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轮修复装置和研磨轮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3133发布日期:2019-01-05 10:0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研磨轮修复装置和研磨轮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研磨轮修复装置和研磨轮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研磨是基板玻璃加工的重要工序,它是利用研磨轮的磨削功能将基板玻璃侧边按照一定槽型进行磨削加工,以消除微小的裂纹、掉片等缺陷,避免基板玻璃在磨削过程中加工不到位。

研磨轮主要由金刚石颗粒、粘合剂和轮模等成分组成,金刚石起主要磨削作用。在研磨过程中,玻璃基板的侧边与研磨轮的轮槽相接触,研磨轮快速转动时,金刚石颗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在研磨过程中,会因玻璃基板和研磨轮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在水、玻璃粉尘等物体的作用下,形成结合物粘贴在轮槽上,加速轮槽的钝化,严重时甚至改变轮槽槽型,导致玻璃基板在研磨过程中,出现边烧、边裂等研磨缺陷,影响玻璃基板品质。

当前研磨轮的修复,是通过人工用修复石手动进行的。但在手工修复时,因研磨轮转速较高,修复石容易被打断飞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人工修复时,标准很难统一,难以保证研磨轮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研磨轮修复装置,以安全有效地修复研磨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研磨轮修复系统,以及时对研磨轮的槽型进行修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研磨轮修复装置,包括:槽体,用于存放修复石,并且具有对接研磨轮的第一开放端;以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修复石从所述槽体内由所述第一开放端移出。

可选地,所述槽体包括存放槽和导槽,所述存放槽用于存放所述修复石并具有与所述槽体相通的第二开放端,所述第一开放端形成在所述导槽上,所述存放槽配置为能使得所述修复石朝向所述第二开放端移动。

可选地,所述存放槽竖直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开放端位于所述存放槽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导槽具有导向段和驱动段,所述第二开放端位于所述导向段和所述驱动段之间,所述第一开放端位于所述导向段,所述驱动段具有与所述第一开放端相反设置的第三开放端,所述驱动机构具有通过所述第三开放端伸入所述驱动段的直线驱动端。

可选地,所述导向段的槽截面与所述修复石的截面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放端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研磨轮相适应的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和驱动器,所述推杆与所述驱动器的活动端相连,并伸入所述槽体。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为气缸。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研磨轮修复系统,包括: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修复石的当前位置;研磨轮修复装置,该研磨轮修复装置为上述的研磨轮修复装置;以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研磨轮修复装置相连,以根据所述修复石的当前位置控制所述研磨轮修复装置是否工作。

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位置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公开所提供的研磨轮修复装置无需人工干涉,便能安全有效地实现研磨轮的修复,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研磨轮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研磨轮修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研磨轮修复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槽体11第一开放端

12存放槽13导槽

131导向段132驱动段

14第二开放端15第三开放端

20驱动机构21推杆

22驱动器30修复石

40研磨轮50检测装置

60研磨轮修复装置7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本公开提供的研磨轮修复装置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上和下,具体地,可参考图1中研磨轮修复装置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的轮廓的内和外。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研磨轮修复装置,图1至图3示出了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研磨轮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研磨轮修复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研磨轮修复装置的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参阅图1至图3,该研磨轮修复装置60包括:槽体10,用于存放修复石30,并且具有对接研磨轮40的第一开放端11;以及驱动机构20,用于驱动修复石30从槽体10内由第一开放端11移出。这样,在驱动机构20的作用下,修复石30从槽体10的第一开放端11移出并不断靠近研磨轮40,在研磨轮40的高速运转下,修复石30不断与研磨轮40产生摩擦,从而实现对研磨轮40槽型的修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研磨轮修复装置60无需人工干涉,便能安全有效地实现研磨轮40槽型的修复,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其中,槽体10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

参阅图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槽体10包括存放槽12和导槽13,存放槽12用于存放修复石30并具有与槽体10相通的第二开放端14,第一开放端11形成在导槽13上,存放槽12配置为能使修复石30朝向第二开放端14移动。这样,就能在存放槽12内存放一定数量的修复石30,当第一块修复石30消耗完后,第二块修复石30通过第二开放端14进入到导槽13,并在驱动机构20的作用下不断靠近研磨轮40,从而保证研磨轮40修复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槽体10可以是只有导槽13,并通过其他任意合适的方式在导槽13内放入修复石30,具体的放置方式,根据修复石30和导槽13的形状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过多赘述。

