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0754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它包括耐火砖层,所述的耐火砖层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块放置孔,所述的石墨块放置孔内设置有石墨块,所述的耐火砖层上设置有感温计放置孔,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和石墨块放置孔内部连通,感温计放置孔内的感温计的感温头位于石墨块内。其优点是:利用石墨的良好热导性来传递温度,控温滞后小,减小测量误差,感温计不直接插入炉内测温,既能保障感温计使用寿命,又方便加料。
【专利说明】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测量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铸造是将通过熔炼的金属液体浇注入铸型内,经冷却凝固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零件的制作过程。连铸即为连续铸造的简称。在钢铁厂生产各类钢铁产品过程中,使用钢水凝固成型有两种方法:传统的模铸法和连续铸钢法。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连铸技术是一项把钢水直接浇注成形的先进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连铸技术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优势。
[0003]采用水平连续铸造工艺制造铜覆钢复合材料工艺包括钢芯前处理工序、熔铜工序、结晶工序以及后处理工序。其核心是熔铜和结晶工序,这两者工序相连,相互影响较大,尤其是炉内铜液温度对铜液结晶后的产品铜层连续性。传统的测温装置采用感温计和传导物体,传热物体采用的是碳化硅管或石墨护套。感温计即温度传感器。由于碳化硅管传热性能差,铜液温度变化不能及时传给感温计,从而出现控温滞后的现象,测试值误差较大;且其直接插入铜液,在加入铜块材料时不方便,也容易对感温计造成损坏。如果用石墨直接作护套管,虽然石墨能快速传递温度,但石墨易碎,易损坏,让人不放心,很少有人这样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其利用石墨的良好热导性来传递温度,控温滞后小,减小测量误差,感温计不直接插入炉内测温,既能保障感温计使用寿命,又方便加料。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它包括耐火砖层,所述的耐火砖层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块放置孔,所述的石墨块放置孔内设置有石墨块,所述的耐火砖层上设置有感温计放置孔,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和石墨块放置孔内部连通,感温计放置孔内的感温计的感温头位于石墨块内。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石墨块与感温计的感温头之间设置有石墨粉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石墨块与石墨块放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的内壁与耐火砖层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在5?15mm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层为耐火泥。
[0012]作为优选,耐火砖层与炉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实用新型利用石墨的良好热导性来传递温度,使得控温滞后小,减小测量误差。
[0015]2、本实用新型在耐火砖层的内壁上设置一个石墨块放置孔,使得感温计位于耐火砖层内壁外,既能对感温计进行保护,又避免了感温计对加料操作的影响,方便加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的标号为:1、耐火砖层;2、感温计放置孔;3、感温计;4、石墨粉层;5、石墨块;
6、保温层;7、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它包括耐火砖层1,所述的耐火砖层I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块放置孔,所述的石墨块放置孔内设置有石墨块5,所述的耐火砖层I上设置有感温计放置孔2,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2和石墨块放置孔内部连通,感温计放置孔2内的感温计3的感温头位于石墨块5内。在本实施例中,在耐火砖层I的内壁上设置石墨块放置孔来固定石墨块,利用石墨的良好热导性来传递温度,减少控温滞后的现象,减少测量误差。感温计3的感温头位于石墨块5内,相比于感温头的底部与石墨块5接触,其可有效的提高感温计的测量精度。采用该结构,使得感温计位于耐火砖层内壁外,既能对感温计进行保护,又避免了感温计对加料操作的影响,方便加料。
[0022][实施例2]
[0023]如图1所示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感温计的测量精度,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石墨块5与感温计3的感温头之间设置石墨粉层4。由于石墨块与感温计的感温头接触度不会太高,由于粉状物品的贴合度较高,利用石墨粉层对感温计的感温头进行包裹,提高感温计的测量精度。
[0024][实施例3]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为了对感温计进行保护,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石墨块5与石墨块放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层。由于石墨块5与石墨块放置孔有一定的缝隙,在对铜进行熔化时,高温的铜液会沿着缝隙流向感温计放置孔2。由于熔化的铜液的温度较高,会对感温计放置孔2内的感温计造成破坏。利用密封层对缝隙进行密封,可有效的隔绝铜液流向感温计放置孔2的通道,有效的感温计进行保护。
[0026][实施例4]
[0027]如图1所示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为了进一步的对感温计进行保护,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细化,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2的内壁与耐火砖层I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在5?15mm之间。由于熔化的铜液的温度较高,其温度在1000度以上,若感温计放置孔2的内壁与耐火砖层I之间的距离太近,使得感温计放置孔2内的温度过高,会对感温计造成伤害。感温计放置孔2的内壁与耐火砖层I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太远,即使得石墨块的长度较长,即延长了石墨块的导热时间,加剧控温滞后的现象,增大测量的误差。由较多实验数据表明,感温计放置孔2的内壁与耐火砖层I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在5?15_之间时,既能使得感温计放置孔2内的温度不会对温度计造成破坏,也使得控温滞后和测量误差在工业生产可接受的范围内。
[0028][实施例5]
[0029]如图1所示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的密封层为耐火泥。耐火砖层I与炉体7之间设置有保温层6。利用保温层对耐火砖层I内的温度进行保温,即炉内的温度进行保温,避免热量的散失,可节约能源。
[0030]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它包括耐火砖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火砖层(I)的内壁上设置有石墨块放置孔,所述的石墨块放置孔内设置有石墨块(5),所述的耐火砖层(I)上设置有感温计放置孔(2 ),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2 )和石墨块放置孔内部连通,感温计放置孔(2)内的感温计(3)的感温头位于石墨块(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块(5)与感温计(3)的感温头之间设置有石墨粉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块(5)与石墨块放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计放置孔(2)的内壁与耐火砖层(I)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在5?1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层为耐火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铜覆钢工艺炉内温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耐火砖层(I)与炉体(7 )之间设置有保温层(6 )。
【文档编号】B22D19/16GK203610648SQ20132087444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何华林, 卫学镔, 杨仲, 陈国清, 苏凡凡 申请人:成都桑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