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内孔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管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多,在生产钢管时,一般需要对钢管的内外表面进行抛光,避免生产时产生的氧化皮毛刺等杂质积存于钢管上导致污染,由于钢管的规格众多,长度也大不相同,在钢管抛光时往往是通过一根细长的抛光轴深入钢管内部进行抛光,由于细长的抛光轴自身刚性差,往往会因其自重发生弯曲,导致抛光轴变形,因此一般内孔抛光机会在抛光轴悬空的一端设置支撑部对抛光轴的末端进行支撑,避免抛光轴端部下垂导致变形弯曲,但此方式虽然对抛光轴末端进行支撑避免了抛光轴端部弯曲的缺陷,但在抛光长度更长的抛光机上,抛光轴的中段依旧刚性极差,在抛光时及容易因抛光轴弯曲跟随着抛光轴的转动产生离心力,使抛光轴发生剧烈的晃动及震动,导致管道内壁发生刮伤。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孔抛光装置,抛光时抛光轴支撑性强,晃动少,工作噪音小,可抛光大长径比的管材内孔。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包括机架、抛光滑台及固定式导向机构,所述抛光滑台位于机架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机架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轨;所述抛光滑台上设有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上设有抛光轴,所述抛光轴末端设有抛光头,所述抛光装置在抛光滑台上呈一组或多组设置,所述抛光滑台在滑轨上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设置于抛光滑台相对的机架一端,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与抛光滑台之间还设有移动式导向机构,所述移动式导向机构包括移动固定架以及设置于移动固定架上的上导轮及下导轮,所述抛光轴从上导轮与下导轮之间穿过,所述上导轮与下导轮的外圆表面设有与抛光轴相切以此限制抛光轴径向晃动的环形凹槽,所述上导轮与下导轮跟抛光装置的抛光轴数量呈等数设置,所述移动导向机构还设有与滑轨接触配合滑动的移动滚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导轮与下导轮之间的中心距可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与机架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于固定架上的上固定导轮及下固定导轮,所述抛光轴从上固定导轮与下固定导轮之间穿过且延伸至机架外侧,所述上固定导轮与下固定导轮的外圆表面设有与抛光轴相切以此限制抛光轴径向晃动的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导轮与下固定导轮之间的中心距可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上设有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移动式导向机构及抛光滑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抛光轴两端及中部对抛光轴进行支撑,可有效避免抛光轴转动时因自身刚性差导致抛光轴中段弯曲,加上抛光轴转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放大抛光轴的弯曲程度,从而产生巨大的震动及晃动的缺点;同时作为中段支撑的移动式导向机构在柔性连接件的连接下在完成管道抛光后抛光滑台复位时拉直柔性连接件,使通过柔性连接件相连的动移动式导向机构回归至抛光轴的中部对其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部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C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凹槽与抛光轴配合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机架;11-滑轨;20-抛光滑台;21-抛光装置;22-抛光轴;30-固定式导向机构;31-固定架;32-上固定导轮;33-下固定导轮;34-固定导轮调节孔;40-移动式导向机构;41-移动固定架;42-上导轮;43-下导轮;44-移动滚轮;45-移动导轮调节孔;50-柔性连接件;51-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5,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内孔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0、抛光滑台20及固定式导向机构30,所述抛光滑台20位于机架10长度方向的端部,所述机架1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轨11;所述抛光滑台20上设有抛光装置21,所述抛光装置21上设有抛光轴22,所述抛光轴22末端设有抛光头,所述抛光装置21在抛光滑台20上呈一组或多组设置,所述抛光滑台20在滑轨11上呈可滑动设置;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30设置于抛光滑台20相对的机架10一端,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30与抛光滑台20之间还设有移动式导向机构40,所述移动式导向机构40包括移动固定架41以及设置于移动固定架41上的上导轮42及下导轮43,所述抛光轴22从上导轮42与下导轮43之间穿过,所述上导轮42与下导轮43的外圆表面设有与抛光轴22相切以此限制抛光轴22径向晃动的环形凹槽51,所述上导轮42与下导轮43跟抛光装置21的抛光轴22数量呈等数设置,所述移动导向机构40还设有与滑轨11接触配合滑动的移动滚轮44。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固定上导轮42与下导轮43的移动固定架41上设有移动导轮调节孔45,所述上导轮42与下导轮43的中心距通过移动导轮调节孔45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30与机架10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30包括固定架31以及设置于固定架31上的上固定导轮32及下固定导轮33,所述抛光轴22从上固定导轮32与下固定导轮33之间穿过且延伸至机架10外侧,所述上固定导轮32与下固定导轮33的外圆表面设有与抛光轴22相切以此限制抛光轴22径向晃动的环形凹槽51。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固定上固定导轮32与下固定导轮33的固定架31上设有固定导轮调节孔34,所述上固定导轮32与下固定导轮33的中心距通过固定导轮调节孔34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式导向机构30上设有柔性连接件50,所述柔性连接件50分别连接于移动式导向机构40及抛光滑台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