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装置和分配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1408发布日期:2018-06-02 03:4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震动装置和分配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感震颤和金属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震动装置和分配盘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上,除了生产金属铸锭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工艺需求生产金属颗粒。

目前主要采用分配盘系统获得金属颗粒。所述分配盘系统主要包括旋转底盘以及位于所述旋转底盘上方的分配盘,所述分配盘底部具有滴孔。将液态金属置于分配盘中后,通过所述分配盘底部的滴孔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形成金属滴液;所述液态金属多次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而累积,经冷凝后形成满足颗粒直径需求的金属颗粒。

但是,现有技术所形成金属颗粒的质量和规格的稳定性较差,且工艺的稳定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震动装置和分配盘系统,提高所形成金属颗粒的质量和规格的稳定性,且提高工艺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震动装置,用于对分配盘进行敲击,所述震动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齿轮;用于与所述齿轮相接触的横向传感臂,沿所述横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横向传感臂具有两端,所述横向传感臂的一端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朝向所述齿轮;其中,所述横向传感臂位于所述分配盘一侧,且所述横向传感臂和齿轮接触点位置处齿轮的线速度方向背离所述分配盘;与所述横向传感臂垂直且固定设置的纵向传感臂,所述纵向传感臂和所述横向传感臂位于所述分配盘同侧,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的法线方向相平行,且沿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纵向传感臂具有两端,所述纵向传感臂靠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一端设有震动头,且所述震动头朝向所述分配盘;用于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另一端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另一端上;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另一端上;所述弹簧的收缩方向与所述横向传感臂和齿轮接触点位置处齿轮的线速度方向相反。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配盘系统,用于将液态金属分配成金属滴液,所述分配盘系统包括:旋转底盘,用于承载所述金属滴液;位于所述旋转底盘上方且底部具有滴口的分配盘,所述分配盘用于容纳所述液态金属,并将所述液态金属通过所述滴口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形成金属滴液;用于承载所述分配盘的承载台;前述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分配盘的一侧;其中,所述震动装置的齿轮为所述旋转底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供的震动装置用于对分配盘进行敲击,所述震动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齿轮;用于与所述齿轮相接触的横向传感臂,沿所述横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横向传感臂具有两端,所述横向传感臂的一端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朝向所述齿轮;其中,所述横向传感臂位于所述分配盘一侧,且所述横向传感臂和齿轮接触点位置处齿轮的线速度方向背离所述分配盘;与所述横向传感臂垂直且固定设置的纵向传感臂,所述纵向传感臂和所述横向传感臂位于所述分配盘同侧,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的法线方向相平行,且沿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纵向传感臂靠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一端设有震动头,且所述震动头朝向所述分配盘;用于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另一端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另一端上;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另一端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收缩方向与所述横向传感臂和齿轮接触点位置处齿轮的线速度方向相反。当本发明所述震动装置的齿轮发生转动时,通过所述横向传感臂与所述齿轮的接触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运动,相应的,所述纵向传感臂也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运动,所述弹簧也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拉伸;当所述横向传感臂脱离所述齿轮时,在所述弹簧的收缩作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和纵向传感臂同时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从而可以带动所述震动头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实现所述震动头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且随着所述齿轮的转动,所述震动头可以对所述分配盘进行规律性的敲击,相应的,所述分配盘内的液态金属可以规律性的通过所述滴口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形成金属滴液,因此所述金属滴液经冷凝后所形成的金属颗粒的质量和规格稳定性较高,且形成所述金属颗粒的工艺稳定性也较高;此外,通过所述震动头对所述分配盘进行规律性的敲击,相比通过增加原材料液压、增大滴口孔径或采用人工暴力敲打分配盘等干预性操作的方案,本发明可以避免出现滴口堵塞、设备损坏和危害操作人员安全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安全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提高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震动装置一实施例中朝向所述横向传感臂一端的正视图;

图2是基于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基于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分配盘系统一实施例中朝向所述横向传感臂一端的正视图;

图5是基于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所形成金属颗粒的质量和规格的稳定性较差,且工艺的稳定性也较差。分析其原因在于:

