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61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釜。
背景技术
铅液中转釜是熔铅装置与铅液浇铸装置之间的中转装置,熔铅装置内熔融铅液先送入中转装置中,再由中转装置向浇铸装置中输送。传统的中转装置是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或者圆柱形的容器,在其底部的侧面连接一根或者多根放铅管/槽,浇铸时铅液由铅泵从熔铅装置中抽出至中转装置中,中转装置由其放铅管将铅液流入浇铸设备。这种传统的中转装置在铅液进入中转装置时对装置内的铅液有一个冲击作用,在冲击力下,铅液会溅起,在溅起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生产氧化铅渣,然后随铅液一起进入浇铸设备中,夹杂在铅锭产品中,影响产品的性能。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申请号为201120133955,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铅液铸锭中转装置,铅液容器内部经隔板分为缓冲区、隔离区;缓冲区与隔离区经隔板上设置的铅液通道相通;隔离区下部经铅液容器上设置的放铅管/槽与铅液容器外部相连通。该实用新型采用隔板将铅液容器分为缓冲区和隔离区,铅液由铅泵抽出流入缓冲区。缓冲区可减小铅液的冲击力,消除铅液飞溅,减少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的铅液量,从而降低氧化铅渣的产生量;铅液在缓冲区有一个短时间的停留,氧化铅渣与纯净铅液分离,漂浮在纯净铅液表面。纯净铅液通过铅液通道流入隔离区,隔离区的铅液表面会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隔绝空气与铅液接触,杜绝隔离区的铅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铅渣。该中转装置对其内部进行改进,设置缓冲区以减少铅液飞溅,但是该铅液中转釜中的液位控制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手工完成,工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了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釜,方便对釜体内液位的控制。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爸,包括爸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釜体上方的一组定滑轮;绕置在所述定滑轮上、且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另一端悬置在所述釜体外的牵引索;固定在所述牵引索一端且位于所述釜体内的浮漂,固定在所述牵引索另一端的配重块;以及固定在釜体一侧的液位控制箱,所述牵引索连接配重块的一端贯穿该液位控制箱。 浮漂的重力大于配重块,工作时,浮漂由于釜体内液体的浮力悬浮在釜体内液面上,配重块在釜体外悬置,当釜体内液面下降时,通过牵引索向上拉动配重块,当釜体内液面上升时,浮漂上浮,配重块下落,液位控制箱将液位信息反映给操作人员,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釜体内的液位变化。作为优选,所述液位控制箱包括:[0013]箱式壳体;分别固定在所述箱式壳体内的两侧壁上且用于限定釜体内两极限液位的感应元件;固定在所述牵弓I索上用于触发两个感应元件的触发块。更优选,所述两个感应元件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箱式壳体的一侧壁的下部,另一个位于所述箱式壳体另一侧壁的上部。当釜体内液位下降至低极限液位时,触发块触发位于下方的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发出信号提示操作人员向釜体内放入铅液;当釜体内液位上升至高极限液位时,触发块触发位于上方的感应元件,该感应元件发出信号提示操作人员停止向釜体内放入铅液。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感应元件均为行程开关。作为优选,所述箱式壳体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用于保护所述对应感应元件的弹性件。更优选,所述弹性件为穿套在牵引索上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箱式壳体内壁固定,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感应元件处。当所述触发块向上或向下运动触碰对应的感应元件时,缓冲弹簧对触发块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触发块直接撞击感应元件,延长感应元件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釜体上方设有加料管及位于加料管上的控制阀,所述两个感应元件均通过线路与该控制阀连接。所述感应元件可以发出报警信号提示操作人员,也可以连接一加料控制阀,实现釜体内液位的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第二种方式。当触发块触发下方的感应元件时,该感应元件将开启信号发送给控制阀,控制阀自动打开,向釜体内放料;当触发块触发位于上方的感应元件时,该感应元件将关闭信号发送给控制阀,控制阀自动关闭。整个过程全自动进行,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外壁对称地设有四个固定耳,每个固定耳均连接有支撑柱。通过四根支撑柱将釜体支撑在底面上,釜体上的固定耳方便支撑柱的安装。作为优选,所述釜体的一侧立置有隔热墙。更优选,所述隔热墙包括隔热材料板和包裹该隔热材料板的金属壳体。进入釜体内的铅液温度很高,且釜体下部的燃烧器在放料过程中一直在燃烧,因此,为了保护操作人员在操作时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中在釜体一侧设置隔热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传统的铅液中转釜中的液位控制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手工完成,工作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浮漂悬浮在釜体内液面上,配重块在釜体外悬置,当釜体内液面下降时,通过牵引索向上拉动配重块,当釜体内液面上升时,浮漂上浮,配重块下落,液位控制箱将液位信息反映给操作人员,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釜体内的液位变化。

