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669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十分重要的机械基础元件,滚动轴承因为其自身的强大优势已成为世界上通用性最广的标准机械基础件,但人们在市场上购买轴承时,经常发现轴承有轻微的锈蚀状况,轴承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氧气和水分,发生氧化,因而出现锈蚀状况,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先将锈蚀部分去除,这就会对轴承的精度造成影响,因此在轴承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的对轴承加工,以保障轴承防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包括平台,所述平台上依次设置有弱酸池、弱碱池、清水池、烘干装置和防锈油池,且弱酸池、弱碱池、清水池的内壁上均设有微波发生器,所述平台上设有立柱,且立柱上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有滑槽,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卡槽,滑槽内设有移动小车,且卡槽的内壁与移动小车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小车与滑槽的顶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移动小车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输出轴上套接有齿轮,所述滑槽的顶部内壁上设有齿条,且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移动小车的底部一侧垂直设置有第一电动机,且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收线盘,收线盘位于第一电动机的下方,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一侧设有滑轮,且滑轮通过连杆与移动小车的底部连接,所述滑轮上滑动连接有缆绳,缆绳的一端与收线盘连接,且缆绳远离收线盘的一端连接有不锈钢笼,且不锈钢笼位于弱酸池、弱碱池、清水池、烘干装置和防锈油池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机、超声波发生器和第二电动机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弱酸池内设有稀盐酸或稀硫酸,弱碱池内设有碳酸氢钠溶液,防锈油池内设有长期封存防锈油。

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内设有电热丝和风扇,且电热丝和风扇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加工装置能够对轴承表面的氧化物进行清除,并将轴承表面清理干净后涂上防锈油,避免轴承氧化锈蚀,且加工装置形成流水线,能够节省人力资源,通过电动机作为动力输出,节约了处理时间,提高了防锈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的横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台、2横梁、3移动小车、4第一电动机、5滑轮、6收线盘、7不锈钢笼、8弱酸池、9超声波发生器、10弱碱池、11水池、12烘干装置、13防锈油池、14齿条、15第二电动机、1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用于防锈的轴承加工装置,包括平台1,平台1上依次设置有弱酸池8、弱碱池10、清水池11、烘干装置12和防锈油池13,且弱酸池8、弱碱池10、清水池11的内壁上均设有微波发生器9,平台1上设有立柱,且立柱上固定有横梁2,横梁2的底部设有滑槽,滑槽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卡槽,滑槽内设有移动小车3,且卡槽的内壁与移动小车3滑动连接,移动小车3与滑槽的顶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移动小车3的顶部设有第二电动机15,第二电动机15输出轴上套接有齿轮16,滑槽的顶部内壁上设有齿条14,且齿条14与齿轮16相啮合,移动小车3的底部一侧垂直设置有第一电动机4,且第一电动机4的输出轴上套接有收线盘6,收线盘6位于第一电动机4的下方,第一电动机4的一侧设有滑轮5,且滑轮5通过连杆与移动小车3的底部连接,滑轮5上滑动连接有缆绳,缆绳的一端与收线盘5连接,且缆绳远离收线盘6的一端连接有不锈钢笼7,且不锈钢笼7位于弱酸池8、弱碱池10、清水池11、烘干装置12和防锈油池13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第一电动机4、超声波发生器9和第二电动机15均连接有开关,且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弱酸池8内设有稀盐酸或稀硫酸,弱碱池10内设有碳酸氢钠溶液,防锈油池13内设有长期封存防锈油,烘干装置12内设有电热丝和风扇,且电热丝和风扇均与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工作原理:将轴承放入不锈钢笼7内,使用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机15,使移动小车3在滑槽内滑动,第一电动机4顺时针转动,收线盘6放出缆绳,将不锈钢笼7放入弱酸池8中,去除氧化物,第一电动机4逆时针转动,收线盘6收起缆绳,并将不锈钢笼7收起,不锈钢笼7依次进入弱碱池10、清水池11、烘干装置12和防锈油池13中,完成对轴承的防锈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