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加工用混砂装置。
背景技术:
砂型铸造是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混砂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铸造行业中的砂处理设备,通过混砂机将型砂中的各组分均匀混合,并使黏结剂有效的包覆在砂粒表面,现有的一些混砂机在对物料进行混合时混合不充分、不均匀,从而使后续产品的质量不高。此外,铸造过程中的型砂,在循坏重复使用过程中,型砂中往往会混有金属杂质,如果不对金属杂质清除的话,势必也会影响到后续的产品加工质量,但是现有的混砂装置往往是将磁体置于混砂装置的壳体内壁上,吸附效果不好,而且清理起来也十分麻烦,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铸造加工用混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加工用混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加工用混砂装置,包括工作仓和集物仓,所述工作仓位于集物仓的上方,所述工作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且工作仓与集物仓通过出料口连通,所述工作仓内安装有混砂搅拌件,所述混砂搅拌件包括电动转轴,所述电动转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混砂件安装件和第二混砂件安装件,且第一混砂件安装件和第二混砂件安装件之间安装有混砂件,所述混砂件的外侧壁上均匀安装有电磁铁,所述集物仓的侧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且控制按钮通过电导体与电磁铁和电动转轴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物仓的内壁上安装有送料板,且送料板与集物仓上表面间存在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
优选的,所述混砂件呈螺旋状,所述工作仓呈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位于送料板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控制按钮包括混砂搅拌件控制按钮和电磁铁控制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铸造加工用混砂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通过将混砂件和工作仓分别设计成螺旋状和圆柱状,可以使混砂的效果更好,而且将电磁铁置于螺旋状的混砂件上,根据需要选择混砂件是否吸取金属杂质,并且在清洗时只需要将混砂件拿出清理,减少了清理时需要的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仓,2、集物仓,3、出料口,4、混砂搅拌件,41、电动转轴,42、第一混砂件安装件,43、第二混砂件安装件,44、混砂件,441、电磁铁,5、控制按钮,51、混砂搅拌件控制按钮,52、电磁铁控制按钮,6、送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铸造加工用混砂装置,包括工作仓1和集物仓2,所述工作仓1位于集物仓2的上方,所述工作仓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3,且工作仓1与集物仓2通过出料口3连通,所述工作仓1内安装有混砂搅拌件4,所述混砂搅拌件4包括电动转轴41,所述电动转轴4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混砂件安装件42和第二混砂件安装件43,且第一混砂件安装件42和第二混砂件安装件43之间安装有混砂件44,所述混砂件44的外侧壁上均匀安装有电磁铁441,所述集物仓2的侧壁上安装有控制按钮5,且控制按钮5通过电导体与电磁铁441和电动转轴41电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使用方便,通过将混砂件44和工作仓1分别设计成螺旋状和圆柱状,可以使混砂的效果更好,而且将电磁铁441置于螺旋状的混砂件44上,根据需要选择混砂件44是否吸取金属杂质,并且在清洗时只需要将混砂件44拿出清理,减少了清理时需要的人力。
具体而言,所述集物仓2的内壁上安装有送料板6,且送料板6与集物仓2上表面间存在的夹角为30度至60度,可以进行辅助运沙,并且避免倾斜角度过大造成了沙子乱溅现象。
具体而言,所述混砂件44呈螺旋状,所述工作仓1呈圆柱状,可以更好的进行混砂,使搅拌更加均匀。
具体而言,所述出料口3位于送料板6的正上方,可以更好的将混匀的沙子进行运送。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按钮5包括混砂搅拌件控制按钮51和电磁铁控制按钮52,通过将控制按钮5设计成混砂搅拌件控制按钮51和电磁铁控制按钮52,将混砂搅拌件4和电磁铁441分开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工作模式。
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将需要混砂的沙子倒入工作仓1内,通过混砂搅拌件控制按钮51来使混砂搅拌件4工作,对沙子进行混砂,在需要进行对沙子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吸附时,通过电磁铁控制按钮52来启动电磁铁441,一边搅拌一边对沙子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吸附,吸附效果更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