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磨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81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磨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刀装置,具体涉及自动磨刀装置。
技术背景 众所周知的,纸巾裁剪和纸板加工等加工设备中设有做直线往复运动或者回旋运动的刀具。而经过长期使用后,需通过磨刀装置磨削刀具,以提高刀具的锋利度。现有的磨刀装置一般采用V型双磨石结构,而在使用时,需人工摇动手柄,以手动实现磨石的进刀和退刀,从而增加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磨刀装置,其可实现磨石的自动进刀和退刀,无需手动进刀和退刀,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磨刀装置,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空腔前端的前套筒、固定在壳体空腔后端的后套筒、活动插装在前套筒和后套筒内的活动管、固定在活动管前端的磨石;所述活动管的外壁、壳体的内壁、前套筒与后套筒之间形成气腔,所述活动管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并插装在气腔内的活塞部,所述活塞部与前套筒之间设置弹簧;该壳体上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气孔。所述气孔与后套筒位于活塞部的同一侧。所述活塞部与后套筒之间设有橡胶圈。所述前套筒与活塞部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挡臂。所述壳体内壁的前端设有前开槽,所述前开槽上卡装有前卡圈,所述前套筒上设有朝外延伸并限制在前开槽的内侧壁与前卡圈之间的第一限制部。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自动磨刀装置还包括电机、设有滑动腔的支架,所述壳体活动安装在滑动腔内并可沿滑动腔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该电机联接有一丝杆,所述丝杆与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排气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通过气动方式控制磨石自动进刀和退刀,无需手动进刀和退刀,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生产安全性;而且,通过采用电机和丝杆的设计,即使在加工设备运转的情况下,仍能快速调整壳体的位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壳体;11、气腔;13、气孔;14、外螺纹;15、前卡圈;16、后卡圈;17、排气
孔;2、活动管;21、活塞部;3、磨石;4、前套筒;42、挡臂;5、后套筒;6、弹簧;7、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磨刀装置,包括壳体I、固定在壳体I空腔前端的前套筒4、固定在壳体I空腔后端的后套筒5、活动插装在前套筒4和后套筒5内的活动管
2、固定在活动管2前端的磨石3 ;所述活动管2的外壁、壳体I的内壁、前套筒4与后套筒5之间形成气腔11,所述活动管 2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并插装在气腔11内的活塞部21,所述活塞部21与前套筒4之间设置弹簧6 ;该壳体I上还设有与气腔11连通的气孔13,所述气孔13与后套筒5位于活塞部21的同一侧。使用时,可通过气动方式控制磨石3自动进刀和退刀,无需手动进刀和退刀,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生产安全性;而且,通过周期性控制气体的排出与进入,可便于实现周期性磨削,从而避免磨石3与刀具长期接触,提高磨石3的使用寿命。所述壳体I的前端设置有外螺纹14。所述壳体I内壁的前端设有前开槽,所述前开槽上卡装有前卡圈15,所述前套筒4上设有朝外延伸并限制在前开槽的内侧壁与前卡圈15之间的第一限制部。而安装时,先将前套筒4置入至壳体I内,并使前套筒4的第一限制部与前开槽的内侧壁相接触,通过卡装前卡圈15,从而将前套筒4固定在壳体I上。而与此相类似的,壳体I内壁的后端设有后开槽,所述后开槽上卡装有后卡圈16,所述后套筒5上设有朝外延伸并限制在后开槽的内侧壁与后卡圈16之间的第二限制部。通过采用前卡圈15和后卡圈16的设计,可便于实现前套筒4和后套筒5的快速安装,降低其制作成本。所述活塞部21与后套筒5之间设有橡胶圈7。活塞部21在弹力的作用下向后运动,通过橡胶圈7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少活塞部21与后套筒5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前套筒4与活塞部21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挡臂42。而挡臂42与活塞部21的距离,为磨石3的进刀量程,因此,通过合理调整挡臂42的长度,可便于调整磨石3的进刀量程。所述弹簧6位于挡臂42与活动管2的外壁之间。优选的,所述壳体I上还设有与气腔11连通的排气孔17。工作时,气体从气孔13进入气腔11内,待磨石3需退刀时,气体从排气孔17排出。当然,所述壳体I上可以只设有气孔13,工作时,气体从气孔13进入至气腔11内,而待磨石3需退刀时,气体从气孔13排出。所述自动磨刀装置还包括电机、设有滑动腔的支架,所述壳体I活动安装在滑动腔内并可沿滑动腔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该电机联接有一丝杆,所述丝杆与壳体I螺纹连接。而当磨石3与刀具刃口磨削一段时间后,刃口与磨石3之间产生间隙,通过驱动电机,可便于带动丝杆转动,从而调整壳体I的位置,并使磨石3与刀具刃口再次贴合,因此,加工设备无需停止运转,即可调整壳体I位置,使用简单方便。而在使用时,通过将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可控制电机周期性工作,进一步提高其自动化。而实际使用时,将两个自动磨刀装置分别安装在刀具刃口的两侧。通过往气孔13内通入气体,活塞部21在压差的作用下朝前运动,磨石3在活动管2的带动下向前运动,从而实现磨石3的进刀动作;而抽掉气体后,活塞部21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向后运动,磨石3在活动管2的带动下向后运动,从而实现磨石3的退刀动作,因此,无需手动进刀和退刀,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当然,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通过液压方式控制磨石3的自动进刀和退刀。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 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空腔前端的前套筒、固定在壳体空腔后端的后套筒、活动插装在前套筒和后套筒内的活动管、固定在活动管前端的磨石;所述活动管的外壁、壳体的内壁、前套筒与后套筒之间形成气腔,所述活动管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并插装在气腔内的活塞部,所述活塞部与前套筒之间设置弹簧;该壳体上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气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与后套筒位于活塞部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部与后套筒之间设有橡胶圈。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套筒与活塞部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挡臂。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的前端设有前开槽,所述前开槽上卡装有前卡圈,所述前套筒上设有朝外延伸并限制在前开槽的内侧壁与前卡圈之间的第一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外螺纹。
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磨刀装置还包括电机、设有滑动腔的支架,所述壳体活动安装在滑动腔内并可沿滑动腔的延伸方向前后移动,该电机联接有一丝杆,所述丝杆与壳体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磨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排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了自动磨刀装置,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空腔前端的前套筒、固定在壳体空腔后端的后套筒、活动插装在前套筒和后套筒内的活动管、固定在活动管前端的磨石;所述活动管的外壁、壳体的内壁、前套筒与后套筒之间形成气腔,所述活动管外壁设有沿其周向延伸并插装在气腔内的活塞部,所述活塞部与前套筒之间设置弹簧;该壳体上还设有与气腔连通的气孔。使用时,通过气动方式控制磨石自动进刀和退刀,无需手动进刀和退刀,从而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生产安全性;而且,通过采用电机和丝杆的设计,即使在加工设备运转的情况下,仍能快速调整壳体的位置。
文档编号B24B3/52GK202780724SQ20122052692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黄杏波 申请人:黄杏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