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离子型稀土矿山体滑移的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305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离子型稀土矿山体滑移的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离子型稀土矿山体滑移的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开采离子型稀土的工艺为池浸工艺和堆浸工艺,池浸工艺和堆浸工艺相差不大,其工艺步骤为先表土剥离,再开挖含矿山体,然后将矿石搬运到浸矿池内,随后用药剂倒入浸矿池内,矿体内的离子型稀土溶入药剂内,最后收集母液。然而,池浸工艺和堆浸工艺存在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恢复困难的缺陷。因此,人们多采用原地浸矿工艺进行收集母液,原地浸矿工艺是先在矿山上打注液孔,再向注液孔内加入药剂以达到浸矿的目的,矿体层内的离子型稀土溶入药剂内成为母液,母液从矿山上流出,最终被收集,从而实现了离子型稀土的提取,因此原地浸矿工艺无需开挖山体,仅打少量注液孔和收液巷道,该工艺对生态破坏很小,且不会形成露天采矿、浸矿厂和尾砂厂等废弃地,生态恢复容易。但是如果当注液强度(即药剂注入速度过快或注入量过大)时,粘土层和矿体层之间的接触部分、矿体层和基岩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滑移,最终导致山体滑坡,不能对矿体内离子型稀土进行正常提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避免药剂进入到非矿体层及矿体层与非矿体层之间、制造成本低、由于锚杆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粘土层和矿体层之间、矿体层和基岩之间产生滑移现象、使用简单的防止离子型稀土矿山体滑移的注液装置。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止离子型稀土矿山体滑移的注液装置,它包括上层模袋、下层模袋、锚杆、注液管、注浆管I和注浆管II,所述的上层模袋套在锚杆的上端,下层模袋套在锚杆的下端,所述的注浆管I从上层模袋的顶部插入上层模袋内,注浆管I的进浆口设置在上层模袋的上方,注浆管I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上层模袋内腔连通的出浆小孔,所述的注浆管II从上层模袋的顶部贯穿上层模袋且插入下层模袋内,注浆管II的进浆口设置在上层模袋的上方,注浆管II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下层模袋内腔连通的出浆小孔,所述的注液管从上层模袋的顶部贯穿上层模袋设置,且注液管的进液口设置在上层模袋的上方,注液管的出液口设置在上层模袋和下层模袋之间。所述的上层模袋和下层模袋的两端均通过金属丝绑扎在锚杆上。所述的锚杆、注液管、注浆管I和注浆管II均垂向设置。所述的注液管与上层模袋的接触处、注浆管I与上层模袋的接触处均通过金属丝绑扎。所述的注浆管II与上层模袋上端两端的接触处均通过金属丝绑扎,所述的注浆管II与下层模袋上端的接触处通过金属丝绑扎。所述的锚杆的直径为16~36mm。所述的锚杆也可为固定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有效避免了由于药剂注入速度过快或注入量过大时,粘土层和矿体层之间的分界处、矿体层和基岩之间的分界处产生滑移的现象致使发生山体滑坡。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上层模袋,2-下层模袋,3-锚杆,4-注液管,5-注浆管I,6-注浆管II,7-金属丝,8-粘土层,9-矿体层,10-基岩,11-注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离子型稀土矿山体滑移的注液装置,它包括上层模袋1、下层模袋2、锚杆3、注液管4、注浆管I5和注浆管II6,所述的上层模袋1套在锚杆3的上端,下层模袋2套在锚杆3的下端,上层模袋1和下层模袋2的两端均通过金属丝7绑扎在锚杆3上,锚杆3的直径为16~36mm。如图1所示,注浆管I5从上层模袋1的顶部插入上层模袋1内,注浆管I5的进浆口设置在上层模袋1的上方,注浆管I5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上层模袋1内腔连通的出浆小孔,所述的注浆管II6从上层模袋1的顶部贯穿上层模袋1且插入下层模袋2内,注浆管II6的进浆口设置在上层模袋1的上方,注浆管II6的柱面上设置有多个与下层模袋2内腔连通的出浆小孔,所述的注液管4从上层模袋1的顶部贯穿上层模袋1设置,且注液管4的进液口设置在上层模袋1的上方,注液管4的出液口设置在上层模袋1和下层模袋2之间。如图1所示,所锚杆3、注液管4、注浆管I5和注浆管II6均垂向设置,注液管4与上层模袋1的接触处、注浆管I5与上层模袋1的接触处均通过金属丝7绑扎;注浆管II6与上层模袋1上端两端的接触处均通过金属丝7绑扎,所述的注浆管II6与下层模袋2上端的接触处通过金属丝7绑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的工作过程步骤如下:步骤一:钻削注液孔,利用钻机从粘土层8的顶部向下顺次钻穿粘土层8和矿体层9,并向基岩10内钻入深度2~2.4m,钻孔直径不小于50mm,从而形成注液孔11;步骤二:先按图示1所示,将上层模袋1、下层模袋2、锚杆3、注液管4,注浆管I5,注浆管II6采用金属丝7绑扎组装好,上层模袋1与下层模袋2之间的距离根据矿体层厚度进行确定,确保将锚杆3插入到注液孔11的孔底,并保证粘土层8与矿体层9之间的分界线距上层模袋1的上下端的垂向距离均大于或等于50cm,同时保证矿体层9与基岩10之间的分界线距下层模袋2的上、下端的垂向距离均大于或等于50cm;步骤三:水泥浆的注入,经注浆管I5的入口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经注浆管I5上的出浆小孔进入上层模袋1内,注入的水泥浆逐渐使上层模袋1的体积增大,上层模袋1在水泥扩散的作用下紧紧贴合在粘土层8和矿体层9之间的分界处,增大了粘土层8与矿体层9之间的结合强度,在锚杆3的作用下,避免了粘土层8和矿体层9之间出现滑移和滑坡的现象,从而实现了上层模袋1的注浆;同时经注浆管II6的入口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经注浆管II6上的出浆小孔进入下层模袋2内,注入的水泥浆逐渐使下层模袋2的体积增大,下层模袋2在水泥扩散的作用下紧紧贴合在矿体层9与基岩10之间的分界线处,增大了矿体层9与基岩10的结合强度,在锚杆3的作用下,避免了矿体层9与基岩10之间出现滑移和滑坡的现象,从而实现了下层模袋2的注浆;步骤四:药剂的注入,经注液管4的入口端通入注液管4,药剂进入上层模袋1与下层模袋2之间注液孔11内的区域内,从而实现了药剂的注入,药剂将矿体内的离子型稀土溶入到药剂内成为母液,在矿体外围导液系统的导流下,实现了母液的收集,该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药剂注入速度过快或注入量过大时,粘土层8和矿体层9之间的分界处、矿体层9和基岩10之间的分界处产生滑移的现象致使发生山体发生滑坡,同时还避免了药剂进入到非矿体层及矿体层与非矿体层之间。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所述的锚杆3为固定杆,并向上层模袋1和下层模袋2内通入水,同时给水施加压力作用,高压水使上层模袋1、下层模袋2与孔壁紧密接触。当注液完成后,释放水压力,即可从孔内提出注液装置,该注液装置便可重复使用,极大节省了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