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烧结分流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65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烧结分流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防烧结分流锥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烧结分流锥。
背景技术
[0002]分流锥为压铸等模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但是,由于该分流锥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从而极易出现烧结现象,从而更滑频繁,极为浪费。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烧结分流锥,它具有烧结几率极低的特点。[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烧结分流锥,包括分流锥的椎体,所述椎体内设有水腔,该水腔的边侧开有出水管,且该水腔口部密封设置有铜塞,同时,该铜塞的边侧设有进水管、朝向该水腔内部的一端设有铜管,且该铜管连通该进水管。[0005]所述水腔的长度d和该锥体的长度D的关系为:60%D<d<80%D。[0006]所述水腔的长度d和该锥体的长度D的关系为:d = 75% D0[0007]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烧结几率极低。本实用新型的防烧结分流锥的椎体内部设有水腔,该水腔内能够通入循环冷却水,从而以极小的成本降低了该锥体受热时的温度,极大降低了该分流锥出现烧结的几率。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0010]图中:10、椎体,11、水腔,111、出水管;20、铜塞,21、进水管,22、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见图1所示:防烧结分流锥,包括分流锥的椎体10,该椎体10内设有水腔 11,该水腔11的边侧开有出水管111,且该水腔11 口部密封设置有铜塞20。同时,该铜塞 20的边侧设有进水管21、朝向该水腔11内部的一端设有铜管22,且该铜管22连通该进水管21。即,在该分流锥使用时,可以经该进水管21通入冷却水,之后,该冷却水经由铜管22 流至该水腔11的内端,之后充满该水腔11后,从该出水管111流出。这样,相当于在该锥体10内部对该分流锥进行了冷却,从而有效降低了该分流锥出现烧结的几率。[0012]优化的,该水腔11的长度d和该锥体10的长度D的关系为:60% D彡d彡80% D。最优的,该水腔11的长度d和该锥体10的长度D的关系为:d = 75% D0这样,在保证该分流锥的良好强度的前提下,使该水腔11能够具有较大的冷却能力。[0013]分流锥目前已 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 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防烧结分流锥,包括分流锥的椎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10)内设有水腔(11),该水腔(11)的边侧开有出水管(111),且该水腔(11) 口部密封设置有铜塞(20),同时,该铜塞(20)的边侧设有进水管(21)、朝向该水腔(11)内部的一端设有铜管(22),且该铜管(22)连通该进水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烧结分流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11)的长度d和该锥体(10)的长度D的关系为:60% D < d < 80% D。
3.根据权利要 求2所述的防烧结分流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腔(11)的长度d和该锥体(10)的长度D的关系为:d = 75% D 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烧结分流锥,包括分流锥的椎体,所述椎体内设有水腔,该水腔的边侧开有出水管,且该水腔口部密封设置有铜塞,同时,该铜塞的边侧设有进水管、朝向该水腔内部的一端设有铜管,且该铜管连通该进水管。优化后,所述水腔的长度d和该锥体的长度D的关系为60%D≤d≤80%D。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烧结几率极低。
文档编号B22C9/08GK203140723SQ20132004897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陈良进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里水启新模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