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工件变形量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965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工件变形量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工件变形量的应用,尤其是降低变截面环状零件变形量的应用。本发明能减少淬火变形量,降低后续校形和精加工的成本;有效控制变形散差,提升装配精度及服役寿命;改善生产现场的操作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专利说明】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工件变形量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械零件淬火工艺中淬火油。

【背景技术】
[0002] 热处理变形控制一直是困扰热处理工作者的难题,也是制约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 发展的瓶颈,热处理控形控性的综合技术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如汽车 变速箱齿轮、轴承等关键构件的变形控制。变形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原材料、锻造工艺、预 处理、机加工、热处理设备、工装、热处理工艺、淬火冷却方式等都是决定淬火变形的因素, 它是一个系统性的畸变工程,有专家称其为世界性的难题。但其实就是如何有效控制"均 匀性"的问题,如原材料淬透性带、锻造流线对称性、原始组织均匀性、加热及冷却均匀性等 等。从淬火冷却的角度出发,淬火介质选型是否恰当是热处理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0003] 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通过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的各项性能 指标都能有很大的改善,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以满足各种产品零件对金属材料的要 求。工件在淬火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金相组织或机械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 也可能会出现软点、变形、开裂等缺陷,这些缺陷与淬火冷却时所选用的淬火介质及冷却方 法也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淬火介质,是保证工 件淬火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0004] 变截面工件的淬火变形问题,相对于对称结构来说,这种复杂结构引起的变形更 为突出,如半轴齿轮内花键喇叭口、后桥从动齿轮平面度变形、轴承套圈的锥度变形问题 等。由于结构复杂,在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不同时性"更为突出,导致更为复杂 的应力分布。其中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对于控制变形尤为关键。
[0005] 目前关键构件绝大多数采用淬火油进行淬火冷却,相对于气淬和盐浴,油淬的变 形大,同时规律性很差,导致产品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控制淬火变形需要充分了解油品 的冷却性能,实现精确的淬火冷却控制。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工件变形量的应 用,减少淬火变形量,降低后续矫形和精加工的成本。
[0007]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 低工件变形量的应用。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或玉米油。
[0009] 作为优选,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变截面环状零件变形量的应用。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工件材质为碳素钢、中低碳合金钢、渗碳钢或轴承钢。
[0011]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减少淬火变形 量,降低后续校形和精加工的成本;有效控制变形散差,提升装配精度及服役寿命;改善生 产现场的操作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主减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植物油和矿物油在淬火处理时的冷却特性曲线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植物油和矿物油在淬火处理时主减速齿轮平面度变形量曲 线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轴承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植物油和矿物油在淬火处理时轴承套圈椭圆度变形量曲线 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植物油和矿物油在淬火处理时轴承套圈锥度变形量曲线对 比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植物油和矿物油在淬火处理时的冷却特性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 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4] 油在淬火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通常其冷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蒸汽膜冷却 阶段、沸腾冷却阶段、对流冷却阶段。当红热的工件浸入油中,工件表面的淬火油迅速气化, 并立即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蒸汽膜,工件的热量主要通过蒸汽膜的辐射和传导来传递,此 时工件冷却速度缓慢,直到工件表面所提供的热量不能足以维持蒸汽膜所需要的热量时, 蒸汽膜破裂,开始进入沸腾冷却阶段。蒸汽膜阶段向沸腾阶段转变的温度,称为淬火油的特 性温度。进入沸腾冷却阶段后,工件直接与淬火油接触,淬火油在工件表面产生强烈沸腾, 工件的热量被油气化吸收,散热速度加快,冷却速度达到最大值。工件表面的温度迅速降 低,当工件表面温度低于油的沸点时,开始进入对流冷却阶段。对流冷却阶段主要通过对流 传导的方式进行,该阶段冷却速度明显下降。
