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3D打印相关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成型产品粉尘清理的振动除粉舱。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诸如发动机壳体等尺寸较大的汽车零部件也开始尝试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对于尺寸较小的零件,打印完成后单手便可以拿住并且通过毛刷取出表面的金属粉末,而对于尺寸相对较大的零部件清理就不是那么方便,因此需要一种专门用于通过金属3D打印成型的尺寸较大的产品进行粉尘清理的设备以快速去除残留在产品表面甚至是产品内部的金属粉末。
由于针对大型尺寸零部件的金属3D打印设备尚未完成并且大范围实用,因此也没有专门针对尺寸较大产品的专业除粉设备。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和现状,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清除产品表面积及其内部空间的金属粉末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成型产品粉尘清理的振动除粉舱,通过振动的方式将产品表面或其内部的金属粉末振动下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成型产品粉尘清理的振动除粉舱,包括矩形的上舱体和漏斗状的下舱体,所述上舱体的正面设有敞开口,上舱体的底部边缘设有向外翻折的第一折边,下舱体的上部边缘设有向外翻折的与第一折边对应的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的底部设有支撑脚,下舱体固定连接在上舱体的底部形成密闭的空间,上舱体的与下舱体之间设有筛板,所述筛板上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下舱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筛板安装在上舱体的底部,筛板的上表面与第一折边的上表面平行,筛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折边的上表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边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筛板的四边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折边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三安装孔和与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的第四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敞开口上设有活动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门为卷帘门,且由透明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电机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振动电机对称设置在筛板的两边。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上连接有送粉管道。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成型产品粉尘清理的振动除粉舱,通过振动的方式将产品表面或其内部的金属粉末振动下来,振动下来的金属粉末进入到漏斗状的下舱体内,进而实现了金属3D打印成型的大型产品的除粉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上舱体1,下舱体2,筛板3,振动电机4,支撑脚5,送粉管道6,卷帘门7,第一折边11,第一安装孔111,第二折边21,出料口22,第三安装孔211,第四安装孔212,第二安装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4的一种用于金属3D打印成型产品粉尘清理的振动除粉舱,包括矩形的上舱体1和漏斗状的下舱体2,所述上舱体1的正面设有敞开口,上舱体1的底部边缘设有向外翻折的第一折边11,下舱体2的上部边缘设有向外翻折的与第一折边11对应的第二折边21,第二折边21的底部设有支撑脚5,下舱体2固定连接在上舱体1的底部形成密闭的空间,上舱体1的与下舱体2之间设有筛板3,所述筛板3上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4,所述下舱体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2。
当通过金属3D打印成型后的产品被放置在上舱体1内并位于筛板3上方后,启动振动电机4,振动电机4带动筛板3进行振动,筛板3的振动传递给产品,使产品表面或其内部的金属粉末被振落并通过筛板3进入到下舱体2内。
所述筛板3安装在上舱体1的底部,筛板3的上表面与第一折边11的上表面平行,筛板3的下表面与第二折边2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紧密贴合是为了防止金属粉尘从缝隙处泄露。
所述第一折边11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筛板3的四边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31,所述第二折边21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1一一对应的第三安装孔211和与第二安装孔31一一对应的第四安装孔212。
用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三安装将上舱体1和下舱体2紧密连接,再用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31和第四安装将筛板3与第二折边21紧密连接,筛板3安装在上舱体1的底部内,其四壁与上舱体1的四个内壁紧密贴合。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缝隙,从而防止金属粉末从缝隙处泄露。
所述敞开口上设有活动门。方便产品的进出。
所述活动门为卷帘门7,且由透明的材料制成。可以透过卷帘门7看清清洁情况。
所述振动电机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振动电机4对称设置在筛板3的两边,也可以设置四个振动电机4呈十字形分布在筛板3四周,为了加强振动,且对产品的两边或四周施加相同的力,提供更好的除尘效果。
所述出料口22上连接有送粉管道6,送粉管道6连接有储料罐,储料罐连接有抽风机,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在储粉罐内形成负压将下罐体内的金属粉尘吸入,进而将金属粉尘储存在储料罐内,且风力通过送粉管道6一直传输到上舱体1,也可以更好的清除产品上附着的金属粉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