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526发布日期:2018-07-07 09:4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即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金、铂、银、铋以游离态存在,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金属之间的连结是金属键,因此随意更换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连结,这也是金属延展性良好的原因,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只显正价,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被称为重金属,在金属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打磨工作。

目前,金属的打磨装置,不能快速的完成对金属进行固定的工作,不能快速的完成对金属的打磨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快速的完成对金属进行固定的工作,不能快速的完成对金属的打磨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底座,且所述箱体的一侧通过合页与门板铰接在一起,所述箱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铁块,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内腔的一侧和顶板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侧板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块,所述不锈钢块开设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三内腔的内部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砂轮打磨头,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的内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贯穿第四内腔的一侧设有第二铁块。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滑动块的高度一致,所述丝杆位于第一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门板的一侧设有透视窗口,所述透视窗口的一侧安装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弹簧,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不锈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板的另一侧与砂轮打磨头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铁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活塞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方设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与管道的一端连通,且所述吸尘器上安装有隔音棉,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贯穿底座与箱体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铁块和第二铁块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形状与第一铁块与第二铁块的形状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一侧均为镂空设计,且所述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的内部均设有电机安装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高度为0.6-0.8m。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快速的完成对金属进行固定的工作,可快速的完成对金属的打磨工作;

2、通过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铁块、气缸、活塞杆和第二铁块之间的配合,可快速的完成对金属进行固定的工作;

3、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丝杆、滑动块、不锈钢块、第三电机、第二转轴、砂轮打磨头之间的配合,可快速的完成对金属的打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转轴和砂轮打磨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活塞杆和第一圆柱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底座、3合页、4门板、5透视窗口、6手柄、7支架、8吸尘器、9管道、10顶板、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第一凹槽、14第一内腔、15第一电机、16第一转轴、17第一铁块、18第二内腔、19第二电机、20丝杆、21第一轴承、22滑动块、23不锈钢块、24第三内腔、25第三电机、26第二转轴、27砂轮打磨头、28第四内腔、29气缸、30活塞杆、21第一圆柱、32第二铁块、33橡胶垫片、34第二轴承、35隔音棉、36第二圆柱、37第二凹槽、38弹簧、39挡板、40不锈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有底座2,且所述箱体1的一侧通过合页3与门板4铰接在一起,所述箱体1包括顶板10、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二侧板12上开设有第一内腔14和第二内腔18,所述第一内腔1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一转轴16,所述第一转轴1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铁块17,所述第二内腔18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20,所述丝杆20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内腔18的一侧和顶板10通过第一轴承21与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且所述丝杆20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22,所述滑动块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不锈钢块23,所述不锈钢块23开设有第三内腔24,所述第三内腔24的内部安装有第三电机25,所述第三电机2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转轴26,所述第二转轴26的一端设有砂轮打磨头27,通过第二转轴26与砂轮打磨头27之间的配合,可完成对金属的打磨工作;所述第一侧板11上开设有第四内腔28,所述第四内腔28的内部安装有气缸29,所述气缸29的活塞杆30的一端贯穿第四内腔28的一侧设有第二铁块32,通过第一铁块17与第二铁块32之间的配合,便于快速的将待打磨的金属进行固定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的深度与滑动块22的高度一致,所述丝杆20位于第一凹槽13的内部,通过顶板1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的深度与滑动块22的高度一致,所述丝杆20位于第一凹槽13的内部,便于滑动块22的移动,进而便于砂轮打磨头27的移动,可更好、更全面的进行打磨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门板4的一侧设有透视窗口5,所述透视窗口5的一侧安装有手柄6,通过门板4的一侧设有透视窗口5,便于观察箱体1内部的工作情况;通过透视窗口5的一侧安装有手柄6,便于门板4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轴26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37,所述第二凹槽37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弹簧38,且所述第二凹槽37的内部侧壁上设有挡板39,所述弹簧38的另一端与不锈钢板4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板40的另一侧与砂轮打磨头27的一端连接,通过第二转轴26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37,所述第二凹槽37的内部顶端连接有弹簧38,且所述第二凹槽37的内部侧壁上设有挡板39,所述弹簧38的另一端与不锈钢板4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不锈钢板40的另一侧与砂轮打磨头27的一端连接,也可对凹凸不平的金属进行全面打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铁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31,所述第一圆柱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34与活塞杆30转动连接,通过第二铁块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31,所述第一圆柱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34与活塞杆30转动连接,可更好的完成对金属打磨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的下方设有吸尘器8,所述吸尘器8与管道9的一端连通,且所述吸尘器8上安装有隔音棉35,所述管道9的另一端贯穿底座2与箱体1连通,通过底座2的下方设有吸尘器8,所述吸尘器8与管道9的一端连通,且所述吸尘器8上安装有隔音棉35,所述管道9的另一端贯穿底座2与箱体1连通,便于对打磨后的粉尘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的同时起到降噪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铁块17和第二铁块32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片33,所述橡胶垫片33的形状与第一铁块17与第二铁块32的形状一致,通过第一铁块17和第二铁块32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片33,所述橡胶垫片33的形状与第一铁块17与第二铁块32的形状一致,对待打磨的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8和第三内腔24的一侧均为镂空设计,且所述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8和第三内腔24的内部均设有电机安装座,通过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8和第三内腔24的一侧均为镂空设计,且所述第一内腔14、第二内腔18和第三内腔24的内部均设有电机安装座,起到散热作用的同时便于电机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高度为0.6-0.8m,通过底座2的底部四角分别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的高度为0.6-0.8m,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本金属加工用快速打磨装置时,首先将门板4打开,将待打磨的金属的一端与第一铁块17的一侧接触,通过气缸29和活塞杆30的工作可将第二铁块32的一侧与待打磨的金属的另一端接触,完成对待打磨的金属的固定工作,同时开启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9和第三电机25,第一电机15工作会带动待打磨的金属转动,第二电机19工作会带动砂轮打磨头27移动,第三电机25工作会带动砂轮打磨头27转动,进而对待打磨的金属进行打磨工作,打开吸尘器8会将打磨后产生的粉尘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