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2535阅读:19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



背景技术:

锰钒镍合金钢执行美标a225/a225m-03,该钢种使用mn、v、ni等合金元素来提高强度,对于d级别钢种,其成分体系为c≤0.20%,si=0.10%~0.50%,mn≤1.70%,v=0.10%~0.18%,ni=0.40%~0.70%,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该钢种的热处理工艺要求为正火。其强度级别要求,当厚度≤75mm时,正火后屈服强度≥415mpa,抗拉强度=550mpa~725mpa。

由于钢种存在厚度效应,随着厚度的增加,其拉伸强度降低,但该钢种没有考虑厚度效应,对于厚度≤75mm的规格,均采用同一标准,如果采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则当薄规格钢板强度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厚规格钢板强度则可能无法满足标准要求,因此需要对不同厚度规格钢板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

本专利即是针对该钢种的这个特性,对该钢种的正火工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厚度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从而保证不同厚度规格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在正火钢方面,有以下资料公布:

潘涛等人在申请号“201510996860.x”中提到了一种390mpa级正火型微合金化钢板中提到了一种正火工艺。

车马俊等人在申请号“201410426480.8”中提到了一种低合金高效正火的热处理方法中,提到了一种正火工艺。

这两种专利的钢种强度级别分别为345mpa级别和390mpa级别,与以上专利相比,本发明中提到的钢种屈服强度在415mpa以上,抗拉强度在550mpa以上,这比已发表的专利级别要高25mpa,对于正火钢种来说,要想使得其屈服强度稳定在该强度下,就必须重新设计成分,重新设计正火工艺,其难度也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本专利根据该级别钢种的特点,将正火工艺细化到每个厚度级别,使用最经济的方法,使每个厚度钢板强度都能满足标准要求。

张跃飞等人在申请号“201610871526.6”中提到了一种正火态镍钒合金高强容器钢及其生产方法中,提到了一种正火工艺。

该专利提到了正火态镍钒合金钢的正火工艺,但是没有将工艺细化到厚度级别,如果采用笼统的工艺生产,在生产大厚度钢板时,其强度级别很有可能出现低于标准要求的情况,而生产小厚度钢板时,如果采用较高的正火工艺,又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本专利中的详细划分,可以为该类钢种的生产提供最详细的工艺指导,既能保证所有厚度钢板的强度级别达到要求,还能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该类钢种没有考虑厚度效应,对于厚度≤75mm的钢板,均采用同一强度标准,本发明将根据钢板的厚度进行分类,不同的厚度钢板,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从而使得每个厚度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该钢种成分体系为c≤0.20%,si=0.10%~0.50%,mn≤1.70%,v=0.10%~0.18%,ni=0.40%~0.70%,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均为重量百分数。

该钢种随着正火温度的提高,v的析出物增加,析出强化的效果增加,因此其强度增加,因此对于厚度较大的钢板,可以采用较高的正火温度。同时,为保证钢板心部的充分受热,随着厚度的增加,其在炉时间也应该随之增加,以保证钢板在厚度方向上强度的均匀性。另外如果薄规格钢板和厚规格钢板均采用较高的正火温度进行正火,薄规格钢板的强度富余量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另外也可能造成薄规格钢板的抗拉强度超过其标准上限。

按照厚度级别将厚度≤75mm的钢板分成五组,厚度用字母d来表示,用数字下标来区分分组,则分组方法为:分组1:6<d1≤15mm;分组2:15mm<d2≤30mm;分组3:30mm<d3≤45mm;分组4:45mm<d4≤60mm;分组5:60mm<d5≤75mm。

针对不同的分组,采用不同的正火温度,正火温度分别为:分组1和分组2的正火温度区间为:840℃~870℃;分组3和分组4的正火温度区间为:871℃~900℃;分组5的正火温度区间为:901℃~920℃。

在炉时间是指钢板从进入加热炉到离开加热炉之间的时间,针对不同的分组,采用不同的在炉时间,分别为:分组1的在炉时间:25min~35min;分组2的在炉时间:40min~60min;分组3的在炉时间:65min~85min;分组4的在炉时间:90min~110min;分组5的在炉时间:115min~140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按照厚度进行分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从而使得不同厚度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2)不同厚度采用不同正火温度,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该工艺简单易行,适合现场实际工艺的制定和执行,值得全行业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法1:钢种成分为:c=0.16%,mn=1.50%,si=0.40%,v=0.15%,ni=0.60%p=0.013%,s=0.005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

钢板厚度为10mm,其正火温度采用860℃,在炉时间为30min,其屈服强度516mpa,抗拉强度690mpa,满足标准要求。

实施方法2:钢种成分为:c=0.16%,mn=1.50%,si=0.40%,v=0.15%,ni=0.60%p=0.013%,s=0.005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

钢板厚度为30mm,其正火温度采用860℃,在炉时间为55min,其屈服强度430mpa,抗拉强度615mpa,满足标准要求。

实施方法3:钢种成分为:c=0.155%,mn=1.60%,si=0.35%,v=0.16%,ni=0.55%,p=0.015%,s=0.007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

钢板厚度为50mm,其正火温度采用900℃,在炉时间为100min,其屈服强度435mpa,抗拉强度620mpa,满足标准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锰钒镍合金钢的正火工艺,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将根据钢板的厚度进行分组,不同组别的钢板,采用不同的正火工艺,从而使得不同厚度钢板的强度均能满足标准要求。该钢种成分为C≤0.20%,Mn≤1.70%,Si=0.10%~0.50%,V=0.10%~0.18%,Ni=0.40%~0.70%,P≤0.035%,S≤0.0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残余元素。将厚度≤75mm的钢板分为五组,根据不同的分组,采用不同的正火温度和不同的在炉时间。优点在于,工艺简单易行;不同厚度的钢板,其强度均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宇;邹扬;秦丽晔;刘洋;吕延春;张跃飞;张学峰;王海宝;樊艳秋;甄新刚;王玉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2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