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5130发布日期:2018-09-11 22:0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类工件表面抛光装置,特别是一种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油泵转子在生产完成后,其表面的粗糙度较高,需要抛光机构进行抛光去毛刺处理。现有的去毛刺装置的工作流程是,先通过人工手动进料,将油泵转子固定后,然后再开启抛光机构进行去毛刺处理,处理完成后人工取出,整个过程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不同工件的厚度不一,这样就需要频繁的通过手动调节磨光部件的高度来适应工件厚度,由于手动调节存在误差,这样就会导致去毛刺的效果较差。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效率低下和去毛刺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毛刺处理效率和改善去毛刺效果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上料部件、夹持部件和出料部件,夹持部件上方设有磨头,磨头连接有位于夹持部件侧面的磨头部件;所述上料部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一端的上料仓,上料仓下部设有推入口,上料仓两侧分别设有推入气缸和限位气缸,所述推入气缸伸出端设有与推入口相对应的推板,所述限位气缸伸出端设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位于夹持部件的出料端;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连接件相配合的旋转盘,旋转盘中间位置设有通孔,通孔两侧设有固定于旋转盘上的滑轨,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上方设有滑动支架,滑动支架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夹具和挤压杆,挤压杆端部设有滚轮,夹具下方设有工件支撑盘;所述滑动支架上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设有固定于旋转盘上的固定支架,导向杆另一端与工件支撑盘相固定;所述导向杆上还套设有位于滑动支架和固定支架之间的挤压弹簧;所述夹持部件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夹持机构、旋转机构和推杆气缸;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轴承,轴承上设有空心结构的旋转轴,旋转轴上端设有与夹持机构经螺栓相连的连接件,旋转轴下端设有同步带轮,同步带轮经传动皮带连接有旋转电机。

前述的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中,所述夹持机构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导向条。

前述的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中,所述推杆气缸伸出端设有贯穿旋转轴和连接件的推杆,推杆上端设有位于连接件上方的锥头,且锥头与滚轮相配合。

前述的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中,所述限位杆的高度高于夹具的高度。

前述的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中,所述夹具包括夹具本体,夹具本体中部设有弧形凹槽,夹具本体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导向面。

前述的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中,所述的磨头部件包括设置在夹持部件侧面且呈L型结构布置的平面板和竖直板,平面板下方设有举升减震弹簧,举升减震弹簧下方设有磨头举升气缸,平面板上方设有与磨头相连的磨头电机;所述竖直板上端设有磨头调节杆,磨头调节杆上端设有调节螺母,磨头调节杆上还设有调节板,调节板和调节螺母之间设有套设于磨头调节杆上的磨头浮动弹簧;所述竖直板侧面设有第二滑座,第二滑座上设有活动滑轨,活动滑轨固定于活动板,活动板上端的内侧与调节板相固定,活动板上端的外侧设有丝杆滑座,丝杆滑座上设有丝杆,丝杆端部设有磨头上下微调电机;所述的活动板外侧面还设有活动滑座,活动滑座上设有固定滑轨,固定滑轨固定于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板。

前述的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中,所述的出料部件包括设置在机架另一端的出料传输带机构,出料传输带机构上方设有出料支架,出料支架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下方设有出料气缸,出料气缸伸出端设有出料抓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依次设置上料部件和出料部件,工件只需要在上料位叠放起来即可自动完成去毛刺处理,实现了全自动进料与出料,既能有效的提高毛刺处理效率,也能够避免人直接与处理中的工件接触,降低安全隐患。上料部件通过推入气缸驱动推板,来实现工件的出料,并通过限位气缸和限位杆对工件进行限位,保证工件能够精准的进入指定位置,提高工件定位精度;同时通过夹具本体上设置的弧形凹槽,既能够在夹紧过程中对工件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纠正,提高工件夹紧位置的精确性,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夹紧效果;另外,通过在夹具本体两端设置弧形导向面,从而对工件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工件进料和出料。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由夹持机构、旋转机构和推杆气缸构成的夹持部件,使得夹持部件同时具备夹持和转动功能,不仅能够牢牢的夹紧工件,防止工件发生偏移,而且旋转机构带动工件在去毛刺处理的过程中旋转,使得工件去毛刺的速度更快、效果更佳;夹持机构通过在旋转盘上设置滑轨、第一滑座、滑动支架、固定支架、导向杆和挤压弹簧,并通过锥头、推杆和推杆气缸来推动挤压杆和滚轮,实现夹具的夹紧和松开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挤压弹簧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尺寸进行夹紧作业,不仅调节灵活,而且夹紧牢固。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磨头和磨头部件相配合,磨头经磨头浮动弹簧进行浮动吊装,使得磨头和毛刺面实现软接触,减少了对非毛刺部位的损伤,提高了毛刺的去除效果,而且整个磨头可通过磨头上下微调电机进行上下位置的微调,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工件以及补偿磨头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有效提高去毛刺的质量;同时,还通过在磨头举升气缸和平面板之间设置举升减震弹簧,既能够对磨头电机起到减震作用,还能够对磨头电机的位置进行微调,减少磨头对非毛刺部位的损伤。