[00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置隔热墙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如下:1-釜体2-固定耳3-支撑柱[0034]4-浮漂5-牵引索6-加料管7-定滑轮8-控制阀9-支架10-弹性件11-第一感应元件12-箱式壳体13-触发块14-第二感应元件15-配重块16-隔热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爸,包括爸体I,爸体I为大致成圆筒形的釜体,在釜体I的外壁上对称设置4个固定耳2,每个固定耳2上均安装一根支撑柱3,釜体I通过该四根支撑柱3支撑在地面上。在釜体I上部固定一支架9,两个定滑轮9通过一连接杆水平安装在支架9上,其中一个定滑轮位于釜体I的上方,另一个延伸至釜体I的外侧。在釜体I 一侧且位于定滑轮7的下方固定安装一个液位控制箱,液位控制箱包括箱式壳体12、位于箱式壳体12内的两个感应元件等部件。箱式壳体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位置对应的通孔,在箱式壳体12内的两侧壁上分别安装感应元件,第一感应元件11固定在其中一侧侧壁上的上部,第二感应元件14固定在另一侧侧壁上的下部,第一感应元件11和第二感应元件14均为行程开关。一根牵引索5绕置在两个定滑轮7上,一端延伸至釜体I内,其端部固定一个浮漂4 ;另一端依次绕过两个定滑轮7后向下延伸从箱式壳体12上的通孔处贯穿箱式壳体12,其端部固定一个配重块 15。在贯穿箱式壳体12的牵引索5上固定一个触发块13,触发块13随牵引索5上下移动分别触发第一感应元件11和第二感应元件14。在箱式壳体12内的顶面和底面处分别固定一个弹性件10,本实施方式中,该弹性件10为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穿套在牵引索5上,一端与箱式壳体12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延伸至对应的感应元件处,使触发块13运动至第一感应元件11或第二感应元件14时首先与缓冲弹簧的自由端接触,压迫缓冲弹簧后再触碰对应的感应元件,使触发块13不直接撞击感应元件,对感应元件起保护作用。在釜体I上方设置加料管6,加料管6上安装控制阀8,第一感应元件11和第二感应元件14均通过线路与控制阀8连接,当触发块13触发对应的感应元件时,该感应元件将对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阀8,以控制控制阀8的开闭。如图2所示,在釜体I 一侧立置一堵隔热墙16,该隔热墙16包括隔热材料板和包裹该隔热材料板的金属壳体。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浮漂4的重力大于配重块13,工作时,浮漂4由于浮力位于釜体I内的液面上,配重块15悬置在釜体I外,随着釜体I内液面的下降,浮漂4向下运动,通过牵引索5拉动触发块13向上运动,当釜体I内的液面达到低极限液位时,触发块13触发第一感应元件11,第一感应元件11将开启信号发送至控制阀8,控制阀8自动打开,向釜体I内放料;随着釜体I内液面的升高,浮漂4向上运动,配重块15拉动触发块13向下运动,当釜体I内液面达到高极限液位时,触发块13触发第二感应元件14,第二感应元件14将关闭信号发送至控制阀8,控制阀8自动关闭,停止向釜体I内放料。[0049]整个过程自动进行,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釜,包括釜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釜体上方的一组定滑轮;绕置在所述定滑轮上、且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另一端悬置在所述釜体外的牵引索;固定在所述牵引索一端且位于所述釜体内的浮漂,固定在所述牵引索另一端的配重块;以及固定在釜体一侧的液位控制箱,所述牵引索连接配重块的一端贯穿该液位控制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箱包括: 箱式壳体;分别固定在所述箱式壳体内的两侧壁上且用于限定釜体内两极限液位的感应元件;固定在所述牵弓I索上用于触发两个感应元件的触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感应元件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箱式壳体的一侧壁的下部,另一个位于所述箱式壳体另一侧壁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感应元件均为行程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壳体内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用于保护对应感应元件的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穿套在牵引索上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箱式壳体内壁固定,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感应元件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上方设有加料管及位于加料管上的控制阀,所述两个感应元件均通过线路与该控制阀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外壁对称地设有四个固定耳,每个固定耳均连接有支撑柱。
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一侧立置有隔热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铅液中转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墙包括隔热材料板和包裹该隔热材料板的金属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控液位的铅液中转釜,包括釜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釜体顶部的一组定滑轮;绕置在所述定滑轮上、且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另一端悬置在所述釜体外的牵引索;固定在所述牵引索一端且位于所述釜体内的浮漂,固定在所述牵引索另一端的配重块;以及固定在釜体一侧的液位控制箱,所述牵引索连接配重块的一端贯穿该液位控制箱。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浮漂悬浮在釜体内液面上,配重块在釜体外悬置,当釜体内液面下降时,通过牵引索向上拉动配重块,当釜体内液面上升时,浮漂上浮,配重块下落,液位控制箱将液位信息反映给操作人员,提醒操作人员注意釜体内的液位变化。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22D7/12GK203030845SQ2012206759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娄可柏, 佘仁松, 廖从银 申请人: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