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液转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18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液转包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液转包盖,属于轮毂生产工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铝液转运包的包盖通常以钢板为外壳,内部填充保温材料,直径约1.5-2.0米之间,依据包的大小而定,重量一般在25-40kg之间,作业员在掀起包盖的时候需要费很大力气,而且在盖上包盖的时候,包盖受到作业员向前推力后,会围绕着转轴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重重的砸在包身上,时间一长,导致包口破损。同时以往的包盖盖上以后,在包盖的转轴对面一侧用一个钢套套住即可,这样不容易合严,造成保温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关闭包盖时防止包盖砸在包身上的铝液转包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液转包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安装在盖体支架上,所述盖体支架通过转轴安装在包身;在所述转轴上套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设置有向外伸出的两个弹簧臂,其中一个弹簧臂压在所述盖体支架上,另一个弹簧臂压在所述包身上,从而给所述盖体支架一个弹力使其具有张开的趋势。

所述包身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在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挡片。

所述安装座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铝液转包盖,由于在所述转轴上套有一弹簧,并且所述弹簧始终给所述盖体支架一个弹力使其具有张开的趋势,从而当扣合所述盖体时,在所述盖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弹力能够抵消一部分其受到的重力,从而不会重重地落在包身上,避免了包身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包盖与包身相互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盖张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包盖与包盖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转轴与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液转包盖,包括盖体4,所述盖体4安装在盖体支架3上,所述盖体支架3通过转轴1安装在包身2;在所述转轴1上套有一弹簧11,所述弹簧11的两端设置有向外伸出的两个弹簧臂11a、11b,其中一个弹簧臂11a压在所述盖体支架3上,另一个弹簧臂11b压在所述包身2上,从而给所述盖体支架3一个弹力使其具有张开的趋势。

所述包身2上设置有安装座12,所述转轴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2上,在所述转轴1的两端设置有挡片1a。

所述安装座12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安装支架12a、12b。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铝液转包盖,由于在所述转轴上套有一弹簧,并且所述弹簧始终给所述盖体支架一个弹力使其具有张开的趋势,从而当扣合所述盖体时,在所述盖体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弹力能够抵消一部分其受到的重力,从而不会重重地落在包身上,避免了包身的损坏。

进一步地,在位于所述包身2上的远离所述转轴1一侧的门形套5;所述门形套通过门形套轴6安装于包身2上,并能够在所述盖体4盖在所述包身2上时套住所述盖体支架3;所述盖体4上端面设置有两个竖起的安装耳7,所述盖体支架3夹持于两个所述安装耳7之间,在所述盖体支架3上设置有长孔31,一固定杆8穿过所述安装耳7以及所述长孔31从而将所述盖体4安装在所述盖体支架3上;所述盖体支架3上固定有一螺母32;一丝杠9安装于所述螺母32内并且一端能够顶住所述盖体4上端面,另一端设置有旋拧把手10。

所述门形套为钢套。

所述螺母32设置于一安装板33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盖体盖在所述包身上时,通过门形套将所述盖体支架套住,然后转动旋拧把手,使所述丝杠在所述螺母内转动,从而丝杠的下端顶住所述盖体的上端面,由于所述固定杆穿过的是所述长孔,而不是圆孔,因此能够在所述长孔内从长孔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从而向下压紧所述盖体使盖体能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进而使盖体与包身之间能够紧密扣合,达到良好的密闭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