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器及其抛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8602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抛丸器及其抛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丸器及其抛头。



背景技术:

抛丸器利用高速抛出的弹丸,以一定的角度撞击需处理的零件表面,使零件表面得以清理或强化。抛头是抛丸器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钢丸高速抛射向待加工部件,它的性能关系到整个抛丸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工件表面加工的质量。它通常包括环状的主副叶轮、与主副叶轮同轴的分丸轮以及放射状分布在主副叶轮之间的叶片,其工作过程中整个抛头在动力驱动下高速旋转,进入抛头的金属丸料通过分丸轮分配至各叶片之间,再在惯性作用下被高速抛射出去。

抛丸器的叶片被抛出的大多数弹丸不停地冲击着,因此叶片是抛丸器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公告号为CN202934455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直联式抛丸器,包括护罩、导入管、定向套、分丸器、叶片、主叶轮、副叶轮、结合盘及电机,导入管设置在护罩前部左侧,定向套、分丸器、叶片、主叶轮、副叶轮及结合盘均设置在护罩内,定向套设置在护罩内,分丸器设置在定向套内,定向套右端与主叶轮左端相连,副叶轮设置在主叶轮的左侧端,主叶轮与副叶轮之间设置有撑杆,主叶轮右端与结合盘左端相连,结合盘右端与电机左端相连,电机设置在护罩右侧外中部,主叶轮上设置有叶片,护罩包括端护板、侧护板、顶护板及护罩体,护罩体右侧设置有顶护板,护罩体上部和下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护板,护罩体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端护板。该新型直联式抛丸器通过撑杆将主副叶轮固定连接,叶片通过主副叶轮之间的夹紧作用固定,此种固定方式虽然简便,但在抛头高速旋转时叶片容易与叶轮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振动,影响抛丸器运转的稳定性,振动也加剧了叶片与叶轮的磨损,缩短了叶片与叶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器抛头,能有效减少抛头高速旋转过程中叶片与叶轮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减少叶片与叶轮产生振动的现象,提高抛丸器运转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叶片与叶轮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抛丸器抛头,包括主叶轮、叶片,主叶轮的一个端面设有若干环形分布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贯穿主叶轮的径向设置,第一卡槽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卡槽,两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三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的截面都小于第一卡槽的截面,且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的截面从主叶轮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叶片上设有分别契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叶轮上设置相互连通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使叶片卡接在其中时能受到槽内周向上的多个方向的限位作用,叶片在多个方向都被限位卡住因而不容易发生移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截面从叶片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可以防止叶片在抛头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继续向主叶轮的中心方向移动。由此,叶片与主叶轮的卡接就更为稳固,不易发生移动而振动。

优选的,第一卡槽的截面形状为底边平行于主叶轮端面的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角处设有开口,第二卡槽的截面形状为一边贴合第一卡槽底面的三角形,第三卡槽的截面形状为一边贴合第一卡槽侧面的三角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截面形状都为三角形且相互连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叶片卡接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内的定位作用较强,且各个接触点不易发生移动。

优选的,叶片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卡接在第一卡槽顶部的主叶轮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卡槽顶部开口,因此叶片可能会在第一卡槽的槽口处产生跳动,在叶片表面设置第一限位部抵触在主叶轮上方可以对叶片起到压紧作用,防止叶片向第一卡槽内移动;同时由于叶片与主叶轮增加了接触面积,因此叶片的运行稳定性更好。

优选的,叶片表面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包裹在主叶轮的外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叶轮上的第二限位部阻止了叶片在转动过程中产生振动而向主叶轮中心移动的现象发生,因此提高了叶片的叶片于主叶轮的连接稳固性,降低了两者发生相对移动的可能性。

优选的,主叶轮的内圈设有挡环,挡环上对应第一卡槽处设有连接孔,叶片的第一卡接部上设有契合连接孔的连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叶轮的内圈设置挡环,叶片上的连接柱插接在第一卡槽内,可以增强叶片和主叶轮之间的连接,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叶片靠近主叶轮中心的一端在转动过程中发生较大幅度的跳动影响抛丸器的运转稳定性。

优选的,叶片另一侧设有平行于主叶轮的副叶轮,主叶轮和副叶轮之间连接有若干沿环向分布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叶片的另一侧设置副叶轮,通过连接件的连接作用将主叶轮和副叶轮连接固定,并对主叶轮和副叶轮之间的叶片起到压紧作用,提高了叶片与主叶轮、副叶轮的连接牢固性,大大减少了抛头旋转过程中叶片和叶轮产生振动的可能性。

优选的,连接件为双头螺栓螺母,双头螺栓具有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双头螺母和螺栓将主叶轮和副叶轮固定,两侧的螺母对主叶轮和副叶轮起到压紧作用,使叶片的位置不易发生变动。

优选的,副叶轮靠近叶片的表面设有若干环向分布的连接槽,连接槽沿副叶轮的径向设置,叶片靠近副叶轮的表面设有连接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叶轮和叶片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凸棱加强连接的牢固度,进一步将叶片固定在副叶轮上,限制其在副叶轮上的移动,从而使得叶片在主叶轮和副叶轮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固定不变,从而保障抛头的转动稳定性。

