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7103发布日期:2018-06-15 21:42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石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



背景技术:

金刚石滚轮是磨削硬质合金、玻璃、陶瓷、宝石等高硬脆材料的常用工具。现有金刚石滚轮的刀头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以半圆刀头为主。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发现这种结构刀头,锋利度不够,耐磨性较差,使用寿命短,增加了金刚石滚轮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旨在解决现有金刚石滚轮的锋利度不够、耐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整体为圆柱结构,其外周表面电镀有金刚石复合镀层,所述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外周形成有多圈凸起的刀头,相邻两圈刀头之间为凹槽,所述刀头上均匀分布有凸齿。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与凹槽上电镀的金刚石复合镀层不同,刀头上采用金刚石料的强度大于凹槽所用的金刚石料。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上两个相邻的凸齿中心的间距为0.5-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刀头设置成凸齿结构,特别的,刀头部分电镀采用高强度金刚石料,而凹槽部分电镀采用低廉的普通金刚石料,这样使得刀头部分格外锋利,也增加了刀头的耐磨度,降低了电镀金刚石滚轮生产成本,也延长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刀头变得锋利和耐磨,也降低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工作噪音,不刺耳,可以为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工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镀金刚石滚轮刀头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刀头部分的一种结构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刀头部分的另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整体为圆柱结构,其外周表面电镀有金刚石复合镀层,所述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外周形成有多圈凸起的刀头1,相邻两圈刀头1之间为凹槽2,所述刀头1上均匀分布有凸齿3。

目前市场上常规的电镀金刚石滚轮的刀头为半圆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制作过程中改变了刀头结构,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刀头部分改为凸齿结构,相邻的凸齿间距对刀头的锋利程度和耐磨程度都有一定影响,本实施例中,刀头上相邻的两个凸齿中心间距为0.5-2.5mm。通过改变刀头结构,提高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锋利度和耐磨度。此外由于刀头变得更为锋利和耐磨,也降低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工作噪音,不刺耳,远远小于市场上的普通的滚轮,可以给为生产线上的操作员工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

图4和图5为图2中A部分的两种放大结构图,即提供了两种不同凸齿结构的刀头。图4中,凸齿为顶部很小的棱台结构,图5中,凸齿顶面为细长条形,然后左右两侧向下凹陷。这只是两种结构列举,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应性结构。

另外,目前金刚石滚轮表面需要电镀沉积一层金刚石复合镀层,现有技术中,整个滚轮外周表面都是采用高强度的金刚石料,但是实际情况下滚轮在磨削工作时主要工作部位还是在刀头部分,而高强度的金刚石料成本较高。本实施例中,刀头部分采用高强度的金刚石料,而凹槽部分采用低廉的普通金刚石料,这样刀头与凹槽上电镀的金刚石复合镀层不同,降低了高强度金刚石料的使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电镀金刚石滚轮加工成本。

当金刚石滚轮在镀液内进行加厚时,镀液中添加金刚石微粉,然后用螺旋桨搅拌镀液,靠自然沉降和金属沉积夹杂在镀层里,形成金刚石复合镀层。具体电镀时,可以将金刚石滚轮的刀头和凹槽部分配置合适的镀液分开电镀,也可以将金刚石滚轮整个外周表面先用低廉金刚石料配置的镀液电镀,然后在刀头部分用高强度金刚石料配置的镀液电镀。

综上,经过多方面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镀金刚石齿状滚轮比现有市场上的滚轮的耐磨度可以提高80%以上,延长了电镀金刚石滚轮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降低电镀金刚石滚轮加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