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砂粉及其加工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8828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铸造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砂粉及其加工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型砂粉为铸造中用来造型的材料,普通使用的型砂粉一般由铸造用原砂、型砂粘结剂和辅加物等造型材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型砂粉的质量对铸造生产的铸件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普通铸造用型砂粉及其加工生产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铸造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气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影响工人的健康安全;(2)材料用量大,造价成本高;(3)操作和加工生产工艺复杂;(4)铸件容易发生粘砂、砂眼、气孔等铸造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型砂粉及其加工生产方法,解决了普通型砂粉质量差、加入量多、污染大及其加工生产方法复杂、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型砂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钠基膨润土70-75%,精煤粉19-25%,α-淀粉2-5%,光亮碳2-5%。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粉的加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粉或地瓜粉经过膨化设备进行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制得α-淀粉,其中所述高温挤压温度为200~260℃;

2)将上述步骤1)中制得的α-淀粉经高温酸化并研磨制得糊精粉;

3)将高碳材料经200~350℃无氧灼烧分解并研磨,同时除去芳香烃得到纯度不低于60%的光亮碳,并提高软化温度至200~600℃,高碳材料释放气体的温度为200~880℃;

4)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糊精粉、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光亮碳与钠基膨润土、精煤粉经干粉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45~50min制得本型砂粉。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本发明的使用工艺:面砂新砂加入量不超过20%时,加入量3-5%,单一砂工艺,新砂加入量小于15%时,正常循环使用后,加入量小于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产品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湿型砂中的煤粉、陶土,且无毒、无味、无污染。2、加入量少,降低了铸件的加工生产成本。3、操作简单,且有效防止铸件粘砂、砂眼、气孔等铸造缺陷的形成。4、同时降低粉尘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型砂使用性能,降低材料成本,提高铸件光洁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型砂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钠基膨润土70%,精煤粉20%,α-淀粉2%,光亮碳2%。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粉的加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粉或地瓜粉经过膨化设备进行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制得α-淀粉,其中所述高温挤压温度为200℃;

2)将上述步骤1)中制得的α-淀粉经高温酸化并研磨制得糊精粉;

3)将高碳材料经210℃无氧灼烧分解并研磨,同时除去芳香烃得到纯度不低于60%的光亮碳,并提高软化温度至200℃,高碳材料释放气体的温度为300℃;

4)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糊精粉、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光亮碳与钠基膨润土、精煤粉经干粉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45min制得本型砂粉。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本发明的使用工艺:面砂新砂加入量不超过20%时,加入量3%,单一砂工艺,新砂加入量小于15%时,正常循环使用后,加入量小于1%。

实施例2:

该型砂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钠基膨润土72%,精煤粉21%,α-淀粉3%,光亮碳3%。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粉的加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粉或地瓜粉经过膨化设备进行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制得α-淀粉,其中所述高温挤压温度为210℃;

2)将上述步骤1)中制得的α-淀粉经高温酸化并研磨制得糊精粉;

3)将高碳材料经220℃无氧灼烧分解并研磨,同时除去芳香烃得到纯度不低于60%的光亮碳,并提高软化温度至230℃,高碳材料释放气体的温度为450℃;

4)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糊精粉、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光亮碳与钠基膨润土、精煤粉经干粉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46min制得本型砂粉。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本发明的使用工艺:面砂新砂加入量不超过20%时,加入量3%,单一砂工艺,新砂加入量小于15%时,正常循环使用后,加入量小于1%。

实施例3:

该型砂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钠基膨润土73%,精煤粉22%,α-淀粉4%,光亮碳4%。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粉的加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粉或地瓜粉经过膨化设备进行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制得α-淀粉,其中所述高温挤压温度为220℃;

2)将上述步骤1)中制得的α-淀粉经高温酸化并研磨制得糊精粉;

3)将高碳材料经240℃无氧灼烧分解并研磨,同时除去芳香烃得到纯度不低于60%的光亮碳,并提高软化温度至260℃,高碳材料释放气体的温度为600℃;

4)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糊精粉、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光亮碳与钠基膨润土、精煤粉经干粉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46min制得本型砂粉。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本发明的使用工艺:面砂新砂加入量不超过20%时,加入量4%,单一砂工艺,新砂加入量小于15%时,正常循环使用后,加入量小于1%。

实施例4:

该型砂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钠基膨润土74%,精煤粉23%,α-淀粉4%,光亮碳5%。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粉的加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粉或地瓜粉经过膨化设备进行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制得α-淀粉,其中所述高温挤压温度为230℃;

2)将上述步骤1)中制得的α-淀粉经高温酸化并研磨制得糊精粉;

3)将高碳材料经280℃无氧灼烧分解并研磨,同时除去芳香烃得到纯度不低于60%的光亮碳,并提高软化温度至500℃,高碳材料释放气体的温度为700℃;

4)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糊精粉、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光亮碳与钠基膨润土、精煤粉经干粉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50min制得本型砂粉。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本发明的使用工艺:面砂新砂加入量不超过20%时,加入量4%,单一砂工艺,新砂加入量小于15%时,正常循环使用后,加入量小于1%。

实施例5:

该型砂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钠基膨润土75%,精煤粉24%,α-淀粉5%,光亮碳5%。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粉的加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玉米粉或地瓜粉经过膨化设备进行高温挤压膨化处理制得α-淀粉,其中所述高温挤压温度为240℃;

2)将上述步骤1)中制得的α-淀粉经高温酸化并研磨制得糊精粉;

3)将高碳材料经320℃无氧灼烧分解并研磨,同时除去芳香烃得到纯度不低于60%的光亮碳,并提高软化温度至550℃,高碳材料释放气体的温度为800℃;

4)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糊精粉、上述步骤3)中制得的光亮碳与钠基膨润土、精煤粉经干粉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50min制得本型砂粉。

所述的钠基膨润土粒度95%以上通过200目筛孔,所述精煤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α-淀粉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所述光亮碳粒度95%以上通过140目筛孔。

本发明的使用工艺:面砂新砂加入量不超过20%时,加入量5%,单一砂工艺,新砂加入量小于15%时,正常循环使用后,加入量小于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产品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湿型砂中的煤粉、陶土,且无毒、无味、无污染。2、加入量少,降低了铸件的加工生产成本。3、操作简单,且有效防止铸件粘砂、砂眼、气孔等铸造缺陷的形成。4、同时降低粉尘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型砂使用性能,降低材料成本,提高铸件光洁度。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