目前主要采用分配盘系统获得金属颗粒。所述分配盘系统主要包括旋转底盘以及位于所述旋转底盘上方的分配盘,所述分配盘底部具有滴孔。将液态金属置于分配盘中后,通过所述分配盘底部的滴孔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形成金属滴液;所述液态金属多次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而累积,经冷凝后形成满足颗粒直径需求的金属颗粒。

为了促进所述分配盘内的液态金属通过所述分配盘底部的滴孔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通常采用增加所述液态金属的液压、或者增大所述滴孔的孔径、或者采用人工暴力敲打所述分配盘等干预性操作。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形成金属颗粒时,一方面,难以保证所形成金属颗粒的质量、规格的统一性和标准性;另一方面,容易导致滴孔发生堵塞的问题,还容易造成设备损坏和危害操作人员安全的问题,甚至还会造成减产或停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齿轮;用于与所述齿轮相接触的横向传感臂,沿所述横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横向传感臂具有两端,所述横向传感臂的一端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朝向所述齿轮;其中,所述横向传感臂位于所述分配盘一侧,且所述横向传感臂和齿轮接触点位置处齿轮的线速度方向背离所述分配盘;与所述横向传感臂垂直且固定设置的纵向传感臂,所述纵向传感臂和所述横向传感臂位于所述分配盘同侧,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的法线方向相平行,且沿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纵向传感臂靠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一端设有震动头,且所述震动头朝向所述分配盘;用于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另一端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另一端上;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的另一端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收缩方向与所述横向传感臂和齿轮接触点位置处齿轮的线速度方向相反。当本发明所述震动装置的齿轮发生转动时,通过所述横向传感臂与所述齿轮的接触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运动,相应的,所述纵向传感臂也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运动,所述弹簧也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拉伸;当所述横向传感臂脱离所述齿轮时,在所述弹簧的收缩作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和纵向传感臂同时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从而可以带动所述震动头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实现所述震动头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且随着所述齿轮的转动,所述震动头可以对所述分配盘进行规律性的敲击,相应的,所述分配盘内的液态金属可以规律性的通过所述滴口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形成金属滴液,因此所述金属滴液经冷凝后所形成的金属颗粒的质量和规格稳定性较高,且形成所述金属颗粒的工艺稳定性也较高;此外,通过所述震动头对所述分配盘进行规律性的敲击,相比通过增加原材料液压、增大滴口孔径或采用人工暴力敲打分配盘等干预性操作的方案,本发明可以避免出现滴口堵塞、设备损坏和危害操作人员安全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安全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提高产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结合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震动装置一实施例中朝向所述横向传感臂一端的正视图(未示意出齿轮),图2是基于图1的左视图(未示意出齿轮),图3是基于图1的俯视图。

本发明所述震动装置用于对分配盘进行敲击。具体地,参考图1至图3,所述震动装置包括:

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齿轮400(如图3所示);用于与所述齿轮400相接触的横向传感臂210(如图3所示),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两端,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端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朝向所述齿轮400;其中,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位于所述分配盘(图未示)一侧,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齿轮400接触点位置处齿轮400的线速度方向(如图3中箭头C2所示)背离所述分配盘;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垂直且固定设置的纵向传感臂220(如图2所示),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和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位于所述分配盘同侧,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400的法线方向相平行,且沿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具有两端,所述纵向传感臂220靠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一端设有震动头225(如图1所示),且所述震动头225朝向所述分配盘;用于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另一端的第一固定装置22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弹簧250(如图1所示),所述弹簧2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所述弹簧250的收缩方向(如图3中箭头A2所示)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齿轮400接触点位置处齿轮400的线速度方向相反。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震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震动装置用于对分配盘进行敲击。具体地,所述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反弹,从而实现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

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如图3所示)用于与所述齿轮400相接触,通过所述齿轮400的转动,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由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如图1所示)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垂直且固定设置,相应的,通过所述齿轮400的转动,还可以带动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发生运动。

其中,为了实现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可以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反弹,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所述齿轮400接触点位置处齿轮400的线速度方向(如图3中箭头C2所示)为背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两端,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端在所述水平方向上朝向所述齿轮400;相应的,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齿轮400相接触。

