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浇口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82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铸模浇口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浇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浇口套。
背景技术
压铸模浇口套主要安装在定模上,熔炉内的浇注液流入压铸模浇口套内的浇注口,经浇注口的引流和导向,浇注液进入模具的型腔内。传统的压铸模浇口套结构如图1所示,浇口套的浇注口端主要包括于机器料缸配合的槽10,在槽10端部设置倒角11,在模具吊装时,主要通过倒角11起导向作用将机器料缸安装于槽10内。这种方式,对吊装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前后,上下吊装精度控制在Imm以内。因此吊装用的时间也比较长。(特别是模具吊装不平稳的时候,在晚上或车间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尤其明显)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浇口套,能够实现压铸模具快速装模的同时,对吊装的位置精度要求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铸模浇口套,包括浇口套本体,所述浇口套本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机器料缸配合的槽,在所述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机器料缸滑入的第一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槽形成的两个面与槽的侧壁相切。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开口的结构使得模具吊装时只要从上向下放时就能自·动使浇口套对准机器料缸中心,提高了吊装的效率。

图1为传统浇口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浇口套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浇口套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浇口套安装于模具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2至图3,一种压铸模浇口套,包括浇口套本体I,所述浇口套本体I的端部设置有与机器料缸配合的槽10,在所述槽10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机器料缸滑入的第一开口 2,所述第一开口 2沿机器料缸滑入的起始端口径大小约大于机器料缸本体直径8_左右,保证机器料缸能够顺利滑入。所述第一开口 2沿机器料缸滑入方向口径逐渐减小,第一开口 2与槽10形成的两个面3与槽10的侧壁100相切,保证机器料缸能够沿着面3准确的滑入槽10中。[0014]下面对具体原理做详细描述:参见图4,图4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浇口套的模具,为了配合本实用新型的浇口套,在模具定膜上开设有第二开口 5,所述第二开口 5于安装后的浇口套的第一开口 2能够完全吻合,模具吊装时,从上向下放时,机器料缸6自动沿着第二开口 5和第一开口 2连通的区域进入浇口套的槽10中,因此省去了人工对准浇口套的槽10的步骤,吊 装更加的精确,并且效率大大的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模浇口套,包括浇口套本体(I),所述浇口套本体(I)的端部设置有与机器料缸配合的槽(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10)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机器料缸滑入的第一开口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浇口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与槽(10)形成的两个面(3)与槽 (10)的侧壁(100)相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模浇口套,包括浇口套本体,所述浇口套本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机器料缸配合的槽,在所述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供机器料缸滑入的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使得模具吊装时只要从上向下放时就能自动使浇口套对准机器料缸中心,提高了吊装的效率。
文档编号B22D17/20GK203109201SQ20122069124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赵俊 申请人:宁波爱柯迪压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