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合金钢铸件加热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控温加热炉。
背景技术:
公知的,热处理加热炉是一种用于对金属零件进行热处理的炉具,现多采用电加热对加热炉的炉膛进行加热升温,使炉膛内的温度达到要求的热处理温度,从而对金属零件进行热处理操作,以相应的提高金属零件的机械性能。以钢铁为例,在锻造和轧制生产中,钢坯一般在完全燃烧火焰的氧化气氛中加热,采用不完全燃烧的还原性火焰来直接加热金属,达到无氧化或少氧化的目的。加热时料坯在炉内依锻造和轧制的节奏连续运动,炉气在炉内也连续流动。整个过程中,加热炉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变化,否则炉温不均匀会导致钢板退火不均。然而,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现有的电加热式加热炉在热处理时采用的全是在将整个炉膛均匀的加热升温后,才将需要热处理的金属零件或者钢铁铸件传送入炉膛内进行正常的热处理操作,即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整个炉膛的能耗较高,而且金属零件或者钢铁铸件在刚进入炉膛时还较易因温度变化过快而发生变形或开裂的现象,因此,目前的热处理电加热炉存在有生产成本较高,热处理合格率较低的缺陷。上述所说的加热炉自动化程度比较低,费时费力特别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温度控制困难、加热效果不好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温度控制稳定,加热效果好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自动控温加热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动控温加热炉,包括控制中心、传动装置以及设置在传动装置上部的分温加热装置,所述分温加热装置包括支撑箱架,所述支撑箱架上至少设置有8个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箱架上的第一液压传动杆,所述第 一液压传动杆上设置有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下部设置有控温加热炉,所述控温加热炉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加热管以及设置在控温加热炉内壁与环形加热管之间的工业保温棉,所述托举板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传动辊轮,所述传动辊轮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均匀设置有密型可折弯支撑板,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驱动传动辊轮工作的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箱架上设置有隔挡机构,所述隔挡机构的个数为加热机构个数+1个,所述隔挡机构包括第一隔挡机构以及与第一隔挡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隔挡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挡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箱架上部的第二液压传动杆,所述第二液压传动杆上设置有隔挡板,所述支撑箱架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对隔挡板进行卡位的卡位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挡机构中至少设置有2个第二液压传动杆。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机构中至少设置有4个第一液压传动杆。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中心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用于操作控制的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箱架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控制中心、传动装置以及设置在传动装置上部的分温加热装置,通过控制中心与设置在分温加热装置上温度控制器相互配合,能够精确的对代加温金属控制其温度,传动装置节省人力,所有的相关装置和部件都是有控制中心统一控制,即实现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温度控制稳定,加热效果好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自动控温加热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自动控温加热炉(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箱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传动机构;101、支撑架;102、传送带;103、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4、驱动电机;2、分温加热装置;201、支撑箱架;202、控温加热炉;203、托举板;204、温度控制器;205、第一隔挡机构;206、第二隔挡机构;207、第一液压传动杆;208、隔挡板;209、第二液压传动杆;210、圆柱孔;211、液压缸支撑箱;212、矩形孔;213、卡位板;3、控制中心;301、显示屏;302、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动控温加热炉202,包括控制中心3、传动装置1以及设置在传动装置1上部的分温加热装置2,控制中心3主要是起到控制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的作用,比如说可以控制第一液压传动杆207和第二液压传动杆209的工作,还通过控制温度控制器204对带加热金属进行加热,还可以控制传动装置1工作,即控制装置、第一液压传动杆207和第二液压传动杆209配合工作即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功能,分温加热装置2包括支撑箱架201(如图3所示),支撑箱架201主要是对设置在该箱架上的机构和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如果将支撑箱架201细分的话,支撑箱架201除了本身的框架之外,还设置了圆柱孔210、矩形孔212以及液压缸支撑箱211,在支撑箱架201上至少设置了8个加热机构,加热机 构的主要作用是对待加热铸件进行加热,将加热机构设置为8个以上,主要是为了合理的跨度温度区域,就比如如果想将一个铸件加热到300℃,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分区域,可以平均分区域也可以非平均分区域,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箱架201上的第一液压传动杆207,该第一液压传动杆207可以远程控制,在第一液压传动杆207上设置了托举板203,在托举板203的下部设置了控温加热炉202,托举板203主要是配合第一液压传动杆207将控温加热炉202进行升降,在控温加热炉202的内部设置了环形加热管以及设置在控温加热炉202内壁与环形加热管之间的工业保温棉,环形加热管主要是对铸件进行加热,工业保温棉主要是保温和支撑环形加热管的作用,托举板203上设置了温度控制器204,其温度控制器204的作用有两种,一是通过身上的探头监测控温加热炉202内部的温度,二是控制环形加热管的加热情况;传动装置1包括支撑架101,在支撑架101上设置了传动辊轮,在传动辊轮上设置了传送带102,传动带上均匀设置了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主要是起到对待加热铸件支撑的作用,并且气密性特别好,即当利用加热机构对铸件进行加热的时候,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和控温加热炉202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提高加热效果,减少加热时间和能耗,支撑架101上还设置了用于驱动传动辊轮工作的驱动电机104,如果想增大传送带102的传动力度时,可以增加驱动电机104的个数和驱动电机104的马力,但是本实用新型中会趋向于前者。针对上述所说的各结构的位置和功能,详细的说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现以将铸件的温度加热到200度,加热机构为8为例),首先通过操作控制中心3,对这八个加热机构进行加热温度(在这里就可以平均设置,比如,25°、50°···200°八个时间),再将铸件放到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通过操作控制中心3(上述所述的部件都是通过导线与控制中心3相连接的)使驱动电机104工作,即实现传送带102带动设置在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上的铸件运动,与此同时,控制中心3控制第一液压传动杆207,使其上升,温控加热炉托起,当铸件运动到温控加热炉的正下方时,控制中心3则会控制第一液压传动杆207下降,按照原先设置好的温度对铸件进行加热,由于加热机构与加热 机构和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与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之间的间隔距离都是一样的,还可以通过控制中心3就行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化工作,工作人员只需将铸件利用相关设备或装置放到密型可折弯支撑板103上即可。
为了使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以及结构合理性,还做了以下的设计,支撑箱架201上设置有隔挡机构,该隔挡机构主要是在支撑箱架201的矩形孔212内工作,隔挡机构的个数为加热机构个数+1个,隔挡机构包括第一个隔挡机构以及与第一个隔挡机构结构相同的第二隔挡机构206,第一隔挡机构205包括设置在支撑箱架201上部的第二液压传动杆209,第二液压传动杆209上设置有隔挡板208,上述所述的每个隔挡机构都是被控制中心3单独控制的,其隔挡机构主要是为了提供结构的合理性,支撑箱架20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对隔挡板208进行卡位的卡位板213,在隔挡板208的两边都有用于卡位的卡位板213,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隔挡板208一个运动路线,使隔挡板208不容易偏移;第一隔挡机构205中至少设置有2个第二液压传动杆209,将第二液压传动杆209设置为2个,主要是为了更好带动隔挡板208工作;加热机构中至少设置有4个第一液压传动杆207,为了平均受力提高托举效果;控制中心3上设置有显示屏301以及用于操作控制的按键302,便于操作,当然也可以将键盘部分设置在显示屏301内;支撑箱架201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架101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