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压力稳定的手持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3486阅读:1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压力稳定的手持抛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抛光压力稳定的手持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抛光盘的转速一般在1500-3000r/min,多为无级变速,施工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在使用手持抛光机的过程中,大多手动施加抛光压力,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抛光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压力稳定的手持抛光机,该抛光机在从动轴移动范围内的压力稳定,易于实现人为控制,且抛光质量可靠,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抛光压力稳定的手持抛光机,包含有电机和从动轴,电机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轴,主动轴上设置有转动传力槽,转动传力槽中安装有转动承力板,转动承力板设置在从动轴一端的端面上,从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抛光盘,抛光盘上安装有海绵;电机连接主动轴的一端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中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自由端连接有球体托盘,球体托盘中安装有球体,球体连接有承力盘,承力盘固定安装在从动轴上,从动轴由承力盘中部垂直穿过。

使用时,手握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开启电源开关,电机开启,主动轴转动,主动轴上的转动传力槽带动从动轴上的转动承力板转动,以带动从动轴上的抛光盘和海绵转动;同时,液压系统工作,为液压缸中的活塞杆提供稳定的压力,推动活塞杆向外移动,直到海绵接触待抛光物件,海绵对待抛光物件的压力等于活塞杆提供的稳定的压力,此时,若由于手动不平稳的原因造成海绵对待抛光物件的压力变化,活塞杆缩回或伸出液压缸,该过程中液压缸中液体压力不变,故活塞杆提供的压力不变,故海绵对待抛光物件的压力不变;活塞杆缩回或伸出的范围由液压缸的长度和转动传力槽确定,活塞杆缩回或伸出的范围较大,易于实现人为控制。

该抛光机在从动轴移动范围内的压力稳定,易于实现人为控制,且抛光质量可靠,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

进一步的,为使该抛光机结构美观并实现预设的传动效果,所述从动轴和主动轴为直径相同的圆柱体,从动轴轴线与主动轴轴线共线,转动传力槽由主动轴中部向主动轴自由端端面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承力板未连接从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转动传力槽中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端面与主动轴自由端端面共面。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用于限制转动承力板沿主动轴轴向移动的位置,保证转动传力槽能够传递转动力到转动承力板,以实现其转动需求。

进一步的,为使该传动装置结构紧凑美观,并且满足转动传力和限位需求,所述第一限位凸台的横截面与转动传力槽的横截面相同,第二限位凸台的径向高度为转动传力槽的径向深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为优化转动力传递条件,所述转动传力槽大于两个,转动传力槽均匀分布在主动轴的侧面上。

进一步的,为使球体及其附属部件能够传递轴向力且不约束其他方向运动,所述球体托盘为圆柱体,球体托盘的一个端面的中部连接活塞杆,球体托盘的另一个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球形孔,球形孔中安装球体,球体在球形孔中的部分多于球体未在球形孔中的部分,球体未在球形孔中的部分连接承力盘。

进一步的,所述承力盘与球体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滚动槽。滚动槽可以进一步约束球体的运动,使该传动装置工作状态更稳定。

进一步的,为保证压力稳定,所述液压缸连接有压力稳定的液压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从动轴移动范围内的压力稳定,易于实现人为控制,且抛光质量可靠,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美观大方,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从动轴,2—承力盘,3—主动轴,4—液压缸,5—活塞杆,6—球体托盘,7—球体,8—转动承力板,9—第一限位凸台,10—转动传力槽,11—第二限位凸台,12—第一手柄,13—电机,14—第二手柄,15—抛光盘,16—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抛光压力稳定的手持抛光机,如图1—4所示,包含有电机13和从动轴1,电机13侧面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手柄12和第二手柄14,电机13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轴3,主动轴3上设置有转动传力槽10,转动传力槽10中安装有转动承力板8,转动承力板8设置在从动轴1一端的端面上,从动轴1的另一端设置有抛光盘15,抛光盘15上安装有海绵16;电机13连接主动轴3的一端设置有液压缸4,液压缸4中设置有活塞杆5,活塞杆5自由端连接有球体托盘6,球体托盘6中安装有球体7,球体7连接有承力盘2,承力盘2固定安装在从动轴1上,从动轴1由承力盘2中部垂直穿过。

使用时,手握第一手柄12和第二手柄14,开启电源开关,电机13开启,主动轴3转动,主动轴3上的转动传力槽10带动从动轴1上的转动承力板8转动,以带动从动轴1上的抛光盘15和海绵16转动;同时,液压系统工作,为液压缸4中的活塞杆5提供稳定的压力,推动活塞杆5向外移动,直到海绵16接触待抛光物件,海绵16对待抛光物件的压力等于活塞杆5提供的稳定的压力,此时,若由于手动不平稳的原因造成海绵16对待抛光物件的压力变化,活塞杆5缩回或伸出液压缸4,该过程中液压缸4中液体压力不变,故活塞杆5提供的压力不变,故海绵16对待抛光物件的压力不变;活塞杆5缩回或伸出的范围由液压缸4的长度和转动传力槽10确定,活塞杆5缩回或伸出的范围较大,易于实现人为控制。

该抛光机在从动轴1移动范围内的压力稳定,易于实现人为控制,且抛光质量可靠,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4所示,为使该抛光机结构美观并实现预设的传动效果,所述从动轴1和主动轴3为直径相同的圆柱体,从动轴1轴线与主动轴3轴线共线,转动传力槽10由主动轴3中部向主动轴3自由端端面贯通。

所述转动承力板8未连接从动轴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9;转动传力槽10中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11,第二限位凸台11端面与主动轴3自由端端面共面。第一限位凸台9和第二限位凸台11用于限制转动承力板8沿主动轴3轴向移动的位置,保证转动传力槽10能够传递转动力到转动承力板8,以实现其转动需求。

为使该传动装置结构紧凑美观,并且满足转动传力和限位需求,所述第一限位凸台9的横截面与转动传力槽10的横截面相同,第二限位凸台11的径向高度为转动传力槽10的径向深度的一半。

为优化转动力传递条件,所述转动传力槽10大于两个,转动传力槽10均匀分布在主动轴3的侧面上。

为使球体7及其附属部件能够传递轴向力且不约束其他方向运动,所述球体托盘6为圆柱体,球体托盘6的一个端面的中部连接活塞杆5,球体托盘6的另一个端面的中部设置有球形孔,球形孔中安装球体7,球体7在球形孔中的部分多于球体7未在球形孔中的部分,球体7未在球形孔中的部分连接承力盘2。

所述承力盘2与球体7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滚动槽。滚动槽可以进一步约束球体7的运动,使该传动装置工作状态更稳定。

为保证压力稳定,所述液压缸4连接有压力稳定的液压源。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