[0015] 工件在淬火冷却时,为了避免奥氏体在较高的温度区域内产生珠光体类型的转 变,故必须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域,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进行冷却,才能获得马氏 体组织,但也不是介质的冷却速度越快越好,如果采用较快的冷却速度一直冷却到室温,将 使工件在高温区域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在工件处于塑性状态时影响不大,当工件冷至马氏 体开始转变点Ms以下,还会由于发生组织转变时产生组织应力,这将导致工件产生很大的 变形,甚至开裂。因此,在马氏体转变区域需要缓冷。因而理想的冷却曲线应该是在工件的 奥氏体不稳定区域(临界冷却区域)应具有快的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在马氏体转 变区域(Ms点以下)冷却速度应缓慢冷却,从而保证淬火后的工件既可以获得淬火组织,又 可以减少内应力,具有这样的冷却速度称为理想冷却速度。
[0016] 以下通过2个实施例比较植物油和矿物油淬火油在对齿轮以及变截面环状零件 淬火热处理时零件的变形量。
[0017] 实例 1 对于汽车变速器齿轮,噪音和疲劳寿命是衡量其综合性能的指标。其中齿轮的热处理 变形是关键,变形越大意味着装配精度越低。齿轮在后续的精加工过程多进行磨齿,一是大 幅增加制造成本,再者会导致渗层磨削不均,致使最终齿轮的疲劳寿命不足。
[0018] 以微车的主减速齿轮为例,分别采用植物油和矿物油品生产,产品如图1所示。齿 轮材料为20CrMnTi,采用多用炉生产线,双侧搅拌,装炉量600Kg左右。齿轮技术要求:表 面HRC60~64,心部硬度HRC30~45,碳化物级别彡4级,马氏体级别彡4级,心部铁素体彡3 级,非马< 〇. 〇2mm,平面度变形< 0. 05mm,齿形热前热后变形< 0. 005mm,齿向热前热后变 形<0. 015mm。现在以原矿物油和植物油分别作为淬火油进行淬火处理后,比较两者的优缺 占. 渗碳工艺:880°C强渗120min (碳势I. 05),880°C扩散50min (碳势0. 95),820°C保温 30min油淬。更换新油后保持原工艺不变,矿物油使用油温120°C,植物油使用油温160°C。
[0019] 经过比较,原采用矿物油,非马氏体0.02-0. 03mm,平面度变形0.08-0. 12mm,不能 满足技术要求,严重影响齿面的疲劳性能和装配精度。从图2可知,植物油无蒸气膜冷却阶 段,最大冷速比原矿油要高很多,意味着植物油的中高温冷却能力要强,工件的淬硬层相对 要深,渗层过度区的淬火冷却效果更好,提高了接触疲劳强度。同时因高温冷却能力强,有 效抑制了渗层表面的非马氏体。
[0020] 现在再测量平面度变形:每组试验产品在料筐的不同部位各放20个产品,分别测 量平面度变形及试块的非马氏体组织,平面度试验状况如图2所示。
[0021] 从图3可以看出:采用植物油基淬火油,齿轮的非马氏体组织改善明显,由原来的 0. 02-0. 03mm降低至0. 02mm以内,满足了技术要求。原矿物油的变形及散差较大,导致报废 率偏高;更换植物油后使用效果较好,既具有较小的变形,同时变形的散差也很小,能够有 效的满足原产品的变形要求。
[0022]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植物油具有更快和更均匀的高温冷却能力,可以有 效改善非马组织;同时具有更低的低温冷速,有效减少组织应力,大幅降低齿轮的平面度变 形。
[0023] 实例 2 轴承套圈作为薄壁环类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控制难度极大,热处理变形大会导致后续 的磨削量大,装配精度不够,接触疲劳寿命大幅下降等问题,常见的热处理变形主要以锥 度、椭圆度、平面度和胀大等变形为主。以锥度变形为例,其主要原因是冷却不均匀导致。从 本质上讲是由于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套圈两端的冷却速度相差太大,导致两端收缩量不同和 到达Ms点的时间不同,结果在两端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当某一时刻热应力或组 织应力在某一端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时,该端必然产生相应的塑性变形,其中热应力产生 压缩塑性变形沿径向缩小,而组织应力产生拉伸塑性变形沿径向胀大。实际生产中,网带炉 生产套圈时,往往靠近网带的套圈径向尺寸小的状况,即上端大下端小的锥度变形。现在以 下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以GCrl5的23024套圈(外圈)为例(图4),分别采用植物油和矿物油品(快速等温分级 淬火油)对其进行淬火处理。轴承技术要求:屈氏体组织1-2级(工作面3_内),锥度变形 < 0· 2Ctam,椭圆度变形< 0· 2Ctam。
[0024] 加热工艺:加热温度835°C,最后一区淬火温度820°C (碳势0.6)。更换新油后保 持原工艺不变,矿物油和植物油使用油温均为80°C。
[0025] 从图4可知,植物油无蒸气膜冷却阶段,最大冷速比原快速等温分级淬火油要快, 植物油的高温冷却能力要强,工件的淬硬层相对要深,可以有效抑制屈氏体的产生,提高了 接触疲劳强度,防止点蚀和剥落等失效缺陷。同时植物油的TA点和TC点都比原快速等温 分级淬火油高的多,一是大幅改善了冷却的均匀性,保证套圈上部和下部冷却的同时性,二 是大幅减少组织应力,保证了 Ms点以下组织转变时的同时性。
[0026] 以下进行屈氏体组织状况比较,每组试验产品在网带炉中各放50个产品,分别测 量椭圆度、锥度及屈氏体组织。屈氏体组织结果如表1所示,椭圆度、锥度结果如图5和6 所示。
[0027]表 1

【权利要求】
1. 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工件变形量的应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或 玉米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植物油在淬火工艺中降低变截面环状零 件变形量的应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材质为碳素钢、中低碳合金钢、 渗碳钢或轴承钢。
【文档编号】C21D1/58GK104498680SQ20141078697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7日
【发明者】聂晓霖, 左永平, 刘昊, 王涛 申请人: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