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摸拉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64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摸拉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摸拉扣,属于车轮轮毂生产工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的车轮轮毂生产工艺中会用到低压铸造工艺。低压铸造工艺中使用到的模具分为上模、底模、边模三部分。铸造过程中底模固定在机台设备上,为定部件。上模和边模为动部件,动部件的运动实现开关模具。边模的运动是依靠边模拉扣与液压设备连接实现的,但老式的拉扣与边模的固定方式过于简单,达不到足够的稳定性,液压设备施力时易将边模顶歪,造成铸造毛边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连接方式,使边模受力均匀,避免因此造成的铸造缺陷的边摸拉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边摸拉扣,包括一体成型并且由上到下依次相连的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所述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分别为圆柱体;所述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的长度比为13:36:30:56:70;所述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的截面的直径比为70:40:120:60:50;在所述尾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孔。

所述通孔的轴线位置距离所述尾部下端的距离与所述尾部长度的比为28:70。

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尾部的长度的比为20.5:7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边摸拉扣,通过合理设置边摸拉扣结构,一体成型并且由上到下依次相连的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同时合理设置了各个部分的长度比、截面的直径的比,能够稳定连接方式,使边模受力均匀,避免因此造成的铸造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拉扣直径,加大拉扣与边模接触的面积,提高整体稳定性和受力均匀性,拉扣与边模配合部位增加插板(即顶部),进一步扩大接触面积并加强其紧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比例标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边摸拉扣,包括一体成型并且由上到下依次相连的顶部1、颈部2、中间部3、腹部4以及尾部5,所述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分别为圆柱体;所述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的长度比L1:L2:L3:L4:L5为13:36:30:56:70;所述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的截面的直径比D1:D2:D3:D4:D5为70:40:120:60:50;在所述尾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孔6。

所述通孔的轴线位置距离所述尾部下端的距离H1与所述尾部长度L5的比为28:70。

所述通孔的孔径D6与所述尾部的长度的比为20.5:7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边摸拉扣,通过合理设置边摸拉扣结构,一体成型并且由上到下依次相连的顶部、颈部、中间部、腹部以及尾部,同时合理设置了各个部分的长度比、截面的直径的比,能够稳定连接方式,使边模受力均匀,避免因此造成的铸造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拉扣直径,加大拉扣与边模接触的面积,提高整体稳定性和受力均匀性,拉扣与边模配合部位增加插板(即顶部),进一步扩大接触面积并加强其紧固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