因此,当所述齿轮400发生转动时,通过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和所述齿轮400的接触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运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A1所示)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齿轮400接触点位置处齿轮400的线速度方向(如图3中箭头C2所示)相同。

所述齿轮400至少包括一组轮齿(未标示),即所述齿轮400包括一组轮齿,或者,所述齿轮400包括多组轮齿。当所述齿轮400包括多组轮齿时,所述多组轮齿沿所述齿轮400的周向(如图3中C1方向所示)间隔排布,且所述多组轮齿的齿顶圆直径不相同。也就是说,所述多组轮齿中,各组轮齿的高度不相等。

所述轮齿的组数用于控制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运动频率,相应的,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运动频率也受到所述轮齿组数的控制。例如当所述齿轮400包括多组轮齿时,若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可以与高度最小的轮齿相接触,则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可以与所述齿轮400中所有轮齿相接触,相比未能与所有轮齿相接触的情况,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可以获得最高运动频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400包括两组轮齿,即所述齿轮400包括第一轮齿410和第二轮齿420,所述第一轮齿410和第二轮齿420沿所述齿轮400的周向(如图3中C1方向所示)间隔排布,且所述第一轮齿410的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轮齿420的齿顶圆直径;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轮齿4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轮齿420的高度。相应的,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端更容易与所述第一轮齿410相接触。

所以,当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二轮齿420相接触时,相应的,在所述齿轮400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还可以与所述第二轮齿420相接触,即所述第一轮齿410和第二轮齿420均可以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第一运动频率;当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仅能够与所述第一轮齿410相接触时,在所述齿轮400的转动过程中,仅所述第一轮齿410可以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第二运动频率。因此,通过所述第一轮齿410和第二轮齿420,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可具有两种运动频率,且所述第一运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二运动频率。

此外,在相同轮齿密度的情况下,设有齿顶圆直径不同的两组轮齿,可以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不相同,相应的,使所述震动头225发生运动的程度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轮齿41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轮齿42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和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位于所述分配盘同侧。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齿轮400的法线方向相平行,且沿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具有两端,所述纵向传感臂220靠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一端设有震动头225,且所述震动头225朝向所述分配盘。具体地,沿所述纵向传感臂220朝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上,所述震动头225凸出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表面,所述震动头225用于对所述分配盘进行敲击。

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如图2所示)垂直且固定设置;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用于与所述齿轮400相接触,在所述齿轮400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端在与所述齿轮400的接触作用下发生运动,同时带动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发生运动;所述纵向传感臂220靠近所述分配盘一侧的一端设有震动头225,相应的,在所述齿轮400的转动过程中,还带动所述震动头225发生运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齿轮400的带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运动方向(如图3中箭头A1所示)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齿轮400接触点位置处齿轮400的线速度方向(如图3中箭头C2所示)相同,因此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运动方向以及所述震动头225的运动方向均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齿轮400接触点位置处齿轮400的线速度方向也相同。

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如图1所示)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用于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另一端。

通过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在所述齿轮400发生转动时,使所述纵向传感臂220中仅设有所述震动头225的一端发生运动,从而可实现所述震动头225沿朝向所述分配盘方向的反弹,进而实现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焊接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可用于与外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以起到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另一端的作用。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上设有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的第一连接孔222,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22实现与外部固定结构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起到垂直且固定设置的作用,所述震动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垂直且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装置100,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内设有分立的第一通孔110(如图1所示)和第二通孔120(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0沿所述水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所述第二通孔120沿所述齿轮400的法线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也就是说,所述分立的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呈“十字架”结构。

具体地,所述横向传感臂21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0内且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通孔110,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120内且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120。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可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发生移动,以控制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长度,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可在所述第二通孔120内发生移动,以控制所述纵向传感臂220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120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固定能力,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的第一固定通孔(图未示)。

所述第一固定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110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110(如图1所示)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即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110呈“T字”结构;所述震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插栓31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用于对所述横向传感臂210进行固定。

其中,为了使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内,以提高对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固定能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的侧壁具有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为螺栓。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中;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包括第一头部312和第一螺杆311,所述第一螺杆311远离所述第一头部312一侧具有第一端部(未标示),且所述第一端部为平面,所述第一螺杆311的第一端部露出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且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相接触。

