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13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S1:将下列钢料加入中频感应电炉中加热至500℃至700℃,进行退火,所述钢料的组成为(以重量%计):3.0%至3.2%的碳;2.2%至2.4%的硅;0.068%至0.07%的磷;0.012%至0.015%的氮;0.015%至0.018%的硫;2.3%至2.6%的镁;0.15%至0.25%的猛;≤0.10%的硼;≤0.30%的钴;0.05%至0.08%的碲;0.02%至0.04%的铌;0.15%至0.20%的铕;0.15%至0.20%的钒;0.050%至0.080%的钛: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S2:将退火后的钢料冷却到300℃至400℃;S3:接着将温度提升至1200℃至1300℃,待原料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然后浇注到汽配压铸模具的模子中,冷却,即得。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的汽配压铸模具具有增强的布氏硬度,可以广泛用于汽车配件领域。
【专利说明】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压铸模具是用于生产汽车配件的重要部件,但是由于目前对于模具硬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一些模具已经满足不了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
[000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0005]S1:将下列钢料加入中频感应电炉中加热至500°C至700°C,进行退火,所述钢料的组成为(以重量%计):
[0006]3.0% 至 3.2% 的碳;
[0007]2.2% 至 2.4% 的硅;
[0008]0.068% 至 0.07% 的磷;
[0009]0.012% 至 0.015% 的氮;
[0010]0.015% 至 0.018% 的硫;
[0011]2.3% 至 2.6% 的镁;
[0012]0.15% 至 0.25% 的猛;
[0013]≤0.10% 的硼;
[0014]≤0.30% 的钴;
[0015]0.05% 至 0.08% 的碲;
[0016]0.02% 至 0.04% 的铌;
[0017]0.15% 至 0.20% 的铕;
[0018]0.15% 至 0.20% 的钒;
[0019]0.050% 至 0.080% 的钛:
[0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21]S2:将退火后的钢料冷却到300°C至400°C ;
[0022]S3:接着将温度提升至120(TC至130(TC,待原料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然后浇注到汽配压铸模具的模子中,冷却,即得。
[0023]优选的,在SI中,所述钢料的组成为(以重量%计):
[0024]3.0% 的碳;
[0025]2.3% 的硅;
[0026]0.07% 的磷;
[0027]0.014% 的氮;[0028]0.016% 的硫;
[0029]2.5% 的镁;
[0030]0.19% 的猛;
[0031]0.08% 的硼;
[0032]0.15% 的钴;
[0033]0.07% 的碲;
[0034]0.03% 的铌;
[0035]0.17% 的铕;
[0036]0.19% 的钒;
[0037]0.070% 的钛:
[0038]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9]本发明所述工艺制备的汽配压铸模具具有增强的布氏硬度,可以广泛用于汽车配件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0041]实施例1汽配压铸模具的制备
[0042]S1:将I吨的下列钢料加入中频感应电炉中加热至600°C,进行退火,所述钢料的组成为(以重量%计):
[0043]3.0% 的碳;
[0044]2.3% 的硅;
[0045]0.07% 的磷;
[0046]0.014% 的氮;
[0047]0.016% 的硫;
[0048]2.5% 的镁;
[0049]0.19% 的猛;
[0050]0.08% 的硼;
[0051]0.15% 的钴;
[0052]0.07% 的碲;
[0053]0.03% 的铌;
[0054]0.17% 的铕;
[0055]0.19% 的钒;
[0056]0.070% 的钛:
[0057]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58]S2:将退火后的钢料冷却350°C ;
[0059]S3:接着将温度提升至1200°C,待原料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然后浇注到汽配压铸模具的模子中,冷却,即得。[0060]实施例2汽配压铸模具的制备
[0061]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强度增强的模具2,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铕。
[0062]实施例3汽配压铸模具的制备
[0063]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强度增强的模具3,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钒。
[0064]实施例4汽配压铸模具的制备
[0065]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强度增强的模具4,不同之处在于不使用钛。
[0066]实验例I
[0067]根据GB/T231.1-2009来测定模具1_4的布氏硬度。结果如下:强度增强的模具I的布氏硬度为548HRC,强度增强的模具2的布氏硬度为376HRC,强度增强的模具3的布氏硬度为342HRC,强度增强的模具4的布氏硬度为412HRC。
[0068]实验例2
[0069]根据GB/T228-2002测定抗拉强度。结果如下:强度增强的模具I的抗拉强度Rm为976兆帕,强度增强的模具2的抗拉强度Rm为882兆帕,强度增强的模具3的抗拉强度Rm为837兆帕,强度增 强的模具4的抗拉强度Rm为868兆帕。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51:将下列钢料加入中频感应电炉中加热至500°C至700°C,进行退火,所述钢料的组成为(以重量%计): . 3.0%至3.2%的碳;. ..2.2%至2.4%的硅; . 0.068% 至 0.07% 的磷;
.0.012% 至 0.015% 的氮; . 0.015% 至 0.018% 的硫; . 2.3%至2.6%的镁; . 0.15% 至 0.25% 的猛; (0.10% 的硼; (0.30% 的钴; . 0.05% 至 0.08% 的碲; . 0.02% 至 0.04% 的铌; . 0.15% 至 0.20% 的铕; . 0.15% 至 0.20% 的钒; . 0.050% 至 0.080% 的钛: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52:将退火后的钢料冷却到300°C至400°C ; . 53:接着将温度提升至1200°C至1300°C,待原料全部熔化后搅拌均匀,然后浇注到汽配压铸模具的模子中,冷却,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汽配压铸模具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I中,所述钢料的组成为(以重量%计): . 3.0%的碳; .2.3%的硅; . 0.07%的磷; . 0.014% 的氮; . 0.016% 的硫; . 2.5%的镁; . 0.19%的猛; . 0.08%的硼; .0.15%的 钴; . 0.07%的碲; .0.03%的铌;. 0.17%的铕; . 0.19%的钒; . 0.070% 的钛: 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文档编号】B22C9/00GK103667904SQ20131063654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张群峰 申请人: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