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钢包上水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接钢口和钢流道,所述上水口本体上端面的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梯形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水口上端面的边缘开设梯形槽,能够有效解决钢包上水口装进机构时火泥的排出问题,使多余的火泥能够从梯形槽处挤出,不用担心火泥的排出问题,有效避免了因火泥填充不满或火泥过多引起的质量事故发生,保证了中间包使用过程的安全。
【专利说明】新型钢包上水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生产中的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钢铁企业连铸车间使用的钢包用上水口一般包括:接钢口、流钢道、出钢口,其外部形状为倒置的空心圆台,或为圆柱和圆台的结合体。其钢流道直通,材质多为高铝质或全氧化锆。将钢包上水口装进机构时要用火泥填充缝隙,为了使缝隙充满,需要填充较多火泥,多余的火泥往往无法从机构缝隙中排出;而火泥少了缝隙填充不满,也会造成质量事故。
[0003]因此,急需要对现有的钢包上水口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便于火泥填充缝隙的新型钢包上水口。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接钢口和钢流道,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端面边缘设有梯形槽。
[0007]所述梯形槽在上端面边缘均匀分布;所述梯形槽为4个。
[0008]所述钢包上水口的外部形状为倒置的空心圆台,或为圆柱和圆台的结合体。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本实用新型和改进前的钢包上水口相比,通过在上水口上端面的边缘开设梯形槽,能够有效解决钢包上水口装进机构时火泥的排出问题,使多余的火泥能够从水口的梯形槽处挤出,这样就不用担心火泥的排出问题,有效避免了因火泥填充不满或火泥过多引起的质量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中间包使用过程的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本实用新型的钢包上水口的结构图;
[0012]图2:图1的钢包上水口的俯视图;
[0013]图3:改进前的钢包上水口的结构图;
[0014]图中,I为上水口本体,2为钢流道,3为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接钢口和钢流道,上水口本体的上端面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梯形槽,梯形槽为4个。
[0016]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梯形槽为3个,钢
[0017]包上水口的外部形状为倒置的空心圆台,或为圆柱和圆台的结合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钢包上水口,包括上水口本体、接钢口和钢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口本体的上端面边缘设有梯形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在上端面边缘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包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为4个。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包上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上水口外部形状为倒置的空心圆台,或为圆柱和圆台的结合体。
【文档编号】B22D41/50GK203711825SQ20142011035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发明者】徐跃庆, 李宏宇, 梁保青, 王常伟, 徐光雷, 张莹 申请人:河南熔金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