根据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运动频率,调节好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位置之后,即设定好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长度之后,使所述第一螺杆311的第一端部抵住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以起到固定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作用;当需要调节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位置时,则松动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

同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的第二固定通孔(图未示)。

所述第二固定通孔沿所述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120(如图3所示)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固定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12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即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120呈“T字”结构;所述震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插栓330(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用于对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通孔的侧壁具有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为螺栓。具体地,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套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包括第二头部332和第二螺杆331,所述第二螺杆331远离所述第二头部332一侧具有第二端部(未标示),且所述第二端部为平面;所述第二螺杆331的第二端部露出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且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相接触。

对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第一固定插栓310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震动头225敲击所述分配盘的位置,调节好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在所述第二通孔120内的位置之后,即设定好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120的长度之后,使所述第二螺杆331的第二端部抵住所述纵向传感臂220,以起到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作用;当需要调节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在所述第二通孔120内的位置时,则松动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和第二固定插栓330的装配,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凸台320,所述第一固定通孔还贯穿所述第一凸台320;同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凸台340,所述第二固定通孔还贯穿所述第二凸台34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有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所述弹簧250用于向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提供反弹力,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如图3中A2方向所示)反弹。

具体地,通过所述齿轮400的转动,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如图3中A1方向所示)发生运动,同时带动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和震动头225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运动,相应的,所述弹簧250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拉伸;当所述齿轮400继续转动时,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齿轮400轮齿的一瞬间,所述弹簧25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收缩,在所述弹簧250的收缩作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即所述震动头225也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从而使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进行敲击;当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与下一个轮齿相接触时,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再次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运动,直至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再次脱离所述轮齿。

因此,通过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远离所述分配盘方向运动以及沿朝向所述分配盘方向反弹的交替发生,从而使所述震动头225规律性地对所述分配盘进行敲击。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齿轮400轮齿的一瞬间,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在所述弹簧250的收缩作用下发生反弹,即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反弹,因此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影响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方向反弹的力度,相应的,影响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力度。其中,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越大,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力度也相应越大。

如果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过小,则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力度也相应过小,从而导致所述敲击力度难以满足工艺需求;如果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过大,则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力度也相应过大,容易对所述分配盘造成损坏。因此,根据实际工艺需求,例如所述分配盘的尺寸、厚度等,采用适当劲度系数的弹簧250。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轮齿41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大于所述第二轮齿42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因此,相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第二轮齿420后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力度,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第一轮齿410后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力度更大。

结合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本发明分配盘系统一实施例中朝向所述横向传感臂一端的正视图(未示意出旋转底盘),图5是基于图4的俯视图。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配盘系统,用于将液态金属分配成金属滴液,所述分配盘系统包括:

旋转底盘800(如图5所示),用于承载所述金属滴液;位于所述旋转底盘800上方且底部具有滴口501(如图5所示)的分配盘500(如图4所示),所述分配盘500用于容纳所述液态金属,并将所述液态金属通过所述滴口501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800上形成金属滴液;用于承载所述分配盘500的承载台550;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震动装置,所述震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分配盘500的一侧;其中,所述震动装置的齿轮400(如图3所示)为所述旋转底盘800。

所述旋转底盘800用于承载所述金属滴液,同时还起到传送带的作用。在实际工艺过程中,通过所述旋转底盘800的转动,将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800上的金属滴液进行传送。

为了便于操作,减小设备所占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底盘800的侧壁上设有轮齿,即所述震动装置的齿轮400为所述旋转底盘800。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所述旋转底盘800接触点位置处旋转底盘800的线速度方向(如图5中Z2方向所述)为背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

对所述震动装置和齿轮400的具体描述请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底盘800包括两组轮齿,所述旋转底盘800包括第三轮齿810(如图5所示)和第四轮齿820(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轮齿810和第四轮齿820沿所述旋转底盘800的周向(如图5中Z1方向所示)间隔排布,且所述第三轮齿810的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第四轮齿820的齿顶圆直径;也就是说,所述第三轮齿81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四轮齿820的高度。相应的,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端更容易与所述第三轮齿810相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轮齿810与前述实施例中第一轮齿410(如图3所示)相同,所述第四轮齿820与前述实施例中第二轮齿420(如图3所示)相同。

