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中间包的挡渣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铁连铸中间包内的挡渣装置,尤其是一种挡渣墙。
背景技术:
中间包是钢铁连铸过程中去除钢液夹杂物的重要装置,去除钢液夹杂物可提高钢水的质量,为有效地去除钢液夹杂物,在中间包内设置挡渣墙是最普遍的技术措施。在无挡渣墙的情况下,夹杂物随钢液注入中间包后,有较大一部分随钢液沿中间包的包底直接流向出口,不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在有挡渣墙的情况下,夹杂物随钢液注入中间包遇到挡渣墙后,有较多的夹杂物向液面回流,增加了被保护渣俘获的机会,而且在通过挡渣墙后形成大的环流,使夹杂物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大了其与顶面接触的概率,有利于夹杂物的去除。
·[0003]现有技术的挡渣墙由镁质或镁铝质材料制成,在应用中挡渣墙会损毁,通过研究发现挡渣墙的损毁通常是在流钢孔(即挡渣墙上设置的钢水通过的孔)部位发生,在钢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下,孔径扩大,并且是不均匀的扩大,由此改变了原来通过水力学模拟和计算的孔径和流场,即不能起到原来设计的效果。在流钢孔不断扩大后,降低了挡渣墙本体的墙度,由此最终使挡渣墙折断后冲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间包的挡渣墙,使流钢孔部位的强度增大,提高挡渣墙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间包的挡渣墙,包括让钢水通过的流钢孔7,其特征是所述的流钢孔7的孔壁上镶嵌有用锆质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状的锆环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锆环3的外壁设置为圆台形状,其大圆的一端面向钢水的流动方向,锆环3的内壁为圆柱形,流钢孔7的孔壁的形状与锆环3的外壁相似。本实用新型在挡渣墙的流钢孔内镶嵌有锆质材料的锆环,该锆环耐钢水冲刷,增强流钢孔部位的强度,提高挡渣墙的使用寿命。由于流钢孔抗钢水浸蚀,使用过程中中间包的设计流场不容易改变,挡渣墙对钢水的净化作用得以充分实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挡渣墙的实施例,挡渣墙本体I由前墙体2、后墙体4与侧墙体6连接围成;挡渣墙本体I的整体是上部大下部小的结构,前墙体2为一弧面形状,后墙体4和侧墙体6为平面形状,前墙体2上设置有多个让钢水通过的流钢孔7,后墙体4的项部设置有供出渣用的梯形槽的出渣口 5,其特征是所述的流钢孔7的孔壁上镶嵌有锆质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状的错环3。为使流钢孔部位更耐钢水冲击,所述的锆环3的外壁设置为圆台形状,其大圆的一端在前墙体2的内侧,面向钢水的流动方向,锆环3的内壁为圆柱形,流钢孔7的孔壁的形状与锆环3的外壁相似。本实用新型的挡渣墙,由于锆环3用锆质材料制成,耐钢水冲刷,提高了流钢孔的强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使流钢孔扩径,使挡渣墙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在流钢孔中设置锆环的技术方案,无需考虑锆环3的设置对原有中间包设计的流场的影响,可在各种形状的挡渣墙上实施,不仅仅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挡渣墙的形状,当然锆环3的内径应当与原流钢孔的孔径相同。因此凡是在流钢孔中设置锆环的挡渣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中间包的挡渣墙,包括让钢水通过的流钢孔(7),其特征是所述的流钢孔(7)的孔壁上镶嵌有用锆质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状的锆环(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挡渣墙,其特征是所述的锆环(3)的外壁设置为圆台形状,其大圆的一端面向钢水的流动方向,锆环(3)的内壁为圆柱形,流钢孔(7)的孔壁的形状与锆环⑶的外壁相似。
专利摘要一种中间包的挡渣墙由前墙体、后墙体与侧墙体连接围成,在前墙体中部位置设置有让钢水通过的流钢孔,其特征是所述的流钢孔的孔壁上镶嵌有用锆质材料制成的圆筒形状的锆环。该挡渣墙的流钢孔内镶嵌有锆质材料的锆环,该锆环耐钢水冲刷,增强流钢孔部位的强度,提高挡渣墙的使用寿命。由于流钢孔抗钢水浸蚀,使用过程中中间包的设计流场不容易改变,挡渣墙对钢水的净化作用得以充分实现。
文档编号B22D41/00GK202684064SQ20122038693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8日
发明者高桂航 申请人:泰州市旺鑫耐火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