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5969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屈服强度345mpa级的结构钢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钢结构建设等领域。以前生产时,一般添加少量的nb、v等微合金来提高强度、改善韧性。nb、v等微合金对改善钢板的性能有良好的作用,由于nb、v的价格较高,加入nb、v会增加钢板的合金成本,使产品的效益降低。因此为降低吨钢成本,对于345mpa级别的钢板最好是不加nb、v等微合金。而不加nb、v等微合金,按常规工艺生产,一些厚度规格钢板的冲击功偏低,尤其是厚度小于等于14mm厚的钢板,经常出现冲击功低于标准下限的情况。因此要在不添加nb、v等微合金,低成本情况下生产韧性良好的屈服强度345mpa级薄规格钢板需要较高的技术控制水平。

公布号cn102312156a“一种60mm以下保性能低合金q345e+b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介绍了用控轧+空冷工艺生产q345e+b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的钢板性能优良,强度合适。但该方法含有一定的贵金属ni、v,合金成本较高。

公布号cn102899556a“一种低合金中厚钢板的生产方法”,介绍了用控轧+空冷工艺生产q345d中厚钢板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的钢板性能优良,强度合适。但该方法适用厚度为16~60mm厚的钢板,对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没有涉及。

公布号cn105063472a“低成本345mpa级别低合金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介绍了在仅用合金b、n等元素生产屈服强度345mpa级别钢板的方法,该方法生产的钢板机械性能满足标准要求。但该方法要求轧后,加速冷却至600℃以下,这样薄钢板的板形控制困难,同时-20℃冲击功偏小,容易出现低于标准下限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6~0.18%;si:0.15~0.25%;mn:1.35~1.45%;p:≤0.016%;s:≤0.005%;als:0.017~0.03%;ca:0.001~0.001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钢板为10mm~14mm厚的屈服强度345mpa级结构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工艺:采用250mm厚的板坯进行生产,板坯出炉温度为1190-1210℃,加热时间为220~290分钟;

钢板轧制成型工艺:板坯加热好之后进行控制轧制,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为1180~121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大于等于1040℃,第一阶段高温延伸序列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大于12%,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2.5~3.5m/s;第二阶段的开轧厚度为4.5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940~965℃,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810~830℃,第二阶段轧制6~7个道次,第二阶段单道次压下率大于等于15%;最终制得钢板,所述钢板为10mm~14mm厚的屈服强度345mpa级结构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合适的加热、轧制工艺及成分设计,能在常规的宽厚板轧机上,实现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结构钢板的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生产工艺制度比较宽松,可在宽厚板线上稳定生产。

2)本发明钢板是以铁素体为主的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40℃的冲击功达到140j以上,延伸率达到27%以上。

3)钢板轧后采用自然空冷,钢板板形良好,钢板平直度满足标准和用户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采用常规工艺生产低成本的屈服强度345mpa级的薄规格结构钢,冲击功偏低,韧性较差,钢板合格率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冲击韧性优良的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16~0.18%;si:0.15~0.25%;mn:1.35~1.45%;p:≤0.016%;s:≤0.005%;als:0.017~0.03%;ca:0.001~0.001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杂质;所述钢板为10mm~14mm厚的屈服强度345mpa级结构钢。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工艺:采用250mm厚的板坯进行生产,板坯出炉温度为1190-1210℃,加热时间为220~290分钟;

钢板轧制成型工艺:板坯加热好之后进行控制轧制,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开轧厚度为板坯厚度,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为1180~121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大于等于1040℃,第一阶段高温延伸序列轧制时,单道次压下率大于12%,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2.5~3.5m/s;第二阶段的开轧厚度为4.5倍成品钢板厚度,第二阶段钢板开轧温度为940~965℃,第二阶段终轧温度为810~830℃,第二阶段轧制6~7个道次,第二阶段单道次压下率大于等于15%;最终制得钢板,所述钢板为10mm~14mm厚的屈服强度345mpa级结构钢。