其中,存放槽12可以设置在导槽13上其他任意合适的位置。

参阅图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放槽12竖直设置,并且第二开放端14位于存放槽12的底部,即存放槽12设置在导槽13的上方。这样,存放的多块修复石30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具有下沉的趋势,并在第一块修复石30消耗完后,及时上位填补,从而保证研磨轮40修复的连续性。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存放槽12可以设置在导槽13的下方,此时,第二开放端14位于导槽13的顶部,或者存放槽12水平延伸设置,此时为了仍能够使存放槽12的配置满足修复石30,可以朝向第二开放端14移动,同时可以在存放槽12远离第二开放端14的另一端设置弹簧、电动推杆、气缸等各种推动件,从而使修复石30在如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开放端14进入到导槽13,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导槽13具有导向段131和驱动段132,第二开放端14位于导向段131和驱动段132之间,第一开放端11位于导向段131,驱动段132具有与第一开放端11相反设置的第三开放端15,驱动机构20具有通过第三开放端15伸入驱动段132的直线驱动端。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0的直线驱动端位于修复石30侧方,当修复石30在下沉到导槽13上后,直线驱动端从侧面推动修复石30朝向第一开放端11移动,以使修复石30靠近研磨轮40,从而进行修复工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0的直线驱动端既可以是位于修复石30的下方,也可以是位于修复石30的上方,本公开对此不做过多赘述。

为保证修复石30在导槽13上快速有效地移动,导槽13的槽截面与修复石30的截面相同,即修复石30与导槽13的形状相适应。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修复石30在推杆作用下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修复石30在移动过程中,卡止在导槽13上,影响研磨轮40修复的连续性。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导槽13和修复石30截面形状均为长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槽13和修复石30的形状也可以是为如正方形、梯形和椭圆形等其他形状,具体地,应以研磨轮40的槽型来确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开放端11的端面形成有与研磨轮40相适应的弧形面。这样,第一开放端11可无限地靠研磨轮40,当修复石30将要消耗完时,第一开放端11能继续平稳的承载修复石30,从而使修复石30得到充分的利用,并防止修复石30从缝隙中掉落或堵住第一开放端11,影响对研磨轮40的修复。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开放端11的端面也可以形成为例如直线形、波浪形等其他形状的端面,具体地,应以研磨轮40的形状和其槽型而定,本公开对此不做过多赘述。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0包括推杆21和驱动器22,推杆21与驱动器22的活动端相连,并伸入所述槽体10。

由于槽体10的距离较长,驱动器22的活动端连接推杆21,可间接增大驱动器22的移动范围,并在驱动器22的行程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推杆21触及并推动修复石30。

同时,驱动器22带动推杆21在槽体10内运动时,驱动器22不与槽体10直接接触,避免了磨损并保证了驱动器22的使用寿命,而在修复时只需更换新的推杆21,即可完成对研磨轮修复装置60的修复工作,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

其中,推杆21伸入到槽体10,可在驱动器22的驱动下,沿着槽体10做直线往复运动,即槽体10对推杆21起导向作用,这样,避免推杆21在位于槽体10外侧时,无法顺利伸入槽体10内推动修复石30移动,进而致使研磨轮40的修复工作停滞,严重时甚至损坏研磨轮修复装置6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0可以是只有驱动器22,即驱动器22的活动端为直线驱动端,通过该活动端推动修复石30动作,本公开对此不做过多赘述。

参阅图1至图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器22为气缸。

其中,气缸如何实现直线移动为机械领域公知常识,本公开对此不做过多赘述。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领域内任何能实现直线运动的驱动件均可以应用于本公开,如直线模组、液压缸或电动推杆等。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研磨轮修复系统,该研磨轮修复系统包括: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所述修复石30的当前位置;研磨轮修复装置60,该研磨轮修复装置60为上述的研磨轮修复装置60;以及控制器70,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50和所述研磨轮修复装置60相连,以根据所述修复石30的当前位置控制所述研磨轮修复装置60是否工作。

该研磨轮修复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可实时检测修复石30的当前位置,以判定是否控制研磨轮修复装置60动作,从而使研磨轮40的槽型始终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工作时,检测装置50对修复石30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并将测量值传递到控制器70,控制器70根据测量值判断修复石30的当前位置是否超出预设值,当测量值未超出预设值时,控制器70不输出信号驱动研磨轮修复装置60修复研磨轮40,而当测量值超出预设值时,控制器70输出信号驱动研磨轮修复装置60修复研磨轮40。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例如人工经验判断修复石30的当前位置是否超差,或检测当前研磨轮40的槽型是否超差,然后控制研磨轮修复装置60对研磨轮40的槽型进行修复。

可选地,检测装置50为位置传感器,控制器70为plc可编程控制器。例如,可选用三菱q系列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研磨轮修复系统的控制中枢,该plc可编程控制器安装于位置传感器和研磨轮修复装置60之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信号线缆与位置传感器和研磨轮修复装置60进行有线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例如蓝牙、gprs等各种无线协议实现无线信号传输,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