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中频电磁脉冲线圈容器去应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55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中频电磁脉冲线圈容器去应力装置,属于焊接件去应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焊接作为在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均有使用,常见熔融焊接结构其原理是接头及填充金属熔化后,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凝固后形成。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受热的不均匀性,在加热过程中只要温度高于材料的屈服点温度,构件就会产生压缩塑形变形。当焊缝金属冷却由液态转为固态时热胀冷缩,其体积会缩小,由于焊缝金属和母材连接在一起,变形不协调,就会在焊缝中引起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的峰值大小、分布情况等直接对压力容器或其他机械构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疲劳强度、失稳状态、甚至应力腐蚀开裂等产生严重影响。如化工设备压力容器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直接对容器的疲劳强度和应力腐蚀开裂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及均化应力分布对于改善焊接构件的力学性能、提高化工设备压力容器的稳定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在结构焊接件的焊接工艺中,针对残余应力的处理普遍采用整体热处理、热时效和振动时效等工艺。热时效能够有效的减少残余应力,但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易产生附加热应力或造成材料表面氧化;振动时效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较好,但容易破坏材料的疲劳强度。

为了解决传统整体热处理、热时效和振动时效等工艺存在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1605303U,名称为“可变频电磁脉冲去应力装置”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变频电磁脉冲去除机械零件的加工残余应力的装置。但该装置在应用时不仅需要调节电磁脉冲的强弱,而且需要将工件放入油介质中进行加热,因此存在使用不方便,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该专利主要针对的是机械零件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其对于消除和降低焊接焊缝产生的应力的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中频电磁脉冲线圈容器去应力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中频电磁脉冲线圈容器去应力装置,包括呈套筒状的线圈骨架,在线圈骨架外缠绕有电磁脉冲线圈,以及套装有磁板筒,在磁板筒与线圈骨架的两端壁之间还设有环状磁板盖,其中磁板盖与线圈骨架、电磁脉冲线圈、磁板筒构成环形的封闭空间。

在处于下方的环状磁板盖底部设有升降机构,便于实现去应力装置的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为螺旋丝杠升降机。

所述电磁脉冲线圈与电磁脉冲电源连接。

所述磁板筒、磁板盖材料均为硅钢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焊接结构件置于中频脉冲磁场中,然后移动焊接结构件或本装置,脉冲磁场就会与焊缝金属由于高温、材料组织变化等产生的残余应力场发生耦合作用,该作用会使焊缝内部的磁畴畴壁运动并促使晶粒位错均匀化,进而可使焊接内应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松弛和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使用时磁场力可全方向的作用在工件上,可保证焊接结构件各个方向的残余应力均能得到均化及去除。经发明人试验,本实用新型去应力处理时间仅为5~10分钟,能耗仅为普通去应力退火能耗的5-10%,可降低残余应力50%~60%。

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产品质量,大大降低废品率,特别适合应用于常见熔融类磁性材料焊接结构件的焊缝残余应力处理。本实用新型中中频的适宜使用范围为20KHz~1MHz。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中频电磁脉冲线圈容器去应力装置,包括呈套筒状的线圈骨架1、磁板筒3、电磁脉冲线圈2、磁板盖4和升降机构,电磁脉冲线圈2缠绕在线圈骨架1上,磁板筒3套装在线圈骨架1外,两块环状磁板盖4安装在磁板筒3与线圈骨架1的两端壁之间,这样磁板盖4与线圈骨架1、电磁脉冲线圈2、磁板筒3就构成环形的封闭空间,升降机构安装在环状磁板盖下方,用于作为本装置的移动驱动机构。

使用时,首先将焊接结构件5置于线圈骨架1内,然后将电磁脉冲线圈2与电磁脉冲电源连接,最后通过升降机构移动本装置处理5~10分钟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磁板筒3、磁板盖4可采用硅钢片材料制作,升降机构为选用螺旋丝杠升降机6,也可采用其它升降结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