由于该钢成分设计采用低成本合金成分设计,合金含量较少,因此其机械性能主要靠加热及轧制工艺来保证。由于该钢的si含量较低,表面质量容易控制,结合钢板的轧制工艺要求,板坯的加热炉出炉温度按1190~1210℃控制,这样既保证钢板的轧制工艺能够顺利执行,又能使板坯奥氏体晶粒大小合适,利于控制钢板机械性能;同时该出炉温度下,板坯表面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初始氧化铁皮容易去除,对避免表面麻坑缺陷的产生有利。该钢在第一阶段控制轧制时,属于高温区奥氏体再结晶控制轧制,这一阶段主要是采取低速大压下的轧制策略,单道次压下率较大,这样可以在轧制时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同时利用轧制产生的高温焊合作用,消除板坯内部的裂纹、疏松等缺陷。较低轧制速度,使每轧制一道次后,中间坯的温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轧制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成果能部分保留下来,对最终的钢板机械性能有利。第二阶段采用较厚的待温厚度和较低的待温温度和终轧温度,主要是为了轧制时,充分细化奥氏体晶粒,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其晶界面积越大,由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时的形核位置就越多,形核率就越高,最终得到的铁素体晶粒就越细小,钢板的冲击韧性就越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合适的加热、轧制工艺及成分设计,能在常规的宽厚板轧机上,实现低成本高韧性薄规格结构钢板的生产,工艺路线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生产工艺制度比较宽松,可在宽厚板线上稳定生产。

2)本发明钢板是以铁素体为主的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40℃的冲击功达到140j以上,延伸率达到27%以上。

3)钢板轧后采用自然空冷,钢板板形良好,钢板平直度满足标准和用户要求。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采用厚度为250mm的板坯,轧制成厚度为10mm的钢板,板坯出炉温度为1190℃,板坯加热时间为220分钟,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c0.16%,si0.15%,mn1.35%,p0.016%,s0.005%,als0.017%,ca0.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为118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为1040℃,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3.5m/s,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共轧制5个道次,单道次压下率分别为18.2%,19.1%,23.6%,30.9%,32.8%。第二阶段的开轧厚度为45mm,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温度为965℃,第二阶段的终轧温度为810℃,第二阶段共轧制6道次,单道次压下率分别为22.2%,25%,29.6%,21.1%,19.3%,17.4%。钢板力学性能见表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表1钢板力学性能

实施例2

采用厚度为250mm的板坯,轧制成厚度为14mm的钢板,板坯出炉温度为1210℃,板坯加热时间为290分钟,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c0.18%,si0.25%,mn1.45%,p0.013%,s0.003%,als0.025%,ca0.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为1200℃,第一阶段终轧温度为1071℃,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2.5m/s,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共轧制5个道次,单道次压下率分别为15.6%,16%,22.1%,22.6%,23.2%。第二阶段的开轧厚度为63mm,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温度为940℃,第二阶段的终轧温度为830℃,第二阶段共轧制6道次,单道次压下率分别为23.8%,25%,26.4%,24.5%,17.5%,15.2%。钢板力学性能见表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表2钢板力学性能

实施例3

采用厚度为250mm的板坯,轧制成厚度为12mm的钢板,板坯出炉温度为1205℃,板坯加热时间为276分钟,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c0.17%,si0.21%,mn1.42%,p0.014%,s0.003%,als0.03%,ca0.001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为1195℃,第一阶段终轧温度为1057℃,第一阶段轧制速度为3.1m/s,第一阶段高温延伸轧制时,共轧制5个道次,单道次压下率分别为17.2%,19.5%,23.4%,24%,27.5%。第二阶段的开轧厚度为54mm,第二阶段钢板的开轧温度为950℃,第二阶段的终轧温度为822℃,第二阶段共轧制6道次,单道次压下率分别为19.4%,24.1%,27.3%,28.3%,17.4%,15.5%。钢板力学性能见表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钢板的金相组织图。

表3钢板力学性能

由上述内容可知,采用该方法生产的钢板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40℃的冲击功达到120j以上,延伸率达到30%以上。采用该方法生产的薄钢板板形良好,钢板平直度满足标准和用户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