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压铸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机。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的铜铝件,如门板、窗框、轮骨等,传统的制造方法都是通过沙模来铸制成型。由于沙模的透气性较好,因此,当熔融的金属液体进入沙模后,沙模模腔中的空气能够比较顺利地排出,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由于沙模的制造相当困难,使用寿命短,生产制造的过程相当长,从而影响到生产进度,并提高了生产制造成本。为此,人们希望能够利用压铸模来实现大型压铸件的生产制造。但是,由于熔融的金属液体冷却速度极快,生产时必需让熔融的金属液体迅速充满模腔,这就难以将模腔中的空气排出,并最终导致产品存在气泡、收缩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机,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机,它包括:压铸模,所述压铸模内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模腔的一端;用于将金属液体沿所述进料口压入所述模腔的压料机构;支撑座,所述压铸模可转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用于抬举所述压铸模、使所述模腔倾斜并使所述模腔的另一端高于所述模腔一端的抬举机构,所述抬举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压铸模。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抬举机构包括抬举油缸及抬举支臂,所述抬举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抬举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抬举支臂上,所述抬举支臂连接在所述压铸模上。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抬举机构还包括限位齿条,所述限位齿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齿条沿其长度方向在朝向所述压铸模的一侧设有若干用于抵顶所述压铸模的凸齿。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压铸模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底座,所述上模组件盖设在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下模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座枢接在一起,所述抬举机构还包括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抬举支臂与所述支柱连接。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压铸模还包括用于顶出铸件的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收容在所述下模组件中。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竖直往复移动的开模机构。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开模油缸及支梁,所述开模油缸设置在所支梁上,所述支梁的一端与铰接在所述支柱上,所述支梁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在所述压料机构上。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相对所述下模组件翻转的翻转机构。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压铸模的倾斜角度> O度,< 30度。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压料机构包括管状的料缸、用于带动所述料缸升降的料缸升降油缸、压料活塞、用于带动所述压料活塞升降的压料油缸,所述料缸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压料活塞收容在所述料缸中,所述压料活塞在所述进料口的上、下位置往复移动。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所述模腔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模腔的一端,所述压铸模可转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抬举机构抬举所述压铸模,使所述模腔倾斜并使所述模腔的另一端高于所述模腔一端,所述压料机构将金属液体沿所述进料口压入所述模腔中,金属液体由所述模腔的一端逐渐流向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并最终填满所述模腔,所述模腔内的空气被金属液体挤压到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并从所述压铸模的模板之间的缝隙中排出,从而保证铸件内部不存在气泡,使铸件具有质量稳定的优点。2.所述抬举机构还包括限位齿条,所述限位齿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齿条沿其长度方向在朝向所述压铸模的一侧设有若干用于抵顶所述压铸模的凸齿,避免所述抬举油缸长时间处于受力状态,有效延长所述抬举油缸的寿命。3.所述压铸模的倾斜角度> O度,(30度,所述压铸模的倾斜角度越大,金属液体的横截面面积就越小,气泡就越不容易跑入到铸件当中。4.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相对所述下模组件翻转的翻转机构,从而方便更换所述压铸模的模芯、成型不同的压铸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压铸机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铸机100,主要用于生产大型的压铸件,如铜铝材质的门板。所述压铸机100包括一压铸模10、一压料机构20、一支撑座30、一抬举机构40、一开模机构50及一翻转机构(图未不)。所述压铸模10包括一上模组件11、一下模组件12、一底座13及一顶出装置14。所述上模组件11盖设在所述下模组件12上,所述上模组件11与所述下模组件12之间围成一模腔15。所述模腔15用于成型压铸件。所述模腔15的进料口 151位于所述模腔15的一端。所述下模组件12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所述顶出装置14用于将压铸件从所述模腔15中顶出。所述顶出装置14收容在所述下模组件12中。所述压料机构20用于将金属液体沿所述进料口 151压入所述模腔15中。所述压料机构20包括一管状的料缸21、一用于带动所述料缸21升降的料缸升降油缸22、一用于将金属液体压入所述模腔15的压料活塞23及一用于带动所述压料活塞23升降的压料油缸24。所述料缸21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 211。所述压料活塞23收容在所述料缸21中,并在所述进料口 211的上、下位置往复移动。所述抬举机构40用于抬举所述压铸模10、使所述模腔15倾斜并使所述模腔15的另一端高于所述模腔一端。