4)本实用新型通过磨头浮动弹簧和举升减震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磨头的位置进行自调节。当磨头举升气缸动作带动磨头电机下降到初步工位,举升减震弹簧一方面起到减震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在Y轴上提供调节空间,此时调节板固定不动,磨头调节杆下移,磨头浮动弹簧压缩到位,此时磨头浮动弹簧和举升减震弹簧相互处于平衡状态,即只要调节任一弹簧,就可以调节磨头电机和磨头位置。接着,启动磨头上下微调电机进行微调,丝杆转动带动丝杆滑座上下移动;进一步丝杆滑座带动调节板上下移动,调节板沿着磨头调节杆移动,此时磨头浮动弹簧的弹性状态随着调节板的移动而变化,而由于磨头浮动弹簧和举升减震弹簧相互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磨头浮动弹簧会将力作用于调节螺母,调节螺母进而带动磨头调节杆,磨头调节杆带动磨头电机上下微移,最终实现磨头电机和磨头在小幅度范围内实现精准调节。作为进一步地优选,还可以通过改变调节螺母的位置对弹簧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手动调节磨头位置的目的。总之,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调节的精度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毛刺处理效率和改善去毛刺效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料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上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夹持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磨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磨头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机架,2-上料部件,3-夹持部件,4-出料部件,5-磨头,6-磨头部件,7-夹持机构,8-旋转机构,9-推杆气缸, 10-限位导向条,201-上料仓,202-推入口,203-推入气缸,204-限位气缸,205-推板,206-限位杆,401-出料传输带机构,402-出料支架,403-升降气缸,404-出料气缸,405-出料抓钩,601-平面板,602- 竖直板,603-举升减震弹簧,604-磨头举升气缸,605-磨头电机,606- 磨头调节杆,607-调节螺母,608-调节板,609-磨头浮动弹簧,610- 丝杆滑座,611-丝杆,612-磨头上下微调电机,613-第二滑座,614- 活动滑轨,615-活动板,616-活动滑座,617-固定滑轨,618-固定板, 701-旋转盘,702-通孔,703-滑轨,704-第一滑座,705-滑动支架, 706-夹具,707-挤压杆,708-滚轮,709-工件支撑盘,710-导向杆, 711-固定支架,712-挤压弹簧,713-夹具本体,714-弧形凹槽,715- 弧形导向面,801-轴承,802-旋转轴,803-连接件,804-同步带轮, 805-传动皮带,806-旋转电机,901-推杆,902-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油泵转子去毛刺装置,构成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着出料方向依次设有上料部件2、夹持部件3和出料部件4,夹持部件3上方设有磨头5,磨头5连接有位于夹持部件 3侧面的磨头部件6;所述上料部件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一端的上料仓201,上料仓201下部设有推入口202,上料仓201两侧分别设有推入气缸203和限位气缸204,所述推入气缸203伸出端设有与推入口202相对应的推板205,所述限位气缸204伸出端设有限位杆206,且限位杆206位于夹持部件3的出料端。

所述夹持部件3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的夹持机构 7、旋转机构8和推杆气缸9;所述的旋转机构8包括固定在机架1 上的轴承801,轴承801上设有空心结构的旋转轴802,旋转轴802 上端设有与夹持机构7经螺栓相连的连接件803,旋转轴802下端设有同步带轮804,同步带轮804经传动皮带805连接有旋转电机806。所述旋转电机806输出端设有与传动皮带805相配合的副同步带轮。