优选的,连接槽包括若干连通的圆形孔和方形孔,且圆形孔和方形孔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槽设置成间隔的圆形孔和方形孔,由于圆形孔和方形孔的孔径大小不同,由此叶片在连接槽内便不能发生径向和厚度方向的大幅度移动,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有位移,因此起到了减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丸器,能有效减少抛丸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从而提高抛丸器的运转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抛丸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抛丸器抛头。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抛丸器抛头,能够有效减少叶片与叶轮在抛头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从而提高抛丸器的运转稳定性;减少振动的同时也减小了磨损,延长了叶片与叶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主叶轮上的卡槽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主叶轮上的卡槽正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挡环和第二限位部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叶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副叶轮上的连接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抛头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主叶轮;101、第一卡槽;101a、底面;101b、侧面;101c、开口;102、第二卡槽;103、第三卡槽;104、挡环;104a、连接孔;2、叶片;201、第一卡接部;201a、连接柱;202、第二卡接部;203、第三卡接部;204、第一限位部;205、第二限位部;206、连接凸棱;3、副叶轮;301、连接槽;301a、圆形孔;301b、方形孔;4、连接件;5、分丸轮;501、分丸口;6、定向套;601、进丸口;602、出丸口;7、进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抛丸器抛头,包括主叶轮1,主叶轮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若干环形分布的第一卡槽101,第一卡槽101贯穿主叶轮1的径向设置,第一卡槽10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底边平行于主叶轮1的端面,顶角处设有开口101c。第一卡槽101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卡槽102,第二卡槽10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底边与第一卡槽101的底部贴合,第二卡槽102的截面小于第一卡槽101的截面,且第二卡槽102的截面从主叶轮1的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第一卡槽101的两侧面101b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三卡槽103,第三卡槽103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底边与第一卡槽101的侧面101b贴合,第三卡槽103的截面小于第一卡槽101,且第三卡槽103的截面从主叶轮1的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

如图4所示,还包括叶片2,叶片2呈弧形,叶片2上设有分别契合第一卡槽101、第二卡槽102和第三卡槽103的第一卡接部201、第二卡接部202和第三卡接部203。叶片2表面还设有第一限位部204,当叶片2卡接在主叶轮1上时,第一限位部204抵触在主叶轮1的端面上靠近第一卡槽101处的位置。叶片2表面还设有第二限位部205,第二限位部205包裹在主叶轮1的外圈。

如图3~4所示,主叶轮1的内圈设有挡环104,挡环104上对应第一卡槽101处设有连接孔104a,叶片2的第一卡接部201上设有契合连接孔104a的连接柱201a。

安装时先将叶片2一片片卡接在主叶轮1上,即将叶片2设有连接柱201a的一端朝向连接孔104a向里推移,叶片2上的第一卡接部201、第二卡接部202和第三卡接部203分别在主叶轮1上的第一卡槽101、第二卡槽102和第三卡槽103内滑动,直至叶片2上的连接柱201a完全插入主叶轮1上的连接孔104a内并且不能再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叶片2上的第二限位部205刚好抵触在主叶轮1的外圈表面;在上述过程中,叶片2上的第一限位部204也抵触在主叶轮1表面滑动;第一限位部204和连接孔104a同时限制了叶片2继续向主叶轮1中心的移动。

如图4~5所示,叶片2的另一侧设有与主叶轮1平行的副叶轮3,副叶轮3靠近叶片2的端面上设有若干环形分布的连接槽301,连接槽301沿副叶轮3的径向设置,且由间隔设置的圆形孔301a和方形孔301b连通形成。叶片2靠近副叶轮3的表面设有契合连接槽301的连接凸棱206。

如图6所示,主叶轮1和副叶轮3之间设有若干环向分布的连接件4,连接件4采用双头螺栓和螺母,双头螺栓为内螺纹结构,螺母固定在主叶轮1和副叶轮3的端面上。

将叶片2安装在主叶轮1上之后,将双头螺栓的一端逐个插入主叶轮1上的固定孔内;然后将副叶轮3上的连接槽301逐个对准主叶轮1上的叶片2表面的连接凸棱206,同时将副叶轮3上的固定孔对准主叶轮1上的双头螺栓,一一对准后将副叶轮3嵌套在叶片2上;最后用螺母将主叶轮1和副叶轮3两端的双头螺栓拧紧固定即可。

如图6所示,主叶轮1、副叶轮3和叶片2构成叶轮盘,叶轮盘的中心通过联动盘固定安装有分丸轮5,分丸轮5的周向设有若干分丸口501,分丸轮5外圈设有定向套6,定向套6上设有进丸口601和供弹丸通过的出丸口602。具体安装结构参考现有技术。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抛丸器,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1中所述的定向套6固定安装在机壳上,机壳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叶轮盘转动的电机,分丸轮5的一端与电机转轴和叶轮盘固定安装并能够与叶轮盘同步转动。机壳上还固定有进丸管7,进丸管7的出口与定向套6的进丸口601正对设置。

工作时开启电机,抛头高速旋转。弹丸从进丸管7进入抛头的中央,即分丸轮5内,然后通过分丸轮5上的分丸口501将弹丸从定向套6上的出丸口602送到叶片2靠近抛头中心的一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弹丸颗粒沿着叶片2的弧度方向加速,直到到达叶片2的顶端后以很高的速度撞击工件表面,即可对工件表面进行除锈等处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