因此,通过所述第三轮齿810和第四轮齿820,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两种运动频率。具体地,当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可以与所述第四轮齿820相接触时,相应的,在所述旋转底盘800的转动过程中,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还可以与所述第三轮齿810相接触,即所述第三轮齿810和第四轮齿820均可以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第三运动频率;当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仅能够与所述第三轮齿810相接触时,在所述旋转底盘800的转动过程中,仅所述第三轮齿810可以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具有第四运动频率,且所述第三运动频率大于所述第四运动频率。

此外,在相同轮齿密度的情况下,设有齿顶圆直径不同的两组轮齿,可以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不相同,相应的,使所述震动头225发生运动的程度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三轮齿81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大于所述第四轮齿82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起到垂直且固定设置的作用,所述震动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垂直且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装置100(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内设有分立的第一通孔110(如图4所示)和第二通孔120(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0沿所述水平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所述第二通孔120沿所述旋转底盘800的法线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也就是说,所述分立的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呈“十字架”结构。

具体地,所述横向传感臂21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0内且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通孔110,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120内且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120。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可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发生移动,以控制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通孔110的长度,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可在所述第二通孔120内发生移动,以控制所述纵向传感臂220两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通孔120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在所述第一通孔110内的固定能力,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的第一固定通孔(图未示);为了提高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在所述第二通孔120内的固定能力,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的第二固定通孔(图未示)

相应的,所述震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插栓310,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用于对所述横向传感臂210进行固定;第二固定插栓330,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固定通孔相匹配,所述第二固定插栓330用于对所述纵向传感臂220进行固定。

对所述第一固定通孔、第二固定通孔、第一固定插栓310和第二固定插栓330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固定插栓310和第二固定插栓330的装配,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凸台320,所述第一固定通孔还贯穿所述第一凸台320;同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00远离所述横向传感臂210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凸台340,所述第二固定通孔还贯穿所述第二凸台34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有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配盘500(如图4所示)位于所述旋转底盘800上方且底部具有滴口501(如图5所示),所述分配盘500用于容纳所述液态金属,并将所述液态金属通过所述滴口501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800上以形成金属滴液。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滴口501位于所述旋转底盘800上方。

位于所述旋转底盘800上的金属滴液经冷凝后,形成工艺所需的金属颗粒。根据所形成金属颗粒的目标直径,设定所述滴口501的孔径。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颗粒的目标直径为7毫米至10毫米,所述滴口501的孔径为0.6毫米至0.8毫米。通过所述滴口501多次向所述旋转底盘800上的同一位置滴落所述金属滴液,聚集并冷凝后形成所述金属颗粒。

所述分配盘系统还包括承载台550,用于承载所述分配盘500,因此所述承载台550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拉强度和承重能力,且强度、抗拉强度和承重能力越大越好。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550的材料为强度大于或等于355MPa、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600MPa的钢材。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所述分配盘500的质量,可选取具有合适强度和抗拉强度材料的承载台550,本发明对所述承载台550的材料不做限定。

所述震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另一端上的第一固定装置221,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可用于与外部固定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以起到固定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另一端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与所述承载台550进行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承载台550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支撑所述承载台550,并将所述分配盘500置于合理高度范围内,以便于工艺的操作,所述承载台550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台550的支架551(如图4所示);所述分配盘系统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551上的调控固定杆552(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承载台550的平稳能力,所述支架551的数量为4个。所述调控固定杆552焊接于靠近所述纵向传感臂220一侧的两个支架551上,且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调控固定杆552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上设有一个贯穿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的第一连接孔222(如图1所示),所述调控固定杆552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调控固定杆552的第二连接孔553(如图4所示)。