所述夹持机构7的进料端和出料端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导向条10。

所述夹持机构7包括与连接件803相配合的旋转盘701,旋转盘 701中间位置设有通孔702,通孔702两侧设有固定于旋转盘701上的滑轨703,滑轨703上设有第一滑座704,第一滑座704上方设有滑动支架705,滑动支架705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夹具706和挤压杆707,挤压杆707端部设有滚轮708,夹具706下方设有工件支撑盘709;所述滑动支架705上设有导向杆710,导向杆710一端设有固定于旋转盘701上的固定支架711,导向杆710另一端与工件支撑盘709相固定;所述导向杆710上还套设有位于滑动支架705和固定支架711之间的挤压弹簧712。

所述推杆气缸9伸出端设有贯穿旋转轴802和连接件803的推杆 901,推杆901上端设有位于连接件803上方的锥头902,且锥头902 与滚轮708相配合。

所述限位杆206的高度高于夹具706的高度。

所述夹具706包括夹具本体713,夹具本体713中部设有弧形凹槽714,夹具本体713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导向面715。

所述的磨头部件6包括设置在夹持部件3侧面且呈L型结构布置的平面板601和竖直板602,平面板601下方设有举升减震弹簧603,举升减震弹簧603下方设有固定于机架上的磨头举升气缸604,平面板601上方设有与磨头5相连的磨头电机605;所述竖直板602上端设有磨头调节杆606,磨头调节杆606上端设有调节螺母607,磨头调节杆606上还设有调节板608,调节板608和调节螺母607之间设有套设于磨头调节杆606上的磨头浮动弹簧609;所述竖直板602侧面设有第二滑座613,第二滑座613上设有活动滑轨614,活动滑轨 614固定于活动板615,活动板615上端的内侧与调节板608相固定,活动板615上端的外侧设有丝杆滑座610,丝杆滑座610上设有丝杆 611,丝杆611端部设有固定于机架上端的磨头上下微调电机612;所述的活动板615外侧面还设有活动滑座616,活动滑座616上设有固定滑轨617,固定滑轨617固定于设置在机架1上的固定板618。磨头上下微调电机612和磨头举升气缸604是固定不动的。

所述的出料部件4包括设置在机架1另一端的出料传输带机构401,出料传输带机构401上方设有出料支架402,出料支架402上设有升降气缸403,升降气缸403下方设有出料气缸404,出料气缸 404伸出端设有出料抓钩405。

所述的出料传输带机构包括传输带,传输带连接有传动电机。

所述机架上表面还设有与工件支撑盘相对应的圆孔,圆孔两端设有与滑动支架相配合的活动槽。

锥头与滚轮相配合。

夹持部件的具体夹紧过程:推杆气缸复位,带动推杆和锥头下降,从而滚轮、挤压杆失去挤压力,在挤压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滑动支架沿着滑轨向通孔圆心移动,带动夹具相内移动,使得两夹具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得夹具夹紧工件。然后,需要旋转时,启动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经传动皮带带动同步带轮旋转,同步带轮旋转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带动夹持机构旋转,从而实现工件的旋转。

所述磨头上下调节电机的工作过程;将磨头向下调节:磨头上下调节电机工作,带动丝杆旋转,带动丝杆滑座向下移动,从而活动板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调节板下降,调节板对磨头浮动弹簧起到拉伸作用,出于平衡需求,在磨头浮动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竖直板下降,进而带动磨头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将待进行毛刺处理的轴类工件放入上料仓内,当需要进行去毛刺处理时,打开开关。首先上料部件开始工作,推入气缸带动推板开始移动,推板进入推入口,将工件推出上料仓,进入夹持部件区域内,然后,推入气缸收缩至原位,上料仓内的工件依次下落,同时限位气缸开始工作,带动限位杆伸长,起到对工件限位的目的,工件停止运动后,限位气缸复位,下一步夹持机构夹紧工件,此时磨头部件的磨头为举升状态,磨头举升气缸收回,使得磨头下降,磨头接触到毛刺面,夹持机构开始旋转,然后磨头旋转,达到去毛刺效果。最好,磨头停止旋转,然后夹持机构停止旋转,磨头举升气缸推出使磨头举升,夹持机构在推杆气缸推出的作用下夹爪张开。最后,出料部件开始出料作业,即出料气缸动作,将出料抓钩延伸至工件上方,然后升降气缸工作,带动出料抓钩下降,出料抓钩与工件相接触,出料气缸回位,将工件勾出至出料传输带机构上,实现出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