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4568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锑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铅锑是十大有色金属之一,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合金、搪瓷、玻璃、橡胶、涂料、塑料、半导体元件、医药、军工领域,我国的铅锑材料的储存、生产和出口均位居世界前列,铅锑资源占有量占世界近50%左右,铅锑资源术语西游矿产资源,且不易回收再生。随着我国铅锑冶炼规模和数量的逐年扩大,铅锑产量快速增加,其冶炼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铅锑矿的冶炼工艺过程复杂,污染物产生的环节较多,铅锑冶炼企业迅猛发展,导致大量的粉尘、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产生,造成了环境的极大污染。目前我国95%以上的铅锑冶炼方法常采用熔炼锑合金的方法进行生产,这种生产的合金的历程很复杂,经多次氧化吹炼又还原,最后得到铅和高铅锑,不仅回收率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废气含硫高和焦率高,导致不能制酸,造成硫资源的浪费和能耗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研究一种较为简单的熔炼方法来处理这种复杂的铅锑复合渣矿,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熔炼处理方法采用富氧侧吹和底吹还原熔池熔炼处理,加快锑铅渣物料的熔化速度,大大提高铅锑的熔炼效率,有效减少了废气的产生,提高了废气回收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向富氧熔池内鼓入的富氧空气,再将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混合均匀后送入富氧熔池内,在高温下进行富氧还原熔炼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并回收锑铅氧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0%~18%so2的高温烟气经余热回收、净化除尘后送入硫酸车间制酸,硫酸车间制酸产出的烟尘经余热回收、净化除尘后和制粒后返回到富氧熔池中进行富氧还原。

优选的,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及下部分别鼓入所述富氧熔池内,从所述富氧熔池侧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30%~40%,温度控制在1100℃~1200℃之间,从所述富氧熔池下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70%~80%,温度控制在1250℃~1350℃之间,鼓入的富氧空气使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漂浮在熔炼池内并不断地被搅动,熔炼所得锑铅氧化粉和废渣沉降在熔炼池底层,锑铅氧化粉(粗锑)为底层,废渣为上层,并将锑铅氧化粉连续排出。

优选的,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含水率为22%~28%,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粒径为5mm~10mm。

优选的,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重量比为:7~9:2~3,所述配料为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中至少包含有脆硫铅锑矿、硫化铅精矿或锑烟灰的混合物料。

优选的,所述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为2~8:3~6:1~3:0.4~0.8。

优选的,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鼓入从富氧熔池内。

优选的,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的角度夹角在10°~30°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富氧侧吹和底吹还原熔池熔炼处理锑铅渣物料,热效率大大提高,能耗大大降低,从熔炼池侧部和底部鼓入富氧空气,锑铅渣物料从投入后,下落过程中使锑铅渣物料熔体被激烈搅动,而且从投入至排出的温度逐渐升高,锑铅渣物料在熔池内被富氧空气上下翻动,经反复氧化吹炼和还原,加速了热交换,加快锑铅渣物料中其他难熔组分的熔化速度。

2、本发明的熔炼处理使锑铅渣物料反应更加充分,加入的都是湿料,减少翻腾飞溅的熔体对废渣及粉尘,由于水分的存在,减少烟尘率较低,提高水分与废渣还原速率,提高了锑铅金属的直收率、回收率,通过侧吹和底吹产生较为合适so2烟气浓度进行制酸,制酸后的废弃或废渣进行重新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的简易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一种锑铅渣富氧熔池熔炼处理方法,向富氧熔池内鼓入的富氧空气,富氧鼓风量不低于5000nm3/h,再将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混合均匀后送入富氧熔池内,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送入富氧熔池内的量为8t/h~10t/h,在高温下进行富氧还原熔炼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并回收锑铅氧化粉和废渣,然后再对锑铅氧化粉回收精炼;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0%~18%so2的高温烟气经余热回收、净化除尘后送入硫酸车间制酸,硫酸车间制酸产出的烟尘经余热回收、净化除尘后和制粒后返回到富氧熔池中进行富氧还原,硫酸车间制酸产出的烟尘从富氧熔池的顶端侧壁加入,使气流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以及下料减速。

实施例1:

从富氧熔池侧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30%,温度控制在1200℃以内,从富氧熔池下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80%,温度控制在1250℃以上,并将含水率为22%的铅锑冶炼废渣和配料混合料送入富氧熔池内,富氧还原熔炼20min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5%的so2高温烟气进行制酸;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的角度夹角为10°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粒径为5mm~10mm,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重量比为9:2,所述配料为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所述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为2:6:1:0.4,所述还原剂为焦碳粉或煤粉,其粒径小于2mm。

实施例2:

从富氧熔池侧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40%,温度控制在1200℃以内,从富氧熔池下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70%,温度控制在1350℃以内,并将含水率为22%的铅锑冶炼废渣和配料混合料送入富氧熔池内,富氧还原熔炼40min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氧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8%的so2高温烟气进行制酸;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的角度夹角为30°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粒径为10mm,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重量比为7:3,所述配料为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所述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为8:3:3:0.8,所述还原剂为焦碳粉或煤粉,其粒径小于3mm。

实施例3:

从富氧熔池侧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35%,温度控制在1150℃以内,从富氧熔池下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75%,温度控制在1300℃以内,并将含水率为24%的铅锑冶炼废渣和配料混合料送入富氧熔池内,富氧还原熔炼30min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0%的so2高温烟气进行制酸;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的角度夹角为18°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粒径为5mm~7mm,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重量比为8:2,所述配料为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所述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为7:4:2:0.6,所述还原剂为焦碳粉或煤粉,其粒径小于2mm。

实施例4:

从富氧熔池侧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32%,温度控制在1150℃至1200℃之间,从富氧熔池下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72%,温度控制在1280℃至1300℃之间,并将含水率为26%的铅锑冶炼废渣和配料混合料送入富氧熔池内,富氧还原熔炼25min至35min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3%的so2高温烟气进行制酸;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的角度夹角为20°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粒径为6mm~8mm,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重量比为8:3,所述配料为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所述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为6:4:1:0.5,所述还原剂为焦碳粉、焦煤粉、煤气或天然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其焦碳粉和焦煤粉的粒径小于2mm。

实施例5:

从富氧熔池侧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36%,温度控制在1100℃至1150℃之间,从富氧熔池下部鼓入的富氧空气浓度为78%,温度控制在1260℃至1280℃之间,并将含水率为23%的铅锑冶炼废渣和配料混合料送入富氧熔池内,富氧还原熔炼28min至32min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4%的so2高温烟气进行制酸;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富氧空气从富氧熔池侧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上倾的角度夹角为23°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粒径为6mm~8mm,所述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的重量比为9:3,所述配料为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所述铁矿石、石灰石、石英砂和还原剂的重量比为5:3:2:0.7,所述还原剂为焦碳粉、焦煤粉、煤气或天然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其焦碳粉和焦煤粉的粒径小于2mm。

向富氧熔池内鼓入浓度为30%的富氧空气,温度控制在1200℃以内,再将铅锑冶炼废渣与配料混合均匀后送入富氧熔池内,在高温下进行富氧还原熔炼得到锑含量达到85%的锑铅氧化粉和废渣,并回收锑氧以内化粉和废渣;从富氧熔池顶部排出含10%~18%so2的高温烟气经余热回收、净化除尘后送入硫酸车间制酸,硫酸车间制酸产出的烟尘经余热回收、净化除尘后和制粒后返回到富氧熔池中进行富氧还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