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4648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校调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



背景技术:

随动磨削曲轴连杆颈时,曲轴靠两端中心孔定位,中间放置五个中心架作辅助支撑,如图1所示。曲轴绕主轴颈轴线旋转,砂轮跟随连杆颈作往复直线运动。改进前,中心架的校调依靠机床自带测量装置进行校调:以两侧靠近头架和尾架的轴颈为基准,建立虚拟轴线,通过调整各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支撑块位置来保证五个中心架支撑的轴颈同心。从实际加工质量看,连杆颈圆柱度严重超差,反之说明曲轴仍存在弯曲,中心架的调整误差很大,此校调方法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包括,第一步,曲轴装夹:以两端中心孔定位,两端顶尖施加14000N压力,保证曲轴中间处于悬空状态;

第二步,测量一:利用机床自带测量装置,分别测量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所对应的轴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确定轴颈中心位置,并建立虚拟轴线,中心架支撑块调整到位;

第三步,调整一:根据第二步中测量确定的轴线位置,依此为基准去调整剩余三个中心架支撑块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来保证五个中心架支撑的轴颈同心;

第四步,曲轴旋转:使得工件适应第三步中第一次调整后的位置,消除调整后的间隙;

第五步,手工调整:手工调整基准是利用百分表精确调整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的位置;

第六步,测量二:利用机床自带测量装置,分别测量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所对应的轴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确定轴颈中心位置,并建立虚拟轴线;

第七步,调整二:根据第六步中测量确定的轴线位置,依此为基准去调整剩余三个中心架支撑块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来保证五个中心架支撑的轴颈同心;

第八步,曲轴旋转:消除调整后的间隙;

第九步,拐档表测量:在每档连杆颈开档上,选择尽可能远离中心的位置打样冲眼,并固定百分表;

第十步,手工精调:根据拐档表的测量数值,通过调整邻近的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支撑块的位置让拐档表示值变动范围控制在0.01mm以内;

第十一步:曲轴旋转:消除调整后的间隙;

第十二步:拐档表复检:再次确认调整后的位置没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否则反复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五步中手工调整的方法为:在中心架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放置一只百分表,并调整到零位;退回两端顶尖,观察百分表数值变化,通过分别调整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支撑块位置让两只百分表指针恢复零位,最后再顶紧顶尖;反复操作,直至两只百分表的示值误差在0.01mm以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第十步中当连杆颈两侧都有中心架时,首先调整靠近中间位置的中心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可以用于曲轴这种特殊的细长轴,通过合理安排校调方式,逐步降低校调误差。经检测,此校调方法所磨削的曲轴连杆颈圆柱度可控制在0.01mm以内,该校调方法保证了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曲轴装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九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头架,2、顶尖一,3、中心架一,4、中心架二,5、中心架三,6、中心架四,7、中心架五,8、顶尖二,9、尾架、10、测量装置,11、轴颈,12、支撑块一,13、支撑块二,14、百分表一,15、百分表二,16、拐档表,17、连杆颈。

具体实施方式

这种曲轴随动磨削连杆颈时中心架的校调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校调方式,逐步降低校调误差,提高了曲轴轴线与驱动主轴的同轴度,包括以下步骤:曲轴装夹、测量一、调整一、曲轴旋转、手工调整基准、测量二、调整二、曲轴旋转、拐档表测量、手工精调、曲轴旋转、拐档表复检。本发明在机床自动调整的基础上,增加了曲轴旋转、手工调整基准、拐档表测量、手工精调等步骤,逐步降低校调误差,提高了曲轴轴线与驱动主轴的同轴度。产品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性好。

具体校调方法包括:

第一步,曲轴装夹:以两端中心孔定位,两端顶尖施加14000N压力,保证曲轴中间处于悬空状态;如图3所示。

第二步,测量一:利用机床自带测量装置10,分别测量中心架一3和中心架五7所对应的轴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确定轴颈11中心位置,并建立虚拟轴线,中心架上的支撑块一12和支撑块二13调整到位;如图4所示。

第三步,调整一:根据第二步中测量确定的轴线位置,依此为基准去调整剩余三个中心架支撑块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来保证五个中心架支撑的轴颈同心;

第四步,曲轴旋转:使得工件适应第三步中第一次调整后的位置,消除调整后的间隙;

第五步,手工调整:手工调整基准是利用百分表精确调整中心架一3和中心架五7的位置;所述第五步中手工调整的方法为:在中心架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放置一只百分表一14和百分表二15,并调整到零位;退回两端顶尖,观察百分表一14和百分表二15数值变化,通过分别调整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支撑块位置让两只百分表一14和百分表二15指针恢复零位,最后再顶紧顶尖;反复操作,直至两只百分表的示值误差在0.01mm以内。如图5所示。

第六步,测量二:利用机床自带测量装置,分别测量中心架一和中心架五所对应的轴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确定轴颈中心位置,并建立虚拟轴线;

第七步,调整二:根据第六步中测量确定的轴线位置,依此为基准去调整剩余三个中心架支撑块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来保证五个中心架支撑的轴颈同心;

第八步,曲轴旋转:消除调整后的间隙;

第九步,拐档表16测量:在每档连杆颈17开档上选择尽可能远离中心的位置打样冲眼,并固定百分表;如图6所示。

第十步,手工精调:根据拐档表的测量数值,通过调整邻近的中心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支撑块的位置让拐档表示值变动范围控制在0.01mm以内;当连杆颈两侧都有中心架时,首先调整靠近中间位置的中心架。

第十一步:曲轴旋转:消除调整后的间隙;

第十二步:拐档表16复检:再次确认调整后的位置没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否则反复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