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气吹砂装置。
背景技术:
喷砂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砂)高速喷射到需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喷砂后需要对残留在工件表面上的喷料进行吹砂清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手持吹气,吹气点往往不均匀、吹砂不彻底而无法进行下一工序加工,同时由于在吹砂时,喷料四处飞溅加大了人工手持吹气的难度,不能长时间进行作业,无法实现自动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喷气吹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气吹砂装置,包括流水线支架,在流水线支架上设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的运动方向为前方向,在传输带上设有多组辅助结构,述每组辅助机构包括两条沿着传输带运动方向设置的凸起挡带,两条凸起挡带之间为工件放置区,在流水线支架上横跨传输带设有n型框架,所述n型框架设有顶板,所述顶板沿着传输带运动方向的宽度大于工件的尺寸;在每个工件放置区正上方的顶板前端面上均固定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下设置且在活塞杆的前端均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最低位置时与传输带相靠近而拦挡工件,在每个工件放置区正上方的顶板后端面上均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在每个工件放置区正上方的顶板上设有多个气管喷嘴,所述多个气管喷嘴的位置与工件上的待清洁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气压缸的控制器和气管喷嘴的气流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条凸起挡带之间的距离与工件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凸起挡带采用弹性材质。
优选的,所述多个气管喷嘴通过软管以树状结构式汇聚到一个进气端。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由光电传感器、气压缸的控制器和气管喷嘴的气流控制器想配合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喷气吹砂过程,同时多个喷嘴与工件上的待清洁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对工件具有更加针对性的喷气,吹砂效果更好,从而实现了一种现自动化、吹砂效率高的喷气吹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流水线支架1,在流水线支架1上设有传输带6,所述传输带6的运动方向A为前方向,在传输带6上设有多组辅助结构,述每组辅助机构包括两条沿着传输带运动方向A设置的凸起挡带7,两条凸起挡带7之间为工件5放置区,为了避免对工件的损伤,所述两条凸起挡带7之间的距离与工件5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凸起挡带7采用弹性材质,在流水线支架1上横跨传输带6设有n型框架2,所述n型框架2设有顶板8,所述顶板8沿着传输带运动方向A的宽度大于工件的尺寸;在每个工件5放置区正上方的顶板8前端面上均固定有气压缸10,所述气压缸10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下设置且在活塞杆的前端均固定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位于最低位置时与传输带6相靠近而拦挡工件5,在每个工件5放置区正上方的顶板8后端面上均固定有光电传感器4,在每个工件5放置区正上方的顶板8上设有多个气管喷嘴9,所述多个气管喷嘴9通过软管以树状结构式汇聚到一个进气端3,所述多个气管喷嘴9的位置与工件5上的待清洁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光电传感器4与气压缸10的控制器和气管喷嘴9的气流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传输带6带着带着工件5沿着运动方向A前进,当工件5运动到光电传感器4的检测范围之内时,光电传感器4件信号传给气压缸10的控制器和气管喷嘴9的气流控制器,传给气压缸10的活塞杆带动挡板11向下运动而拦挡工件5,此时气管喷嘴9的气流控制器工作对工件5进行喷气吹砂,当喷气吹砂结束后,气压缸10的活塞杆带动挡板11向上运动放行工件5;然后当下一个工件5进入光电传感器4的检测范围之内时重复上述动作从而完成喷气吹砂。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