相应的,所述分配盘系统还包括连接插栓560(如图4所述),所述连接插栓56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222和第二连接孔55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1和所述调控固定杆55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控固定杆55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553,根据所述分配盘500的尺寸,选定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553。例如,当所述分配盘500的尺寸较小时,可选取靠近所述支架551一侧的第二连接孔553;当所述分配盘500的尺寸较大时,可选取远离所述支架551一侧的第二连接孔553,从而使所述震动头225在反弹时可以对所述分配盘500进行敲击。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2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所述弹簧250的收缩方向(如图4中箭头B2所示)与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所述旋转底盘800接触点位置处旋转底盘800的线速度方向(如图5箭头Z2所示)相反,因此所述弹簧250用于向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提供反弹力,使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如图4中箭头B2所示)反弹。

具体地,通过所述旋转底盘800的转动,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沿远离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如图5中B1方向所示)发生运动,同时带动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和震动头225沿远离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发生运动,相应的,所述弹簧250沿远离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发生拉伸;当所述旋转底盘800继续转动时,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旋转底盘800轮齿的一瞬间,所述弹簧25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收缩;在所述弹簧250的收缩作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发生反弹,即所述震动头225也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反弹,从而使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进行敲击;当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与下一个轮齿相接触时,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再次沿远离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发生运动,直至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再次脱离所述旋转底盘800的轮齿。

通过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远离所述分配盘500方向运动以及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方向反弹的交替发生,从而使所述震动头225规律性地对所述分配盘500进行敲击。

因此,所述弹簧2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所述弹簧250的另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分配盘500一侧的固定部件上,从而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旋转底盘800轮齿的一瞬间,使所述弹簧250能够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收缩。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25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承载台550上。

其中,所述承载台550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承载台550的支架551(如图4所示),因此所述弹簧250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551上。且为了避免对所述震动头225反弹效果造成干扰,所述弹簧250的另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纵向传感臂220一侧的一个支架551上,即所述弹簧250和所述调控固定杆55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具体地,所述纵向传感臂220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悬挂孔(图未示),所述支架551上设有第二悬挂孔(图未示),所述弹簧25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将所述第一挂钩套设于所述第一悬挂孔上,将所述第二挂钩套设于所述第二悬挂孔,从而将所述弹簧250固定于所述纵向传感臂220和支架55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旋转底盘800轮齿的一瞬间,在所述弹簧250的收缩作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的方向发生反弹,因此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影响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和纵向传感臂220沿朝向所述分配盘500方向反弹的力度,相应的,影响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的敲击力度。其中,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越大,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的敲击力度也相应越大。

如果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过小,则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的敲击力度也相应过小,从而导致所述敲击力度难以促进所述分配盘500中的液态金属通过所述滴口501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800上;如果所述弹簧250的劲度系数过大,则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的敲击力度也相应过大,容易对所述分配盘500造成损坏,或者造成所述滴口501发生堵塞。因此,根据实际工艺需求,例如所述分配盘500的尺寸、所述分配盘500的厚度,所述分配盘500中液态金属的粘稠度等,采用适当劲度系数的弹簧250。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轮齿81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大于所述第四轮齿820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210发生运动的程度,因此,相比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第四轮齿820后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的敲击力度,所述横向传感臂210一端脱离所述第三轮齿810后所述震动头225对所述分配盘500的敲击力度更大。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震动装置的齿轮发生转动时,通过所述横向传感臂与所述齿轮的接触带动所述横向传感臂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运动,相应的,所述纵向传感臂也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运动,所述弹簧也沿远离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发生拉伸;当所述横向传感臂脱离所述齿轮时,在所述弹簧的收缩作用下,所述横向传感臂和纵向传感臂同时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从而可以带动所述震动头沿朝向所述分配盘的方向反弹,实现所述震动头对所述分配盘的敲击;且随着所述齿轮的转动,所述震动头可以对所述分配盘进行规律性的敲击,相应的,所述分配盘内的液态金属可以规律性的通过所述滴口滴落至所述旋转底盘上形成金属滴液,因此所述金属滴液经冷凝后所形成的金属颗粒的质量和规格稳定性较高,且形成所述金属颗粒的工艺稳定性也较高。

此外,相比通过增加原材料液压、增大滴口孔径或采用人工暴力敲打分配盘等干预性操作的方案,本发明可以避免出现滴口堵塞、设备损坏和危害操作人员安全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安全性,降低对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提高产能。

虽然本发明己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