉底一般都采取了提高炉底结构强度和加大炉底耐火层厚度等措施,并在混铁炉兑铁操作时严禁铁水直接冲刷炉底,在炉底余留一部分铁水来缓冲冲击力。虽然采用上述方法对炉底进行保护,但实际使用十分不理想。混铁炉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并且铁水对炉底的冲刷腐蚀作用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30%以上的顶兑铁混铁炉因铁水冲刷炉底部位的耐火材料而损坏,造成炉底发红而进行检修处理。同时,在混铁炉出铁时,由于混铁炉频繁地进行摇炉,铁水从混铁炉的两侧流往中心处的出·铁嘴处,混铁炉的摇炉和铁水的流动,对混铁炉前后墙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刷作用,使此处的耐火材料侵蚀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混铁炉的出铁嘴两侧,铁水冲刷情况最为严重。约有60%以上的混铁炉损坏,主要是由于前后墙和出铁嘴两侧耐火材料损坏造成的。综上所述,现有混铁炉炉内耐火材料多采用平面砌筑,其接触面之间为直角过渡,这种结构容易受到铁水的冲击和流动冲刷造成炉体的局部加速磨损,根据液体流动的动力学原理,可以得出铁水表面流动状态为喷射液面形状,会产生径向波和环向波。随着铁水流动速度加快,其流动状态由最初的微涡式,逐渐发展成为飞溅式,最后再由飞溅式发展成穿透式,磨损腐蚀强度也会逐步增大,出现不均匀的侵蚀现象,炉底磨损速度快,炉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损腐蚀小、使用寿命长的缓冲式混铁炉。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包括出铁口、兑铁口和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内设有多道缓冲筋。所述缓冲筋分为主缓冲筋和副缓冲筋,主缓冲筋设在炉腔中部,副缓冲筋设在主缓冲筋两侧。所述主缓冲筋和副缓冲筋分别与墙体连接,连接处为圆弧结构。所述墙体的内表面为圆弧面。所述主缓冲筋的高度为180-220mm,宽度为800-1000mm。所述副缓冲筋的高度为180-220m,宽度为480_520mm。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混铁炉的墙体进行了改进,墙体的内表面均采用圆弧面,使得铁水在炉内的流动更加平顺,减少连接处的磨损,有效防止了炉体局部磨损过快的现象。同时墙体内设有多道缓冲筋,缓冲筋分为主缓冲筋和副缓冲筋,使混铁炉耐火材料的炉底、炉墙的结构形状更加适应液体流动的力学原理,可使铁水在炉内流动的惯性、速度和冲刷作用显著降低,减少了铁水对炉底和炉墙耐火材料的冲刷力,混铁炉使用寿命由平均的10-12个月提高到18-24个月。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图中1、墙体,2、出铁口,3、兑铁口,4、主缓冲筋,5、副缓冲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包括出铁口 2、兑铁口 3和墙体1,出铁口 2位于混铁炉侧部,兑铁口 3位于混铁炉顶部,所述墙体I内设有多道缓冲筋,缓冲筋分为主缓冲筋4和副缓冲筋5,主缓冲筋4设在炉腔中部,副缓冲筋5设在主缓冲筋4两侧。主缓冲筋4和副缓冲筋5分别与墙体I连接,连接处为圆弧结构。此外墙体I的内表面为圆弧面。以600吨混铁炉为例,主缓冲筋4的高度为180-220mm,宽度为800-1000mm。副缓冲筋5的高度为180-220m,宽度为480-520mm。其缓冲效果最为理想。在兑铁和出铁作业时,流动铁水依次流经主缓冲筋4和副缓冲筋5,多道缓冲筋有效的缓冲了铁水的冲击和腐蚀作用。混铁炉翻转移动翻转时,多道缓冲筋有效抑制了铁水的扰动,防止铁水直接冲击炉底与侧墙的耐火材料,有效保护了炉底与侧墙。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包括出铁口、兑铁口和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I)内设有多道缓冲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筋分为主缓冲筋(4)和副缓冲筋(5),主缓冲筋(4)设在炉腔中部,副缓冲筋(5)设在主缓冲筋(4)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缓冲筋(4)和副缓冲筋(5 )分别与墙体(I)连接,连接处为圆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I)的内表面为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缓冲筋(4)的高度为180-220mm,宽度为 800-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缓冲筋(5)的高度为180_220m,宽度为 480_5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特别是一种缓冲式混铁炉,包括出铁口、兑铁口和墙体,所述墙体内设有多道缓冲筋。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混铁炉的墙体进行了改进,墙体的内表面均采用圆弧面,使得铁水在炉内的流动更加平顺,减少连接处的磨损,有效防止了炉体局部磨损过快的现象。同时墙体内设有多道缓冲筋,缓冲筋分为主缓冲筋和副缓冲筋,使混铁炉耐火材料的炉底、炉墙的结构形状更加适应液体流动的力学原理,可使铁水在炉内流动的惯性、速度和冲刷作用显著降低,减少了铁水对炉底和炉墙耐火材料的冲刷力,混铁炉使用寿命由平均的10-12个月提高到18-24个月。
文档编号C21C1/06GK202705388SQ20122028004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权芳民, 王明华 申请人: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