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83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属于光学行业,更具体的说是用于球面镜的加工。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图2,多片加工是一个全流程加工的过程,即从荒摺直接加工到研磨,不需要更换镜片夹具。原先加工凸面镜片的多片钻孔皿用螺纹连接安装在机床主轴上,砂掛皿或研磨皿在其上方对镜片进行磨削。由于加工过称中要频繁的对镜片厚度进行测量,就要先抬起串棒取下砂掛皿或研磨皿,再把钻孔皿从机台上旋下来,测量完再旋回机台;砂掛到研磨的过程也是先要取下砂掛皿在把钻孔皿从机台上旋下,再旋到研磨机台上,这样使很多时间浪费在取放钻孔皿上。而且加工过程中磨削力是由主轴传递的,主轴传递给钻孔皿,钻孔皿再传递给研磨皿或砂掛皿,这样的方式会使镜片加工不稳定、加工时间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它改变了往常的加工模式,变成倒磨形式,不仅保证加工稳定性,提高加工质量;而且缩短取放时间,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且旋转的研磨皿,位于研磨皿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钻孔皿,所述钻孔皿连接头内部联接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与一串棒相联接,所述研磨皿的开口面积大于钻孔皿的截面积。进一步的,所述钻孔皿连接头的外径为40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改变了往常的加工模式,变成倒磨形式,不仅保证加工稳定性,提高加工质量;而且缩短零件的取放时间和加工所花费的,提高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正磨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正磨中钻孔皿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倒磨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倒磨钻孔皿的剖视图。

:I —研磨皿 2—钻孔皿 3—接头4—串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参考图3、图4,一种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且旋转的研磨皿1,位于研磨皿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钻孔皿2,所述钻孔皿连接头内部联接有一接头3,更具体一点是螺接关系,所述接头与一串棒4相联接,所述研磨皿的开口面积大于钻孔皿的截面积;所述钻孔皿连接头的外径为40mm。下面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本实用新型改变螺纹位置,将接头安装部位沉入钻孔皿内部,达到降低重心的目的,最大的区别是将原有的正磨方式变为倒磨方式,取放时直接只需将串棒抬起,串棒是可以摆动的,就能取下钻孔皿,研磨皿的开口增大提高研磨稳定性。为了达到正磨转变成倒磨的目的,本方案将接头沉入钻孔皿内部降低受力点(重心),而原先Φ25的钻孔皿荒摺机夹持部位(即钻孔皿连接头),参见图2,因结构限制,接头只能与其上部相联接,不能起到降重心的作用。本方案将钻孔皿连接头的设计进行改善,由原先只有Φ25的钻孔皿连接头,增加了 Φ40的钻孔皿连接头,这样就可使用于加工凸面镜片的钻孔皿的夹持部位由Φ25变为Φ40,参见图4,这样接头就能沉入钻孔皿内部。由于磨削方式的改变,研磨皿的口径也要随之增大。本方案在改进前,采用正磨的方式,取放时间长,加工效率低,加工质量不稳定。而改进后,采用倒磨方式,直接抬起串棒就能取下钻孔皿,方便取放,加工效率提高;研磨皿增大,加工稳定。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研磨皿也可以换成砂掛皿,原理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是一致的,同样钻孔皿连接头的外径也不一定要为40mm,只需要将接头联接在钻孔皿内部,达到降低重心的目的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且旋转的研磨皿,位于研磨皿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钻孔皿,所述钻孔皿连接头内部联接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与一串棒相联接,所述研磨皿的开口面积大于钻孔皿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皿连接头的外径为4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片凸面镜片的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朝上且旋转的研磨皿,位于研磨皿上方设置有与其配合的钻孔皿,所述钻孔皿连接头内部联接有一接头,所述接头与一串棒相联接,所述研磨皿的开口面积大于钻孔皿的截面积,该加工装置改变了往常的加工模式,变成倒磨形式,不仅保证加工稳定性,提高加工质量;而且缩短取放时间,提高效率。
文档编号B24B13/00GK202964344SQ20122069157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王奇, 陈龙, 陈伟, 胡坚 申请人:福建福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