所述压铸模10的倾斜角度> O度,< 30度。所述抬举机构40包括一抬举油缸41、一抬举支臂42、至少一限位齿条43及一支柱44。所述限位齿条43沿其长度方向在一侧设有若干用于抵顶所述压铸模10的凸齿431。所述抬举油缸41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抬举支臂42上。所述抬举支臂42与所述支柱44连接在一起。所述开模机构50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11竖直往复移动,从而方便取出压铸件。所述开模机构50包括一开模油缸51及一支梁52。所述开模油缸51设置在所支梁52上。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11相对所述下模组件12翻转,从而方便更换所述压铸模10的模芯。所述底座13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0的上方,所述底座13与所述支撑座30的右端通过转动轴A枢接在一起,从而使所述压铸模10可转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30 ;所述料缸21位于所述进料口 151的正上方;所述抬举油缸41的下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30的左端上,所述支柱44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从而使所述抬举机构40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30与所述压铸模10 ;所述限位齿条4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30上,所述凸齿431朝向所述压铸模10的一侧设置;所述支梁5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柱44上,所述支梁52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在所述压料机构20上。合模后,所述抬举油缸41伸长,所述底座13绕所述转动轴A转动,将所述抬举支臂42、支柱44、压铸模10、压料机构20、开模机构50 —起抬起,使所述模腔15倾斜,使所述模腔15的另一端高于所述进料口 151 ;接着,所述料缸升降没缸22驱动所述料缸21下降密封所述进料口 211,所述压料油缸24带动所述压料活塞23下降将金属液体压入到所述模腔15中;压铸件成型后,所述开模油缸51带动所述上模组件11上升;接着,所述顶出装置14将压铸件顶出。需要更换模芯以成型不同的压铸件时,先将所述支梁52的另一端从所述压料机构20上拆卸下来;接着,所述翻转机构动作,所述支梁52的一端绕所述支柱44旋转,所述上模组件11、开模机构50 —起被掀开。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压铸模,所述压铸模内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模腔的一端; 用于将金属液体沿所述进料口压入所述模腔的压料机构; 支撑座,所述压铸模可转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用于抬举所述压铸模、使所述模腔倾斜并使所述模腔的另一端高于所述模腔一端的抬举机构,所述抬举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压铸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抬举机构包括抬举油缸及抬举支臂,所述抬举油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抬举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抬举支臂上,所述抬举支臂连接在所述压铸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抬举机构还包括限位齿条,所述限位齿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限位齿条沿其长度方向在朝向所述压铸模的一侧设有若干用于抵顶所述压铸模的凸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底座,所述上模组件盖设在所述下模组件上,所述下模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座枢接在一起,所述抬举机构还包括支柱,所述支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抬举支臂与所述支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还包括用于顶出铸件的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收容在所述下模组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竖直往复移动的开模机 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机构包括开模油缸及支梁,所述开模油缸设置在所述支梁上,所述支梁的一端与铰接在所述支柱上,所述支梁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在所述压料机构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上模组件相对所述下模组件翻转的翻转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的倾斜角度>O度,(30 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压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机构包括管状的料缸、用于带动所述料缸升降的料缸升降油缸、压料活塞、用于带动所述压料活塞升降的压料油缸,所述料缸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压料活塞收容在所述料缸中,所述压料活塞在所述进料口的上、下位置往复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机,它包括压铸模,所述压铸模内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模腔的一端;用于将金属液体沿所述进料口压入所述模腔的压料机构;支撑座,所述压铸模可转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用于抬举所述压铸模、使所述模腔倾斜并使所述模腔的另一端高于所述模腔一端的抬举机构,所述抬举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压铸模。所述抬举机构抬举所述压铸模,使模腔倾斜并使模腔的另一端高于所述模腔一端,金属液体由所述模腔的一端逐渐流向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并最终填满所述模腔,模腔内的空气被金属液体挤压到所述模腔的另一端,并从压铸模的模板之间的缝隙中排出,保证铸件内部不存在气泡,使铸件具有质量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B22D17/00GK203076558SQ20132010033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火生 申请人:陈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